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 ±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 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非对称性漏斗胸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并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9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9个月CT测量Haller指数,以及采用Nuss手术评定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个月,观察组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少量气胸,对照组1例切口渗液感染,2例少量气胸,两组均无钢板移位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ller指数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Haller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9个月两组Haller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在3D打印实体模型导航下完成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其准确和直观地反映非对称性漏斗胸畸形的立体形态以及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手术计划,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11月进入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48例,选择同期具有可比性且行传统甲状腺手术的病例15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较之开放组,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mL)分别为[(81.94±45.25)vs.(60.98±13.72)(P=0.043)]、[(1.95±0.53)vs.(6.58±1.43) (P=0.000)]、[(12.23±5.49) vs.(10.15±6.82) (P=0.238)];术后引流量(mL)、疼痛持续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分别为[(40.03±28.20) vs.(19.18±10.62) (P=0.048)]、[(26.34±12.71)vs.(26.68±12.43)(P=0.178)]、[(3±0.5)vs.(6±1.5)(P=0.038)];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率分别为[4.5%vs.6.7%(P=0.121)]、[99.91% vs.95.23%(P=0.010)].结论 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在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病患满意率方面显示出优势,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疼痛时间无明显延长,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然而,腔镜组较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引流量有所增加.腔镜甲状腺手术将有待进一步改良技术和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Nuss手术作为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良发展。文中分析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近、中期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施行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31例。26例为对称型漏斗胸患者,5例为不对称型。其中2例为传统Ravitch术后复发性漏斗胸。所有手术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术中放置双弧形钢板和斜行钢板者各5例。术后1.8~2.5年取出固定钢板。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术后近期矫形效果优28例,良3例。4例术后早期有少量气胸及皮下气肿,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月复查胸片均吸收消失;1例术后4月切口渗液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半年钢板移位旋转,予以再次手术,双侧放置固定小钢板垫片,随访1.5年无钢板移位旋转。28例行内固定钢板取出,矫形效果24例优,4例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2~3d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小,再次钢板取出术也是安全易行的。手术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后应用改良技术取出矫形钢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漏斗胸矫形钢板取出患者资料共186例。所有病例仅切开右侧原手术切口(Nuss手术固定片安装在右侧)。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或喉罩,患者仰卧位,采用改良钢板取出技术,术中矫形钢板无需扳直或翻转。结果:Nuss手术后2年取出钢板132例(71.0%),2年半以上53例(28.5%),1年以内1例(0.5%)。钢板取出手术时间9~20(13.1±3.4)min;术中出血量3~20(5.2±2.7)mL。术后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无切口感染;术后右侧少量气胸3例(1.6%)。术后住院时间均为1 d。186例随访4~48(21.4±6.8)个月,漏斗胸复发1例(0.5%)。结论:Nuss手术后2年或更长时间可经单一右侧原切口,采用改良技术取出矫形钢板,不需翻转以及扳直钢板,具有简单、可行、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uss手术对漏斗胸的治疗.方法 男16例,女5例;年龄7~17岁,平均10.6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漏斗胸初次手术.19例为对称型,2例为非对称型.Haller指数平均5.1,最大9.6,最小3.4.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行Nuss手术.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住院6.2d.术后1~3个月复查钢板均固定良好.矫形效果19例优秀,2例良好.结论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252例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Nuss手术矫治252例漏斗胸患儿,男189例,女63例,平均年龄6.8岁(3~18岁)。根据Park分型,对称型占62.7% (158/252),不对称型占37.3% (94/252)。术前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4.86 (3.10~20.72)。不对称型漏斗胸采用个体化的钢板塑形及斜行肋间放置钢板技术。根据术后Haller指数及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4 min (38~120 min)。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247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42/252)。术后6月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值2.68 (2.12~3.5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矫形效果为优206例,良34例,中10例,差2例,优良率95.2%。结论  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多种改良方法的应用使得Nuss手术适合儿童各种类型漏斗胸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小切口在食道彩超下行小儿P D A封堵手术治疗15例,与同期的20例左胸后外侧切口的小儿人P D A结扎术相比较.结果 结扎组2例存在残余分流,1例出现声嘶同时合并微量残余分流,随访中无明显改变.封堵组1例出现降主动脉轻度狭窄,其余无异常情况.2组相比,封堵组切口小[(2.5±1.0)cm vs.(10.6±1.2)cm,t=2.408,P<0.001],术中出血量少[(0)u vs.(0.50±0.1)u,t = 6.249,P<0.01],手术时间短[(1.5±0.2)h vs.(2.0±0.3)h,t=2.338,P<0.05]ICU住院时间短[(2.9±0.85) hvs.(6.2±1.25)h,t = 1.593,P <0.001].结论 经胸小切口PDA封堵术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胸腔镜辅助下、矫形钢板单侧固定的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疗效.方法:12例漏斗胸患者均采用改良Nuss矫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5±12.8)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2~8 d,平均4.5 d;术后1例并发轻度皮下气肿;3例出现发热,均未超过38.5 ℃;无血气胸、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16个月,12例矫形效果均满意,无钢板移位.术后效果:优10例,良2例.结论: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安全、微创、美观、效果可靠、方法简化、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86例行经脐单孔 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10例行传统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47.1±26.6)min vs.(30.5±17.2)min,P=0.001],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3.5% vs.16.4%,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2.3±0.6)d vs.(4.5±1.1)d,P=0.000]、住院费用低[(7368±515)元vs.(8987±909)元,P=0.000];而两组术中出血量[(19.5±4.5)mlvs.(20.4±4.7)ml,P=0.458]及并发症发生率(2.3%vs.3.6%,P=0.9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更具美观优势,目前可部分代替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白倩  黄陈  冯筱青  杜珊珊  王建 《重庆医学》2021,50(19):3356-3359,3364
目的 探讨围术期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57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根据围术期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7例,接受优化的围术期序贯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本院常规围术期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肝脏功能、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日均营养费用.结果 除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维生素A结合蛋白[(31.26±10.16)mg/L vs.(24.83士8.48)mg/L,P=0.012]、清蛋白[(39.53±4.11)g/L vs.(38.55±5.62)g/L,P=0.035]及前清蛋白[(158.44±41.67)g/L vs.(130.40±44.04)g/L,P=0.0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4.041,P=0.044).观察组日均营养费用高于对照组(220.05±77.08)元 vs.(171.93±88.73)元,P=0.034],而住院总费用[(9.20±1.66)万元 vs.(10.19±1.97)万元,P=0.046]及住院时间[(18.22±2.99)d vs.(20.67±5.58)d,P=0.047]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术期的优化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围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白倩  黄陈  冯筱青  杜珊珊  王建 《重庆医学》2021,50(19):3356-3359,3364
目的 探讨围术期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57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根据围术期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7例,接受优化的围术期序贯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本院常规围术期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肝脏功能、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日均营养费用.结果 除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维生素A结合蛋白[(31.26±10.16)mg/L vs.(24.83士8.48)mg/L,P=0.012]、清蛋白[(39.53±4.11)g/L vs.(38.55±5.62)g/L,P=0.035]及前清蛋白[(158.44±41.67)g/L vs.(130.40±44.04)g/L,P=0.0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4.041,P=0.044).观察组日均营养费用高于对照组(220.05±77.08)元 vs.(171.93±88.73)元,P=0.034],而住院总费用[(9.20±1.66)万元 vs.(10.19±1.97)万元,P=0.046]及住院时间[(18.22±2.99)d vs.(20.67±5.58)d,P=0.047]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术期的优化肠内外序贯营养治疗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围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23例的病历资料,其中对称性漏斗胸19例,非对称性漏斗胸4例。结果: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Nuss手术,畸形得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40~70min,手术后住院时间5~9d。术后2例出现气胸(小于10%未予特殊处理),3d后消失,1例出现轻度皮下气肿。术后随访1个月~3年,1例3个月后钢板移位而再手术,1例出院后2周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右侧胸腔穿刺后积液消失。余患儿均无不适,2例患儿3年后取出钢板,畸形矫治满意。结论: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创伤小,恢复快,畸形矫治满意,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胸腔镜辅助、钢板双侧固定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方法:22例漏斗胸患儿在无胸腔镜辅助下,钢板双侧固定。结果:2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60 min,无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10 ml。关胸前充分张肺并用吸引器吸出胸腔内气体,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2例术后合并气胸(肺压缩<3%,未予处理)。22例患儿均获随访,均无不适,活动量如同龄正常儿童,无伤害事件发生,其中4例已取出Nuss钢板,矫形效果满意。结论: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除具有微创、美观、效果可靠等优势外,同时可以减轻手术创伤,简化手术程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Nuss手术胸膜外径路钢板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采用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7例,均在胸腔镜直视下将矫形钢板经胸膜外过胸骨凹陷最低点将凹陷的胸骨撑起,使胸廓畸形得到矫正.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心包或心脏损伤等手术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 ~ 30个月,疗效优秀.胸廓畸形矫正良好,未见矫形板旋转、移位.结论 胸膜外入路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塑形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钢板放置在胸膜腔外,损伤心包可能性减小,避免术后胸膜腔粘连.钢板不易发生移位、滑动和旋转,痊愈后取出也更容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35例,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12.23±5.7)岁,其中15~24岁15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达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60~120 min,出血量3~15 ml,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无心包心脏损伤发生。1例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痊愈;1例切口医用胶粘合切口裂开重新缝合愈合;1例术后7个月出现钢板反应,换药至今未愈;3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少量未处理痊愈,1例抽气痊愈);1例双钢板植入患者1个月后复查,下钢板轻度移位。全组均获长期随访。结论:Nuss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改善外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腔镜和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非腔镜辅助Nuss手术(A组)与24例腔镜辅助Nuss手术(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 5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至插管完成时间及手术时间[(10.5±1.2) min、(4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在漏斗胸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漏斗胸患者采用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根据Park分型,对称性164例,非对称性76例。术前CT检查Haller指数:3.3~16.5(平均5.1±1.9)。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吸入+静脉复合麻醉,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矫治,均未放置胸腔引流管。结果:2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56±13.48)min。术中因横行放置钢板塑形不佳而改为跨肋间斜行放置15例,因极重度漏斗胸而行双侧胸腔镜序贯监视10例,术中未发生心脏、肺、膈肌穿通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少,小于20 m L。术后发现创周皮下气肿20例,少量气胸6例,胸腔积液4例,均保守治疗改善。出院后随访1~48个月,未发生因钢板移位、翻转而导致的伤害性事件。早期随访3个月,240例患者中,212例(占88.3%)获得优秀的塑形治疗效果,28例(占11.7%)获得良好的塑形效果,无塑形效果差者。术后中、后期,发生切口钢板过敏反应10例。136例于术后24~40个月左右行内支撑钢板取出术,轻度复发6例,未见中、重度复发。结论:两侧胸壁纵切口改良Nuss手术效果良好,简化了经典Nuss手术过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尿道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行TURBT术)和实验组(n=30,行激光整块切除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王东文教授)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为[(78.70±25.81)min vs.(63.37±39.51)min,P=0.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在术中出血量[(13.97±6.21)ml vs.(63.13±13.85)ml,P0.001]、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0.00(0/30)vs.23.33%(7/30),P=0.016]、膀胱穿孔发生率[0.00(0/30)vs.26.67%(8/30),P=0.197]、尿管留置时间[(3.40±0.89)d vs.(6.13±1.66)d,P0.001]、冲洗时间[(1.80±0.66)d vs.(3.77±1.10)d,P0.001]、住院时间[(6.10±1.49)d vs.(8.33±2.11)d,P0.001]、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33.33(10/30)vs.66.67%(20/30),P=0.010]、术后1年复发率[3.33(1/30)vs.26.67%(8/30),P=0.030]等方面要优于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整块切除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代替TURBT的潜能;此外,它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精确的依据,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浅表层膀胱肿瘤的手术方式,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