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体操运动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果,并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这与科学的运动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运动爆发力是运动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体操运动项目中也不例外。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爆发力在体操训练中的重要性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体操训练中开展爆发力训练,可以提升体操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升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提升体操运动员的耐力等。建议:在体操训练中应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加强基础运动训练和专业运动训练,加强负荷运动训练等来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以有效促进我国体操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汪兵 《中华武术》2006,(7):10-10
下肢爆发力训练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交叉采用筋膜训练和功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30名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人。对照组按照功能训练计划进行,实验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2-3个筋膜训练动作(每次训练1.5小时,每周3次,共12周)。30名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试上、下肢爆发力,上肢爆发力采用药球掷远,下肢爆发力采用纵跳,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训练12周后,仅实验组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比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上、下肢爆发力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筋膜训练能明显地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上、下肢爆发力,可作为功能训练手段的有效补充。建议:正确选择多种形式的筋膜训练方法,并进行长期的有规律的锻炼,以此达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组教学实验,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实验前后40 m冲刺跑和原地纵跳摸高成绩的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证明,与传统足球练习相比,沙滩足球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沙滩足球的场地特点和比赛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篮球运动的特定条件是在有限的区域内争夺球权,并设法投入对方的球筐,这一限定因素引导人们不仅要具有过硬的战术水平,同时还要有身高、灵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纵观当今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优秀运动员无不在高速奔跑中做出变化莫测的运球和神出鬼没的妙传,或在严密凶狠的防守面前作出意想不到的攻击技术,突破防守,表现出良好的爆发力素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体校学生爆发力训练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爆发训练的专项性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并确定了体校学生单腿训练的依据及方法,希望借此对体校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和速度是爆发力的主要基础,而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的组合效应的表现形式,爆发力又是弹跳力的基础。阐述了通过加强对绝对力量和运作速度的训练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水平及扣球挥臂速度,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无论是身高,还是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位置,但与欧美强队相比,仍存在着相对劣势,如篮板球拼抢不凶猛;个人进攻能力和对抗能力较低,弹跳力和弹跳高度不够等,集中表现为运动员爆发力不足,在比赛中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就会造成动作变形,进攻失误。所以,篮球运动员的爆发力素质无论是对于进攻还是防守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东哲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62-62,64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铅球项目的特点,对推铅球爆发力增长的超等长训练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超等长训练中,预抛接球后快速地推出和超等长俯卧撑对推铅球上肢爆发力的增长较好;单腿跳深和负重蹬转练习对推铅球下肢爆发力增长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 Hz、35 Hz、40 Hz、45 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 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 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 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13.
飞轮训练(Flywheel Training,FT)是一种新颖的训练方法,与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相比,它既可以保证足够的阻力,还可有效地发展离心收缩力,为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训练模式.研究发现,飞轮训练能提高肌肉在离心阶段的输出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力量与拉长缩短效率.飞轮训练提高运动表现的过程在生理学上...  相似文献   

14.
对先天性爆发力差,而协调性好的女少儿体操运动员的下肢训练所采用的较为特殊的训练手段及训练安排能有效地提高其专项成绩,并可相应地避免和减少下肢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及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对比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查找期限设定为截止到2021年6月,基于STATA/SE15.1和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结合16篇文献,受试者3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式训练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的提升均具有较好效果(SMD=0.68/-0.84),且具有显著性,其中选择4~8周的训练周期、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选择混合强度、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训练、组内和组间间歇小于2分钟对跳跃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选择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强度选择80% 1RM及以上、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或40% 1RM、在组内和组间间歇均选择小于2分钟对短跑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结论: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表现具有较好提升效果,但需要对训练变量进行特定设置及考虑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运动训练的后效应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利用实验等研究方法,对田径跳跃类运动员进行1周腿部爆发力的训练,在训练结束后的10天内,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系统每天测量运动员的SJ垂直跳跃的相关指标,选取起动力量和离地瞬间速度作为参数指标.研究发现,两组指标在训练后第1天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后逐渐回升,在第3~4天接近前测水平,5~8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并保持平台.  相似文献   

18.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不佳,具体表现在身体素质水平指标(体测成绩)的普遍下降上。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训练方式在力量和体能训练等领域被广泛提及和使用,在学校体育训练中也热度颇高。为了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测成绩,本文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功能性训练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运用文献法、实验法等方法研究功能性训练对普通高职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以期为普通高职教学如何更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测成绩方面取得进展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训练,统计分析了受试者受试前后的身体素质具体数据,成绩较长跑(1000米)、短跑(50米)、sit and reach(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五项体测项目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50米、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等三项体测成绩明显优于受试前。实验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这一教学模块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下肢爆发力起到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高职院校开展功能性训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黄玉龙 《体育师友》2011,34(3):34-34
对爆发力的训练每位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不管训练方法怎么变化,根本的两个因素是最大力量和最大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