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假体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隆胸术后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常植入假体呈囊袋状的无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规则,与乳腺周围组织界限分明。隆胸术后包膜内假体破裂时的二维声像图可见“扶梯”征,包膜外破裂时可见“暴风雪”征及周围组织有少量或较多的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表现。结论:超声影像技术对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患者共92个乳腺肿块,二维超声观察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包膜(完整或不完整)、内部回声(低回声或中等回声或高回声)、均质性、微小钙化等;观察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布特征;分析上述二维超声成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包膜、微小钙化、血流形态等方面有差异显著。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7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58例,符合率为82.8%;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的53例患者,术后证实45例,符合率84.9%。本组典型乳腺癌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无包膜,边缘呈多角形或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有沙砾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很高,但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症高频彩超声像图特点,研究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13 MHz,测量增生的乳腺腺体厚度,观察内部回声、血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与病理或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发育症30例,乳腺癌及纤维瘤2例,与病理或临床诊断相符28例,误诊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7.5%。男性乳腺发育症声像图特点:乳头下方腺体增厚,边界欠清,无包膜,呈弥漫性稍强回声或盘状、结节状低回声,未见或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简便,并可与多种男性乳腺疾病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隆胸术( breast implants,BI)后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乳腺的结构变化与预后评估。方法:运用PhILIPS-IU22,PhILIPS-hD15等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曾行隆乳术的女性乳腺37例,其中,奥美拉定注射隆胸术20例,硅胶植入12例,自体脂肪移植隆胸5例,呈放射状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乳腺与腋下,采集多帧图像,询问相关手术史、临床不适症状与体征,综合分析评估,并追踪观察数年。结果:不同的假体材料和植入方式声像图特点迥异。(1)奥美定注射隆胸术:假体呈液态,弥散于皮下脂肪层、腺体内、腺体后、肌层,甚至乳腺外缘及腋下,分布不规则,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回声浑浊,边界尚清,部分内部见丰富的血流。双乳变形,疼痛,1例合并尿毒症,19例均行手术清除,术后随访,乳腺内及肌层仍有部分异物残留,病理显示:大量变性的异物、吞噬细胞和肉芽组织。(2)硅胶植入术:假体位于腺体后方或胸大肌后方,有包膜,内部回声透亮。双乳坚挺,层次清晰,腺体与皮下脂肪结构完整。随访数年,假体形态位置无明显改变。(3)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皮下及腺体后脂肪较厚,腺体较薄,脂肪内散在3~4个直径约5~8 mm的类圆形高回声团,未见明显血流。随访数年,硬结(高回声团)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结论:无论何种隆乳术均为异物植入,对机体都有一定的侵害,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分辨力高,图像清晰,操作灵活,无辐射,可以多切面多角度大范围地探查方式,对假体植入后的乳腺结构的变化与病理改变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为假体的清除与保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实质性肿块中的二维声像图和血流分布特征,从而评价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例乳腺实性肿块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特征。然后根据肿块的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包膜、纵/横比、有无微小钙化、血流分布特征以及腋窝淋巴结、周围组织情况等确定超声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肿瘤36例,术后病理证实34例,诊断符合率为94.4%;诊断恶性肿瘤10例,术后病理证实9例,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无痛苦、可反复进行,对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田瑞霞  连娟  童璐  陈永超  杨艳婷 《安徽医学》2010,31(11):1316-1317,F000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宽景成像技术在乳腺置入性塑形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连续动态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19例乳腺塑形者腺体及周围组织扫查,了解置入体种类、位置、形态。结果 19例患者中13例假体,8例完整,5例破裂;6例凝胶注入,2例位置正常,4例弥散。全部置入体破裂及弥散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宽景成像技术能实时完整地显示、记录乳腺腺体组织、假体形态及周围组织层次、病变区域范围,其图像的连续性、完整性优于一般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纤维腺瘤与髓样癌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2例髓样癌进行检查,分析病灶的声像图表现,内部和周边的彩色血流分析及多普勒频谱分析,将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和髓样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30/32)和81%(18/22),90.6%(29/32)的纤维腺瘤可见清晰完整包膜;髓样癌则无包膜。纤维腺瘤Ⅰ~Ⅱ级血流检出率为43.8%(14/32);而髓样癌Ⅰ~Ⅱ级血流检出率为90.9%(20/22),二者在血流分级和阻力指数(RI)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纤维腺瘤与髓样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谭宇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96-25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副乳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副乳腺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1例副乳腺均为女性,病变均位于腋窝部位.超声所示位置表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无包膜,内部回声类似或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回声,CDFI:平常期大多无血流信号,经前期、妊娠期副乳腺内血流信号偶可探及,呈增多趋势.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副乳腺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梅花  钟美容  王莲  凌霞辉 《黑龙江医学》2011,(12):941-942,958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10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对其声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高频超声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肿瘤内部多呈低回声,无包膜,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肿块内多见钙化灶,内部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良性组肿块Vmax、RI值明显低于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及彩色多谱勒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和血管频谱、动力学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态、边界、回声、与周围组织有无浸润、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何兴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7-47,49,F0003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经门诊对14例乳腺脂肪瘤患者进行常规检测。患者平卧,充分暴露双乳,顺时针沿乳头方向辐射状纵横扫查,然后扫查乳头及乳晕下方,必要时采用坐立位,观察肿块大小、位置、形态、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包膜,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管分布及血流信号,对感兴趣区仔细观察,必要时测量其血流速度并记录保存图像归档。结果乳腺脂肪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分布于皮下脂肪层、腺体层、腺体后间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脂肪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判断二维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简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资料,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进行总结。并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本组资料中,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94.2%,乳腺癌的声像图多表现为外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偏低、针尖样族状钙化、后方回声多衰减,可伴有淋巴结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较丰富,但也有例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对乳腺感染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3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感染的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乳腺内一低回声,具有无包膜、无明确边界呈毛玻璃样,内部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呈冒泡征,导管增粗呈花瓣样,内部血流增多等声像图特异性表现。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感染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87例和恶性肿块3例的高频彩色超声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为98%。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结果: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诊断相符25例,符合率71.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隆乳术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应用。方法对13例隆乳术(注射式8例,假体植入式5例)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隆乳术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注射式患者乳腺腺体层炎症表现不明显,而以乳腺后间隙表现为主,假体植入式患者则以乳腺腺体层炎症表现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隆乳术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手段,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维超声检查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是86.7%,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63.3%,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临床确诊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肠套叠患儿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8例,诊断率97.78%,误诊1例,漏诊1例。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肠道叠患儿均有明显的肠套叠征像,即套筒征、同心圆征,88例肠套叠包块位于右上腹21个,左上腹20个,左下腹13个,右下腹10个,右中腹14个,左中腹10个。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准确率,能有效显示疾病类型,可作为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年来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技术,对96例乳腺肿瘤的观察.结果 9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乳腺肿瘤中36例为恶性肿瘤,50例为良性肿瘤,误诊10例.结论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