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 116例重肝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重肝有 88例 (75 9% )存在并发症 ,常见的依次为肝性脑病 (6 8 1% )、上消化道出血 (5 4 2 % )、感染 (48 3% )及肝肾综合征 (31 9% )。存在并发症组死亡率 (80 7% )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14 4% ) ,P <0 0 1,出现肝肾综合征及 3个以上并发症者全部死亡。血清总胆红素越高 ,凝血酶原活性越低、总胆固醇越低 ,其病死率越高 ,甲胎蛋白 (AFP)升高者 ,预后较好。结论 重肝的预后与并发症的出现、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性、总胆固醇、甲胎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
20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并发症分析青海邮电医院祝京耘西宁铁路医院任定忠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受损、乙型病毒(HBV)的泛嗜性及肝功能低下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灭活能力减弱、低蛋白血症、机体各种防御机制受损,全身抵抗力下降故易发生并发症,现就我们医院1...  相似文献   

3.
何国伟  范红顺  范艳萍 《吉林医学》2010,(26):4446-4447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共发生医院真菌感染29例,发生率为30.2%,真菌感染部位分布主要在胃肠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43.9%、22%、17.1%;29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6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中间念珠菌为主,分别占41.7%、19.4%、13.9%。所有患者病死率为39.6%,感染真菌患者病死率为51.7%;未发生真菌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为3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率较高,针对其特点及时防治,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45例(80.36%)腹腔积液多型核白细胞(PMN)比值≥0.50。25例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44.6%),共分离细菌3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1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腔积液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 2组 ,其中一组 3 5例患者仅用常规内科支持治疗 ,另一组 3 5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状况与外周血CD4+ /CD8+ 比值及其存活率。结果 在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 ,胸腺五肽治疗组的存活率( 66.7%)显著高于对照组 ( 3 3 .3 %) ,P <0 .0 5 ;胸腺五肽治疗 2周后 ,40 0 %患者的肝功能开始好转 ,对照组肝功能开始好转者只有 10 .0 %,两者间相差显著 (P <0 0 5 ) ;与治疗前相比 ,胸腺五肽治疗组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 2周与 4周后的外周血CD4+ /CD8+ 比值均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 0 1) ;治疗 2周时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比值越大 ,其最终存活率也越高。结论 胸腺五肽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急重症传染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11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9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6周;拉米夫定组2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6周。统计两组的病死率、存活者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血清HBV-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16.7%,对照组为37.1%,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前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选择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2例,重型乙型肝炎住院病人临床特症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实验室检测患者乙肝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判断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及及医技检测结果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等相关检测结果均值:ALT:386u/L、AST:233 u/L、γ-GT:245 u/L、AKP:321 u/L、TBIL:323mo/L、DBIL:147mo/L、TBA:39.2μmo/L ALB(白蛋白):<30g/L、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值均<0.9:1以下等肝功能指标以及PT:>17s、APTT:>60s、Fbg<2g/L、PTA等检测指标均明显异常.结论 对掌握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医技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检查,对临床治疗提供更好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4%、34.6%、30.2%、22.2%和21.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78.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13.7%),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其存活率也越低;12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3.9%、68.4%和46.2%.结论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杨春林 《吉林医学》2010,31(12):1666-166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8.14%,治愈10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3例,病死52例。结论:及时诊断、治疗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并发性反应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严密护理,以期达到降低并发症,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方法:采取对病人病情的严密观察,指导病人合理生活及给予病人恰当的护理措施的方法。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周密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内容,把握好时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秋龙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852-852,838
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危重症候群,临床上以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重、易误诊为特征。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成活率的关键。因此,本文就我院近6年所收治的小儿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为我院19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水平正常患者的病死率79.24%,AFP(25-400)μg/L患者病死率45.84%...  相似文献   

16.
陈皋 《西部医学》2008,20(5):1060-1062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甲胎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肝患者77例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在疾病早期、缓解期和恶化期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早期好转组(45例)与恶化组(32例)间:AF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与PTA、TBIL、ALT相关性均不明确。整个病程中AFP变化与病情缓解程度一致,病情越轻,AFP越高,与文献中的PTA、TBIL、ALT变化趋势相同,AFP与PTA、TBI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重肝甲胎蛋白变化对早期诊断可能无帮助,但可用于重肝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以来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62例,现就重肝并发症的护理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SBP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生长激素对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蛋白质代谢的重要性。方法 :在一般营养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重组生长激素 8u 治疗 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同时选择常规营养治疗 36例患者为对照组 ,2组治疗前后检测蛋白质代谢的指标及血清钠浓度。结果 :应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 ,前白蛋白比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2组患者治疗前均呈负氮平衡 ,治疗后负氮平衡均消失 ,治疗组恢复正氮平衡程度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后 2组相比血清白蛋白 ,血钠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组生长激素的合理应用是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