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limb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LDVT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期间住院治疗的187例LDVT患者的发病因素。结果本组187例LDVT患者的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6.6岁,发病年龄多在4l~60岁,占本组病例的65.2%(122/187);男102例,女85例;左下肢112例,右下肢65例,双下肢10例。LDVT发病的主要诱因依次为下肢骨折、手术、肿瘤、卧床、既往血栓病史及内科疾病。结论LDVT好发于41~60岁,手术、肿瘤和既往血栓史是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于2008至2010年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56例,其中发生继发性脑梗塞病人45例,对7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是颅脑损伤继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4诊治的78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下肢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可能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中,17例发生DVT,发生率21.8%。复杂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独立危险因素(OR=3.981、2.473、2.127、1.764、1.627,P0.05);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在预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发生DVT时,灵敏度90.3%,特异度69.8%。结论复杂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并发DVT的风险因素,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预测DVT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在断指再植术后发生坏死的应用价值, 筛选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坏死的因素, 从而早期识别并优化发生坏死的危险因素, 以期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41例断指再植患者, 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吸烟史、既往并存疾病、损伤机制、断指损伤平面、住院时间、手术医生类别、手术时间、动静脉修复数量、是否血管移植、术后第5天D-二聚体值等17个指标。单因素分析后筛选关联因素并分成亚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做进一步多因素分层分析, 筛选断指再植发生坏死的相关因素, 同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模型, 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与断指再植术后发生坏死的预测效应。结果本组241例断指共45例发生坏死, 低年资医生组再植成功率为69.6%, 高年资医生组则为92.1%。观察组D-二聚体平均值为0.998 mg/L, 对照组为0.373 mg/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医生类别、手术时间、损伤类型、损伤平面、静脉修复数量、血管移植、D-二聚体为发生坏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月诊治的36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血浆D-二聚体浓度。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182例发生DVT,均无致死性肺栓塞和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DVT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的D-二聚体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骨折类型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以腘静脉以远的远端血栓为主。临床上对年龄60岁、女性、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股骨髁间及髁上骨折患者应注意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22例;年龄18 ~55岁.以静脉造影阳性结果为诊断DVT的“金标准”,其中血栓组18例(26.9%),非血栓组49例(73.1%).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血管神经损伤、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复杂骨折(OR=3.773,P=0.038)、合并血管神经损伤(OR=2.603,P=0.002)、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697,P=0.002)、下肢深静脉超声阳性(OR=3.068,P<0.001)是导致股骨干骨折后新发下肢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骨折类型复杂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是股骨干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检测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是主要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目前的评估工具无法对LDVT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分层。因此,本研究探讨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LDVT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可靠的预测工具,从而为LDVT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良好设计的纳入、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用已经较明确的LDVT的影响因素和一些重要临床特征作为分析变量,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用以评估LDVT的影响因素以及筛选模型的预测因子。应用编程软件制作基于Logistic回归的列线图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用以评估预测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预测模型与其他单一指标临床应用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2例患者,其中LDVT组167例,对照组175例。单变量分析显示,1个月内有手术创伤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放疗史、ICU住院时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2例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MI)、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与术后LDVT形成有无相关性。结果〓全组共22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DVT,发生率为9.09%。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3小时是影响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后易发生LDVT,临床上对合并易患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肿瘤患者,于置管后第7、14天采用彩色超声局部检查导管周围血栓形成情况,对14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生导管周围血栓14例,发生率13.46%;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3项OR=1.511、1.311、1.223。结论血糖、体重指数和D-二聚体是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观察与预防性检查及防护,以降低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29例和对照组136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信息、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情况、入院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等,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血栓组患者手术率72.4%(21/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9%(57/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70岁、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5 mg/L)、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手术均是老年急腹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年龄≥70岁、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5 mg/L)、D-二聚体水平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肾移植术后坚持长期随访的9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有否发生LDVT 将患者分成LDVT组(37 例)以及对照组(935 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8月至2008年9月全麻下行口腔、耳鼻喉、食管、肺部、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的病人,年龄>15岁、ASA Ⅰ~Ⅲ级,收集病人和手术等有关因素,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数量和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两种PONV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0例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6%和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和妇科或腹腔镜手术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数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49±0.027,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55±0.027.结论 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妇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全麻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初步筛选PONV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调查研究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目的 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病人便秘的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及单因素与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92例病人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病人便秘发生率为60.87%。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人术后进食时间、蔬菜量、水果量、主食量、饮水量及疾病部位均与病人的便秘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后进食时间、蔬菜量、水果量是与病人的便秘显著相关的独立因素,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术后进食时间是便秘的危险因素,蔬菜量、水果量是便秘的预防性因素。结论 术后让病人尽快恢复饮食,保证充足蔬菜量、水果量有利于便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Eisele R  Maier E  Kinzl L  Gude U 《Der Unfallchirurg》2004,107(4):294-299
The presented thromboprophylactic concept includes weight bearing and ankle motion as well as breathing therapy and drug prophylaxis (antiphlogistics, analgesic drugs, heparin). Routinely performed ultrasound screening of the deep veins (legs and pelvis) before release showed a low DVT incidence of 2.5% in a prospectiv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841 inpatients. Obesity, venous insufficiency, and a history of previ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thrombosis (relative risk 4.1, 4,9, and 5.8, respectively)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zation also had a relevant influence indicating that early postoperative physiotherapy in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 surgery has a widely underestimated thromboprophylac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骨科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切口感染的创面修复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收集术后 感染情况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80例骨科手术 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 间、有无基础疾病、围术期用药、手术部位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1.462)、年龄(OR=1.526)、手术时间(OR=1.812)、基础疾 病(OR=2.340)、围术期用药(OR=1.402)是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导致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手术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和围术期 用药。对此,应重点关于以上危险因素人群,并予以针对性干预,以期减少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患者参与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 248 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时间先后为指标,将前期的 124 例作为对照组,后期的 124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 SSI 的相关因素包括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吸烟史。将患者纳入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手术感染发生率 4.0%,低于对照组11.2%(P<0.05);观察组满意度 95.1%,高于对照组 86.3%(P<0.05),患者参与 SSI,能降低 SSI 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患者参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A complication of total femoral replacement (TFR) is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fected endoprostheses have a significant amputation rate, as high as 36.7%. This study examined possible risk factors that may attribute to unsalvageable TFRs following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s, including age, sex, primary vs secondary TFRs, number of irrigation and debridements, recent history of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early vs late infection, use of antibiotic cement, and th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10 patients who had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s of their TFRs were identified from our orthopedic surgical database between 2000 and 2010. Seven of 10 TFRs were unsalvageable due to infection. The 2 greatest risk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unsalvageable TFR were age older than 50 years and recipients of secondary TFRs. All 6 patients older than 50 years had unsalvageable TFRs, whereas 1 of 4 patients younger than 50 years had an unsalvageable TFR (P<.05). Similarly, all 6 patients who received secondary TFRs had unsalvageable TFRs, whereas 1 of 4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TFR as the primary method of treatment had an unsalvageable TFR (P<.05). No other risk factor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r could be identified as possible risk factors. Surgeons should educate patients who fall into high-risk categories about the benefits of early intervention, such as amputation, that could prevent additional surgeries and decrease the lengths of hospital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