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牵引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药物持续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及体征、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及收缩峰值流速(Vs)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疗程结束时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疗程结束3个月时均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P均<0.05),治疗组各时间点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扭曲试验、颈肩部疼痛、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阳性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治疗组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Vs均未见明显改变(P均>0.05);2组疗程结束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及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可通过调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缓解肌痉挛,减少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提高显效率,且远期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循经点穴按摩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5年以来选用循经点穴按摩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电针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CSA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了椎动脉,造成脊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的病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采用电针督脉经穴治疗CS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3):19-19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 ,称之为颈椎病。国外文献对颈椎病的分类主要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国内颈椎病通常可以分为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四个类型。既往还有交感神经型 ,但由于此型的患者以主诉为主 ,无明显阳性体征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不赞成将它归入颈椎病的一个类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目前也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疾病的定义。国内则有较多文献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报道 ,而且临床工作中也有许多医生常将难以解释的头痛、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在治疗前和两疗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两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 ,对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颈颅多谱勒 ( 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血流速度检测 ,并与健康者作比较 ,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 [1]  ( 1 )曾有猝倒发作 ,伴有颈性眩晕 ;( 2 )转颈试验阳性 ;( 3) 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 4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0例病例均选自门诊病例 ,且经 TCD检查均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为入选对象 ,其中男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灸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腧穴温和灸法。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7 d为1疗程。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包括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影响睡眠、夜间有无麻木或刺痛感、有无影响社会交往、阅读书籍/观看电视、家务劳动/工作、携带重物、驾驶车辆时的感受九项进行评价,并比较总体临床疗效。结果1)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NPQ量表中疼痛程度、麻木或刺痛感、阅读书籍/观看电视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结论循经灸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确切,尤其对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常称之为“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时间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χ~2=4.235,P=0.039)。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t=-1.730,P=0.086)。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明显升高(t=17.282,P=0.000;t=11.177,P=0.000;t=33.994,P=0.000;t=19.601,P=0.000);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16,P=0.000;t=9.885,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MFV、PSV均明显升高,而PI及RI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TMFV、PSV显著高于对照组(t=2.707,P=0.008;t=2.099,P=0.038),PI及RI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t=-2.619,P=0.010;t=-2.508,P=0.014)。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提高ESCV评分和CASCS评分,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0.
1998-2004年,我们应用传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TCD的血流速度,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2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个月,平均1.2年。以上病例均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TCD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9):1315-1316
中医整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通过检索近年关于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明确现阶段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其中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更具优势,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59例X线诊断为颈椎病而且颈部触诊有棘突偏歪、横突与关节突区有骨性隆起压痛结节等异常体征的眩晕症患者,采用以正骨手法和坐式头颈牵引为主,酌情配合水针、热疗、中药、龙虎酊音频电透入等物理综合疗法;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8.3%,(临床治愈率为59.3%,显效率28.8%,好转率10.2%);结论:由于各疗法优势互补,故大部分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手法触诊对明确病住,有效地运用各疗法的特长进行针对性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戴伦  林甲宜 《中成药》2002,24(2):141-142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其临床症状众多,其中尤以椎动脉型其眩晕出现率高达90%以上[1],常以急症形式就诊.本文以中成药追风透骨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34例,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颈椎病是中老年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为中青年人多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痹”、“眩晕”、“痹证”等范畴。笔者近几年用针刺“旁夹脊穴”,加艾盒灸和经脉循行温和灸,配合推拿治疗此类型颈椎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70岁,其中26~35岁20例,36~45岁25例,46~60岁10例,61~70岁5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10年。1.2 诊断标准  60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15.
陈志满 《广西中医药》2000,23(4):11-11,2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1].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造成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2].自1997年10月~1999年12月,笔者采用推拿治疗7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四针为主结合常规针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颈四针为主结合常规针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评分及总分进行评价,统计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5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各项症状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鸣耳聋评分、倦怠乏力评分及总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汗出异常、眩晕发作频率、舌质、舌苔、脉象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96.55%(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1/2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7.
李振 《中医临床研究》2014,(7):80-80,8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穴等穴。电针穴位组:同侧风池与颈夹脊穴,共两组,连续波,留针30 min,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43例,占71.7%;显效12例,占30%;有效4例,占6.7%;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仁毅  刘伯龄 《中医杂志》2005,46(7):524-525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治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针刺配合颈椎牵引)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8.23岁),病程14天~6个月;治疗组(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48例,男22例,女26例,平均(48±7.15)岁,病程16天~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9.
罗小光 《新中医》2016,48(7):124-126
目的:观察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予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结果:治疗前,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RI、VAS、PPI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和N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斜扳法配合循经走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缓颈椎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