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9例患者中,经手术确诊为动脉瘤126例.64排螺旋CTA发现121例,误诊2例,漏诊5例,灵敏度98.4%,特异度84.6%;DSA发现125例,误诊0例,漏诊1例,灵敏度99.2%,特异度100.0%;CTA与DSA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CTA与DSA诊断动脉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79,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娜 《医药世界》2010,12(3):269-270
目的:总结球形肺炎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3例球形肺炎的CT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为:(1)病灶多位于肺下叶背侧近胸膜处;(2)病灶孤立呈圆形,楔形及方形,大小3~11cm;(3)边缘模糊,不规则;(4)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5)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清晰的略低密度灶。结论:CT薄层扫描减少组织间的重叠,有利于发现有诊断价值的征象,结合临床症状为球形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1例AAS患者行MSCTA检查,以轴位CT为主,结合二维及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综合分析。结果71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 AD)4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0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3例。 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平扫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后无强化;PAU表现为内膜下溃疡,内见对比剂充盈,部分可呈“狭颈征”表现。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中71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其中27例确诊后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及复查。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陈延  张林海  郑国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52-153,I000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D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化油CT(CT)扫描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癌患者均行MDCT,DSA,碘化油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结果 对〉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1-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的肝癌结节,MDCT检出47个结节(94.0%),碘化油CT检出27个结节(54.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0.01),DSA只检出16个(32.0%)〈1cm的结节,与MDCT和碘化油CT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9.03,均P〈0.01),结论 MDCT能够较好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情况,可作为治疗前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与非COVID-19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确诊的57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记录并分析每位患者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量,病灶分布情况(胸膜下、中央区、胸膜下与中央区并存),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伴铺路石征磨玻璃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70次/min且较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捷、无创,对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急性小肠梗阴25例(62.50%),结肠梗阻15例(37.50%),CT诊断正确率100%.肠梗阻病因为肠肿瘤23例、肠粘连11例、肠套叠4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和胆石1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85.0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有无梗阻,以及梗阻部位、梗阻病因、梗阻程度,是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007~2010年间行SCTA检查并经我院血管造影(DSA)确诊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2例患者中脑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7例,动脉狭窄11例,无异常6例.SCTA可清楚显示脑动脉及其分支的走形,同时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多方位观察,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多排螺旋CT具有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球形肺炎的CT表现。结果 20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是:①多数位于肺叶背侧,靠近胸膜处15例;②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呈"晕圈样"改变7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③病灶两侧缘平行垂直于胸膜,与胸壁呈直角,称为"方形征"4例,有时也可表现为以胸膜侧为基底的三角形1例;④病灶附近胸膜明显增厚13例,胸腔积液少见1例;⑤病灶周围血管明显增多、增粗、柔和,绕过病灶边缘,即"局部充血征"7例;⑥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中央可见境界清楚、规则的非强化区4例;⑦抗炎治疗后病灶形态密度发生变化,最终完全吸收或基本吸收14例。结论 CT检查对球形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熊雪峰  朱闽湘  曾芹 《江西医药》2005,40(8):487-48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困难的144例病人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穿刺部位包括胸部68例。腹部43例,盆腔3例,躯干12例,四肢18例。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深度。局部下进针,CT扫描确认针尖到达预定位置后进行活检取材。结果144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98.6%(142/144),并发症4.2%(6/144)。结论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术准确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烈  林清池  陈丽君  隋桐  段少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17-3319,3457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确诊为血管疾病的CTA资料,包括头颈血管组141例和躯干四肢血管组143例.扫描层厚为0.625 ~3.0 mm、螺距1.0~1.5,造影剂总量1.5 ~2.0 ml/kg.成像方法包括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仿真内窥镜(VE).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对比.结果 进行2期CT螺旋扫描,实现心脏及全身血管三维成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本组CTA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28%、82.35%、96.48%.CTA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与DSA基本一致(P>0.05),但较手术测量小(P<0.05).结论 三维CTA适用于心脏及全身血管检查,可弥补常规CT检查的不足,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无创伤的特点和部分替代创伤性DSA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CT减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颈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设定最佳延迟时间,要求第一序列平扫时间与第二序列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之和是0.4的整倍数.平扫后参数不变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从减影图像中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56例中49例CT血管减影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无骨质干扰,余7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15例,其中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证实.25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显示动脉狭窄18例.结论 使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对血管的影响,提供高清晰的血管图像,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holangiography,SCTC)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7例疑诊胆系疾病患者行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其中9例同时进行MRCP检查,28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9例由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资料综合诊断,作为阴性对照组。图像使用三维(3D)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及容积成像(VR)、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33例胆道显影,显影率为89%,其血清直接胆红素均<30μmol/L。讨论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胆道解剖结构、梗阻部位或病变形态,弥补了横断面图像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率,尤其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为腹腔镜胆囊术前提供重要的直观的影像资料。与MRCP比较SCTC可显示更多胆道细节、与ERCP相比具有无创、对梗阻以上胆管显示率高等优点。结论SCTC在轻、中度梗阻性黄疸病例胆道显影良好,3D图像可满意显示胆道解剖结构,提高了胆道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田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比较2种成像方法对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显示率、门静脉分支显示级数、图像质量及门静脉主干/其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测量差异。结果本组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5只可显示脾静脉,并能显示4~5级门静脉分支;DSA能够显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但对其远端分支显示能力较差,仅能显示2—3级门静脉分支,3只可显示脾静脉。6只中图像质量为“好”者CTA5只、DSA1只。CTA对血管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方面优于DSA图像。门静脉主干/其左右支和肠系膜上静脉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15)。结论CTA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并用于测量,相对DSA有一定优势,可作为门静脉DSA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准确诊断方法.方法 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5例.病变直径在2.0~5.9 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和不规则形,病灶边缘、近肺门侧有引流支气管影,肿块周围有浅薄小片状,网状或晕圈样改变,外侧缘有多数较粗索条影,向外延伸呈"长毛刺",近胸膜增厚,粘连呈"桃尖征",不规则形,楔形及类三角形高密度影,其中心浓集成团块状,边缘部分模糊"平直征",少部分病灶内伴有小空泡及液化坏死区.结论 肺炎性假瘤应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瘤、肺良性肿瘤及胸膜间皮瘤等球形占位病变进行鉴别.只有正确掌握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紧密结合肺内感染的既往史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行脑MSCTA检查,于动脉期18S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血管成像。结果MSCTA均清楚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观察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情况,其中正常18例,发现动脉瘤6例,1例行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脑肿瘤9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动脉狭窄4例,其他6例。结论MSCT脑血管造影MPVR、VR技术是快速而有效的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优于MIP、SSD,可为临床或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部分可代替DSA,并作为脑血管疾管病筛选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在肾动脉性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DSA肾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血管的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其程度。评价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阴性,≥50%为阳性。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CTA与DSA诊断完全一致者82支血管,在狭窄程度上,有13支动脉评价过度。以DSA结果为标准,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5.1%、86.0%和90.1%。结论 MSCT肾动脉CTA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的新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央闭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评价中的准确性和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患者的47个夹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作为参考标准.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CTA和DS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 16层螺旋CTA检出3个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16层螺旋CTA检出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100%(97.5%CI:29.2~100%)、100%(97.5%CI:92.0~100%)和100%(97.5%CI:92.5~100%).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A在诊断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动脉瘤央闭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骨减影技术在降低头颅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院临床怀疑脑血管疾患需行64排头颅CT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两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病例。A组50例为完全减影组,平扫与增强扫描范围均为颅底至颅顶,B组50例为部分减影组,除平扫范围不同之外(颅底至前床突上方1cm),其他均与A组相同。两组扫描条件相同。以颅内血管树的清晰度、完整性(有无骨性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对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平均DLP为609.67 mGy.cm,B组平均DLP为429.4 mGy.cm,B组比A组辐射剂量降低29.5%,有统计学差异(t=15.807,P〈0.05)。两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130,P〉0.05)。结论部分减影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烟雾病患者CT血管成像( 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影像特点。方法根据29例烟雾病患者CTA和DSA的影像表现,将CTA和DSA发现的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异常增生血管、代偿血管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根据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结果将29例烟雾病患者的57个病变半球进行铃木分期和统计分析。结果29例烟雾病患者中,CTA和DSA在发现大血管狭窄、闭塞(CTA 53个半球,DSA 57个半球)(χ2=2.167,P>0.05)以及显示异常增生血管(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41个半球,DSA 45个半球;未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16个半球,DSA12个半球)(χ2=0.757,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显示烟雾病代偿情况方面CTA不如DSA。结论 CTA可以作为烟雾病有效的筛查手段,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代偿情况、代偿程度,明显优于CTA,且能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更为详尽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