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满洲里褐煤在10kg/h新法干馏连续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试验,并用试验生成的半焦进行了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干馏温度600℃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城市煤气,煤气产率为377m~3/t;空气经过半焦分子筛获得的N_2纯度在95%以上;所得半焦灰分低、发热量高,可作为铁合金用焦、铁矿粉烧结用焦和高炉喷吹燃料。  相似文献   

2.
煤和油页岩新法干馏技术——LR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我国煤贮量多,有的地区发现了油砂,伴随探矿工作的进展,相信油砂量也不会少。如何有效、经济和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固体燃料资源,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能源的需求,是一项重大课题。目前用于固体块状燃料转化工业化技术有鲁奇加压气化法,抚顺式页岩干馏炉及直立炉等。但对粉未褐煤、粉未油页岩和油砂等原料,除了 winkler 气化炉可使用褐煤外,还没有一种投资省、生产成本低,既能得优质油又得高热值煤气的成熟技术。为了解决这项技术课题,美国开发了 Tosco-Ⅱ技术,苏联开发了技术,西德开发了 Lurgi-Ruhrgas(LR)技术,这三种技术都是用固体热载体处理粉末燃料,原料是  相似文献   

3.
周颖  郭树才 《煤化工》1998,(2):13-16
依据气-固之间相对运动的基本原理,对循环系统的气-固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实验所得数据,设计了料封高度;并采用文献[2]推荐的气力输送装置压力损失计算公式,对循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计算。工业性试验运行的实践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料封高度的设计是合理的,利用文献[2]推荐的计算公式计算循环系统的压力损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流化干馏炼油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依兰粉末页岩作原料的页岩流化干流中试装置概况及试验流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中试结果表明,中试装置页岩油产率为铝甑干馏法的90.15%,经冷凝回收系统及油泥处理后获得的页岩油收率为铝甑的82%;固体热载体流化干馏工艺所产页岩油较轻,337℃以前馏分大于80%。  相似文献   

5.
褐煤新法干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褐煤含挥发分高 ,适于转化利用。简单介绍了 1 50 t/ d平庄工业试验褐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干馏 (新法干馏 )工艺流程。讨论了干燥 ,混合 ,气固分离和灰熔温度。中国年轻煤多 ,有利于发展新法干馏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新法干馏工艺的工艺过程、原料、产品、投资、成本的定性分析,认为新法干馏工艺对煤炭、冶金、电力及化工等工业的技术进步及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晓生 《广东化工》2013,40(4):38-39,27
通过对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流态化干馏中试装置所产页岩油与某气体热载体所产页岩油对比分析,页岩灰在固体热载体干馏中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并通过实验室验证该催化作用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自行设计搭建的处理量120 kg/d的瓦斯全循环气体热载体干馏炉,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新型气体热载体干馏炉在干馏过程中的一些运行参数和产生的页岩油的一些特性,对现有干馏工艺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通过改变油页岩颗粒的粒径,进而改变物料之间的空隙率、空隙结构和进气流量,来研究不同粒径的样品对干馏特性和干馏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页岩颗粒的粒径不同,物料之间的空隙率和干馏炉的进气流量不同,导致炉内传热传质的不同,不同粒径的油页岩干馏油收率不同,粒径为20—25 mm的页岩油收率最高。由于气体热载体流量不同,干馏炉内传热传质情况和冷却器的工作负荷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粒径的页岩干馏之后,在4个收油点所收到的页岩油质量分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运用Aspen Plus软件,将油页岩定义为常规物流、非常规物流和常规惰性固体物流的混合物流,结合油母质热解机理、总包一级热解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模型。在干馏炉正常运行温度下,对油页岩中有机质及其热解产物页岩油、热解气体、半焦等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不同温度下有机质及其热解产物的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与干馏炉设计运行参数符合较好,能方便的对不同温度下热解产物的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油页岩在气体热载体干馏炉的加热过程,自行搭建气体热载体干馏炉试验台,在中心管进气流量为13.2m3/h的条件下,对干馏炉内的温度分布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物料的堆积影响,气体射流通过物料间隙进行喷射流动和扩散流动来实现传热过程,其流动特性可通过炉内温度分布呈现;温度较高区域为喷射气流经过区域;沿角度和半径方向,45°方向测点温度略高,0°方向在布气管下方整体偏低,在上方整体偏高;布气管下方温度特性受气流喷射和扩散特性的影响,布气管上方只受气流扩散的影响。除0.70h截面外,大部分区域的温度随炉内高度呈整体升高趋势;温度最高点通常出现在-0.16h和0.20h截面,0.70h截面温度整体偏低,但趋于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小型煤—固体热载体流化干馏装置上,以半焦为热载体,氮气为流化载气,对神木煤做了热解特性评价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热载体/煤质量比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神木煤流化干馏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550℃,反应时间6 min,热载体/煤质量比为2∶1;在最佳操作条件下,油收率为12.51%,比铝甑含油率高35%。  相似文献   

12.
年轻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干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郭树才 《煤炭转化》1998,21(3):51-54
在热的粉焦为热载体的10kg/h装置上进行了三种褐煤和神府煤的干馏实验,获得了质量的煤气,焦油和半焦产品,该产品洁净能源和化工原料,简介了150t/d平庄工业试验装置,讨论了此技术用于循环发电等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新法干馏的条件温和,投资省,是有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重量法吸附装置上测定了25℃的 CO_2、C_2H_6、i-C°_4在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上的吸附等温线,用吸附分子探测法确定出半焦的微孔孔径主要分布在3.3A~4.0A 之间。将这些半焦用于空气分离,在一模拟变压吸附条件的固定床装置上,可以获得 N_2纯度为93.4vol%~97.30vol%的富 N_2气体。讨论了半焦的孔隙结构与其形成条件及空分富 N_2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宁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10kg/h处理量的连续实验装置上,以南宁褐煤为原料,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劣质的南宁褐煤,可以生产符合城市煤气标准的中热值煤气、轻质焦油和活性半焦。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工艺特点、原料煤热解特性、产品分布、组成、性状及加工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华亭煤矿油页岩干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亭煤矿赠岩进行了常压干馏试验研究,在加热速度2-4℃/min,终温400℃、500℃、600℃、700℃条件下,试验证明,华亭油页岩含油率高达8.5%,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程》2016,(5):17-21
为研究炉内油页岩的干馏特性及炉内的温度分布,自行搭建处理量为5 kg/h的循环瓦斯热载体干馏试验装置,试验结果表明炉内布气方式对页岩的干馏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在边壁进气与中心管进气体积比为8∶4时油收率达到最大值,且炉内温度分布最均匀,单位时间内的放热量最大;不同的布气方式导致干馏层内气体冲刷页岩颗粒程度的不同,使得炉内油页岩的传热特性存在差异,炉内温度分布与放热量不同,最终油收率也不同。边壁进气在炉体内部的传热效果优于中心进气。温度分布越均匀,油收率越高;该布气方式依然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回转干馏炉内非等粒径油页岩与固体热载体颗粒群的混合行为,以回转干馏炉出口油页岩质量分数的样本变异系数作为混合指数。对2种填充率、2种抄板形式、2种倾角在5种转速的不同工况下出口的混合指数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混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影响因素的混合机理,得出20%填充率采用直角抄板在倾角为3.24°时混合度优于其它对应工况,以对流混合为主。  相似文献   

18.
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以页岩灰为热载体的油页岩干馏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柳树河油页岩的固体热载体干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干馏终温和停留时间对热解水、热解气体和页岩油产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柳树河油页岩的干馏最佳温度在520℃左右,干馏产物收率随干馏终温的升高而升高。热解温度过低时,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分解不充分,干馏产物收率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较高的干馏终温下,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分解迅速、充分,停留时间对干馏产物收率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提高干馏终温比增加停留时间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由褐煤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半焦制备空分富氮用炭分子筛的工艺路线.考察了炭化和碳沉积工艺条件对产品空分性能和微孔结构的影响,发现新法干馏半焦是制备炭分子筛的良好的原料.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炭分子筛的空分性能可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从研究油页岩的低温干馏出发,考虑到煤的综合利用问题,根据多年经验,并总结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单体构成系统”的方法,把一些成熟和先进的单体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构成为一个系统,称为煤和油页岩的循环流化床固体热载体转化工艺。该工艺是实现煤炭综合利用、城市煤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