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APP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谭坤  刘正宏  李颖 《包装工程》2015,36(8):60-63,115
目的研究"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分析优秀"非遗"类APP作品界面设计的特征,总结"非遗"类APP界面的交互方式及应用,概括APP界面设计中的信息架构和视觉表现方法及原则。结论将传统艺术语言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移动终端平台融合,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开发、传承与创新。面向"非遗"传承创新的APP界面设计,应充分兼顾产品功能、用户体验与界面视觉效果的结合,传统元素融入界面设计不应只是"非遗"元素的堆砌,而要考虑如何通过有趣的交互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3.
韩彪  陈聆希 《湖南包装》2024,(1):151-154+221
传统的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和痛点。数字化公益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为公益行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文章以“益帮”志愿服务类APP为例,提出引入传播学四维理论框架和用户体验ASIS理论的创新方法,对网络公益平台用户的认知、选择和偏好等维度进行研究,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让网络慈善平台的用户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的社会协同中来,通过网络慈善平台的协调来创造社会价值,对数字公益和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立新  任妍 《包装工程》2020,41(18):273-279
目的 从服务设计思维的角度出发,对辽宁省非遗技艺以及文化内容的传承与产品销售进行品牌化的整合与创新,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教学平台,打造辽宁省非遗文化品牌,为当代年轻人与辽宁非遗文化传习搭建桥梁。方法 以品牌构建为导向,运用服务设计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图、用户旅程图、服务蓝图等方法进行论证分析。结论 服务设计思维是品牌建设过程中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创新非遗品牌运营模式的系统指导,通过洞察年轻用户需求,搭建数字化传承平台和品牌化建设,提升非遗项目传承人及传习受众者的就业率,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辽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岩 《湖南包装》2023,(2):182-184
中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结构带来了低生育、人口红利消失、养老压力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人们重视老年人的健康和护理。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的核心概念出发,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护理APP,从而完成APP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从行为、本能、反思这3个方面深入探究了老龄化社会问题,从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操作体验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产品。设计的核心就是从行为体验角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用户对产品的黏性,并且在情感化的设计上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促进老年人健康护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陆春连  周伟豪 《上海包装》2023,(11):150-153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剧具有独到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非遗传承视角,概述了非遗的定义和粤剧人物造型的历史渊源、传统特征及非遗传承意义,分析了数字插画对文化传承与粤剧人物造型的影响,探讨了粤剧人物造型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拓宽数字插画设计的思路,促进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手机购物APP的便利性与即时互动性,使得手机购物APP成为移动手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问题并不能给予准确地反馈,这会造成用户与产品之间产生无形的阻碍.因此了解用户对手机购物APP的使用认知体验,对研究改善手机购物APP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使用Q-方法论对不同年龄和...  相似文献   

8.
汤晓颖  唐艺英 《包装工程》2023,44(6):311-319
目的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视阈下探讨粤剧非遗数字化设计的新模式,以改善因非遗文化与受众时空差距和传统观摩式展示造成的受众流失问题。方法 主要采用分析法和用户旅程图法对现阶段粤剧非遗的传播现状及存在的痛点进行叙述,同时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出近几年具身认知运用到各个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王甜 《上海包装》2023,(8):155-157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包装设计在塑造产品形象和推动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宝鸡地区为例,从非遗美学视域出发,探索地域性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旨在提升地域性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背景下,通过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来创建一套服务系统,在市面上现有非遗APP产品仅限于科普宣传和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开放的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发展。方法 调研分析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关键问题,在前期非遗手工艺工坊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活化平台搭建的可行性。通过用户访谈法构建人物角色模型,归类得出非遗匠人、设计师、消费者三方主要用户,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全局视角构建完整的服务系统,统筹规划设计服务蓝图,构建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原型设计。结论 以设计赋能非遗手工艺,通过消费力量拉动非遗产业发展,以全局视野规划共创的理念在各方参与者之间搭建桥梁,推动非遗发展更加活态化,也为未来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传说类非遗在文创设计中的品牌化创新应用,通过分析广西横县百鸟衣传说,针对当下新颖的传播方式与时代审美,探索百鸟衣的活态传承路径。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对百鸟衣文化进行IP形象提取,采用“IP形象+品牌化”探讨文创品牌设计的思路,提出新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及促进口述性非遗资源向商业化品牌文创设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南京非遗” 文化视域下的家具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叶聪 《包装工程》2014,35(14):65-69
目的研究"南京非遗"文化背景下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基于消费需求,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从现代审美与民族文化的视域下,剖析和凝练了"南京非遗"资源的视觉文化因子,并将其运用于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中。结论提出了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理念,为现代家具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促进了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宗亮  金云舟 《包装工程》2020,41(12):162-167
目的探索学龄前玩教具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拓展国内玩教具设计思路和方法,为地方非遗元素与玩教具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方法以浙南非遗的融合价值分析为切入点,用类型学的方法提炼出其中的分类原型,同时结合相关幼教理论与学龄前幼儿的生理与心理指标特质,定制出"儿童—非遗—益智—产品"的四元有机模型,并用实践论证其可行性。结论通过同构性、开放性、针对性三项融合原则的制定,并结合以瑞安木活字为基础的玩教具设计实践,展示了玩教具本土化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以及该类产品在普及传统文化和满足幼儿交互兴趣方面的创新,为相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范式由此进入一个深化与重构的过程。本文以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传承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数字化传承途径及其方法,旨在深化岳州窑传承范式,使岳州窑非遗项目从基本的传统技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上升到新型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颠覆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戴雪红  艾明浩 《包装工程》2022,43(8):340-347
目的 随着邮寄快递行业的发展,快递包装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根据可循环发展的理念,共享包装设计模式成为互联网平台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理论阐述,结合设计学相关知识分析,“共享包装”的共享模式是以包装资源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如何推动用户参与绿色消费、如何实现共享包装共用及共享包装管理系统有效运作等问题,仍然是共享包装实现共享模式所面临的困境。结论 共享包装设计模式是在互联网平台下,推动包装资源共享,实现包装箱体共用,符合生态环境美学及共享经济特征,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多重利益。共享包装可持续实现的路径是提倡绿色包装消费行为、包装共享结构及可持续发展共享包装运行模式,对数据共享平台下共享包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亮 《上海包装》2024,(1):163-165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和红色主题融入校园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体验度,还能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承与发展。概述了非遗保护的内涵以及非遗保护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特点、方法及相关案例,探讨了党建工作视域下的非遗红色主题校园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以期为非遗保护、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近二十年来,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亦伴随诸多讨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原样保留还是创新发展”这一议题,引发广泛争议。本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认为,虽然争议双方均有理有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都存在局限。因此试图从设计生态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上述讨论,搁置争议,建立基于设计生态视角的将传统技艺“内嵌”回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新观念。同时,呼吁相关非遗保护机构重视打造传承人与从事创新工作的专业人士的沟通平台,以新观念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设计形态学视域下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形态分析法分析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的流程,从设计形态学“形”与“态”的角度分析和创作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探究设计形态学对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结果 得出设计形态学对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的重要作用。结论 设计形态学通过分析和提取多形态汉字标识中“形”与“态”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其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形态分析法组合各个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并选出最佳方案;以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为例进行论证,反映出设计形态学理论能够准确获取设计形态和创新要素的契合点,具备多形态汉字标识设计的理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以传统高等教育方式的教学、研发两个重点进行整合,开展人才培养,为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高等学校的教育包括教书育人、新科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产学研的概念,现在指的是把理论课堂知识为主的学校传授式教育与直接获得生产实践经验为主的创新生产,及科学研究进行合理的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的问题。高等教育应以创新及社会服务为基本点来进行,本文就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对产学研视角下的专业建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APP的创新设计。方法一是将传统生肖形象与iPhone游戏应用用户体验相结合;二是将传统生肖文化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进行图形设计。结论在设计的基础上,以"十二生肖"AP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二生肖视觉元素的发展演变趋势,探讨了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APP创新设计研究的3个方面,说明了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有关民族文化APP体验设计的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