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骨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 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尾骨骨折骨科临床常见,往往治疗方法不当,从而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遗留顽固性尾骨痛持久不愈。作者自198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尾骨骨折5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尾骨骨折52例,男2例,女50例,年龄16~58岁,平均27.6岁。新鲜尾骨骨折38例,陈旧性尾骨骨折14例。致伤原因:推撞跌倒臀部着地35例,分娩10例,交通事故3例,高处坠落臀部触碰硬物2例,体育运动2例。5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部位:单纯尾骨骨折33例,合并骶骨骨折18例,伴有腰椎间盘损伤1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28例,横行骨折15例,骨折并脱位9例。骨折移位…  相似文献   

3.
疲劳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疲劳骨折是士兵、舞蹈演员和运动员常见的骨损伤。很多文献将疲劳骨折等同于应力骨折,但近年更趋于将疲劳骨折归为应力骨折的一种类型。应力骨折的另一种类型是衰竭骨折,指发生于骨矿物质含量减少或弹性降低等异常骨组织的应力骨折,而疲劳骨折是发生于正常骨质的应力骨折。与一次性暴力损伤引起的骨折不同,其特征是骨折与修复过程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扩髓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52,自引:0,他引:152  
作者回顾了26例不稳定的胫骨骨折,均采用扩髓的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闭合骨折19例,开放骨折7例。除了3例闭合骨折失访,其余23例骨折平均随访20.4个月(3~63个月)。最终结果评分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在16例闭合骨折中,最终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中1例;在7例开放骨折中,优3例,良2例,差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闭合骨折13周(8~20周),开放骨折30.5周(12~96周)。随访的16例闭合骨折半年内均愈合;在7例开放骨折中,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时间超过1年,其余均在半年内愈合。闭合骨折随访16例,无1例感染。7例开放骨折有2例感染,其中1例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以上26例病人手术后均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钉体或锁钉断裂等情况。作者认为扩髓的带锁髓内钉非常适用于闭合的胫骨不稳定骨折,而在治疗开放的胫骨骨折时,因为感染率高,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特点,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19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病例。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其中17例骨折前有平均20.6年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史,另2例方确诊有强直性脊柱炎。19例中15例有外伤史,其中9例为平地跌倒或扭伤,另4例无外伤史。损伤机制:过伸伤7例,垂直挤压伤2例,侧屈损伤l例,屈曲伤1例,4例不详。颈椎骨折11例,9例发生在C5~C7;包括剪力骨折lO例,应力骨折1例。胸腰椎骨折8例,7例为应力骨折,均发生在T10~L2,1例为L3剪力骨折。19例中经椎间隙骨折12例,经椎体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骨折伴脱位5例。9例并发脊髓损伤,其中8例为颈椎骨折。外伤至诊断为骨折的间隔时间为10h~7个月,平均29.6d。2例曾被误诊为脊柱结核。结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外力往往较轻。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剪力骨折多发生在颈椎,大多为三柱骨折,容易伴发脱位,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力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段,脊髓损伤不多见。此类骨折多为经椎间隙骨折,易发生诊断延误。  相似文献   

7.
王珏  王化南  王国喜 《中国骨伤》2005,18(11):669-669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有多种内固定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囊内骨折,血供差,愈合时间较长,易形成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吸收,以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本文介绍一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用气囊带间歇挤压局部,辅助治疗股骨颈新鲜骨折的方法,促进骨折处血供恢复,使骨折愈合期明显缩短,疗效大幅度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视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以“关节内骨折”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刊,涉及下肢的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Pilon骨折、跟骨骨折及上肢的肩胛盂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一关节内骨折,特别是高能量的损伤由于骨折移位、关节塌陷及软组织损伤等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治疗上根据关节内骨折的特点应做到:对骨折损伤正确判断,把握手术时机,应用微创技术,尽可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对线,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特别强调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一种特殊形态的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其损伤机制、骨折形态、移位方向,一般可分属于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下尺桡关节脱位,伴有一大骨折块垂直刺人近端髓腔,这种形态的骨折,临床极少见。作者自1996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可调式跟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距下关节内跟骨骨折刘善雄,罗永湘,夏仁云跟骨骨折分距下关节外骨折与距下关节内骨折两大类 ̄[1],根据损伤程度,又可将距下关节内骨折分为:舌状骨折(I,II,III度)和关节压缩骨折(I,II,III度),在治疗上,距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Pilon骨折29例,其中PilonⅠ型骨折5例,Ⅱ型骨折16例,Ⅲ型骨折8例;闭合性Pilon骨折8例,开放性GustiloⅠ型Pilon骨折7例,GustiloⅡ型骨折9例,GustiloⅢ型骨折5例;急诊手术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13例,有限切开复位、支架外固定5例,U型石膏外固定6例,延期手术复位内固定5例。结果按Mazur标准,优15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在适当的时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Pilon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髋臼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5例,前壁并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2例,后壁并后柱骨折3例,横形骨折2例,横形并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髋腹股沟切口12例,Kocher-Langenbeck切口13例,延长的髋股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22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4例。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斜形与横形骨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斜形与横形骨折对骨折愈合速度影响的关系。方法 根据骨骼压电效应原理、临床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并经电子计算机有限元计算,比较斜形与横形不同骨折形状骨折愈合的快慢。结果 横形骨折复位满意后固定牢固稳定,在骨折的早、中、后期均可承受压应力产生压电效应,斜形骨折则不能,而压电效应可促进骨痂生长。在悬臂梁状态(相当于上肢平举)骨折端所受应力与斜形或横形骨折的形状并无明显关系,而与骨折部位有很大关系。结论 在同一个体、相同部位、骨折复位好的情况下横形骨折比斜形骨折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的CT分类及疗效评估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占60%,致残率高达20%-30%。跟骨骨折85%-90%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由于其解剖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一直令人不满意,正如Magnuson指出:没有一种骨折象跟骨骨折那样带来30%-70%的功能障碍。跟骨是难以治疗的骨折之一,又被称为不可思议的骨折。  相似文献   

15.
提高老年骨折的临床治疗水平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本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以“老年骨折”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刊,涉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远端、髌骨、胫骨干、踝关节等部位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之一,也是骨折后导致处理棘手的原因所在。除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通常有各种并存症的存在,愈发增加了老年骨折的处理难度。如何提高骨折的治疗质量及预防再骨折的发生成为目前处理老年骨折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6.
Barton氏骨折: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arton氏骨折(附11例报告)沈侠,茆振华,沈建中,姜其为,胡清潭Barton氏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约占桡骨远端骨折6.7%,占全骨折0.53% ̄[1],它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且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产生不同程度移位的骨折。这...  相似文献   

17.
肘部联合切口张力带治疗复杂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康  洪笃开  李文锐 《中国骨伤》2005,18(9):550-550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的常见骨折,占儿童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55%~80%,据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法:Ⅰ型骨折无移位;Ⅱ型骨折轻度移位,后侧有骨皮质相连;Ⅲ型骨折完全移位。Ⅰ、Ⅱ型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治疗上较难手法复位,复位后不稳定且常合并有血管神经的损伤。1998年3月-2004年2月采用肘部联合切口张力带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9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治疗掌指骨骨折外固定架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附近的掌、指骨骨折,及其粉碎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一种新型实用的手部外固定架。方法:自199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折30例。其中掌指骨干骨折18例,掌、指骨颈骨折12例,闭合骨折25例,开放骨折5例;单纯骨折24例,粉碎骨折6例。结果:平均随访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周。手功能恢复按TAM标准,优2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掌 骨骨折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其对掌、指颈骨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在体内主要与钙、磷代谢相关,作用于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护。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骨折后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参与骨折修复,促进骨折愈合。骨折修复过程中会引起体内维生素D发生变化,补充维生素D对促进骨折愈合是否有益,尚有争议。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维生素D缺乏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骨密度,直接减少骨折发生;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跌倒,间接减少骨折发生。本文就维生素D与骨折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生物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尺骨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的稳定性。[方法]选取上肢尸体标本8对,测试各种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结果]肘关节稳定性在冠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冠突Ⅲ型骨折时显著不稳定。[结论]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在冠突Ⅰ型、Ⅱ型骨折时肘关节稳定,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Ⅲ型骨折不稳定,应修复桡骨小头或假体置换,并修复桡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