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15例腰椎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术中自体血回输,观察组实施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于术前1 d、术后3 d和7 d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回输量以及异体输血量,观察组还需记录术后引流量、术后回输量。统计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异体输血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异体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回输量、术中和术后异体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手术中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可以明显降低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异体输血例数。  相似文献   

2.
刘秀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82-368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出血,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应用自体血回收,使75.8%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输入,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输可使需输血骨科手术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节约了血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评价其在骨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自体血回输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输血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组所需异体血较非回输血组自体血液回输组明显减少.术前与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及财力的输血方式,能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出血,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应用自体血回收使70%的患者避免了术中、术后异体血的输入,患者未出现不良输血反应,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使脑外伤患者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节约了大量的血液资源,有效缓解了血源紧张情况。  相似文献   

5.
骨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状态、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的差异无显著性,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用量显著少于异体输血组,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是骨科大手术安全补充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7.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节约血资源,减少并发症。方法: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41例骨科手术病人进行术中血液回输,并进行术后动态观察。结果:41例患者平均回收原血量为1492毫升,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获得浓血为771毫升,12例患者同时输入异体血。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未发现应用自体血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的减少异体血的输入量和自体血的丢失以及输血后并发症。而且安全、节约费用及血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32例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情况;术后6 h回输血量;术后异体输血量、异体血使用率及有无输血反应。结果 32例术后第1天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6 h回输血液300~1 820(平均710.3)ml,术后平均异体输血量190.8 ml,异体血使用率25.0%,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血使用率,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12月同一治疗组初次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9例,将单纯输注异体血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反应和发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发热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单纯输注异体血的患者。目前国内血源紧张,自体血引流回输可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直接回输在抢救腹腔内出血患者中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输液、输血(输异体血和自体血直接回输)和手术等方法治疗126例腹腔内出血患者。结果:除了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腹腔内出血需积极治疗,适当应用自体血直接回输治疗腹腔内出血患者,节省了大量异体血,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了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复合应用于脊柱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脊柱手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AHH组(A组,AHH联合CH)和对照组(B组,常规输液),每组24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手术麻醉,同时给予A组病人6%羟乙基淀粉(130/0.4)复合硝酸甘油CH.观察两组病人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病人的例数;AHH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AHH前后和术毕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人AHH前后HR、MAP和CVP无明显区别,AHH后尿量明显高于AHH前(P〈0.01);A组病人AHH后及术毕、的Hb和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仍然在代偿范围内;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机能只有A组APTT在AHH后时间点较AHH前明显延长(P〈0.05),其他无明显区别;A组Fg在术毕时间点较AHH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AHH复合CH可安全用于脊柱手术病人,并可明显减少此类病人的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需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围术期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40例ASAI-Ⅱ级拟行择期手术(出血量估计大于血容量的15%)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麻,I组于切皮前行AHH,按15mL/kg、50mL/min输入琥珀酰明胶。AHH开始后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2μg/(kg·min)行控制性降压。Ⅱ组常规输液。记录气管插管后或AHH前(T1)、AHH结束即刻或手术开始时(T2)、AHH后或手术开始后60min(T3)、术毕(T4)的动脉凝血指标、乳酸浓度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I组病人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例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T2-T4时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T1时均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的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I组T2-T4时红细胞比客(Hct)较T1时下降(P〈O.05),T3、T4时Hct下降幅度I组大于Ⅱ组(P〈0.05);两组动脉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琥珀酰明胶AHH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失血量大的手术病人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不影响凝血功能和组织器官氧供,可安全用于围术期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05-2012-05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机对34例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分别记录术中出血量和回输血量。结果:34例患者共回收自体血52940ml,回输血32130ml,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术中运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快速获得新鲜红细胞,有效维持血容量,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降低输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 效果.方法 40 例接受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联合AHH 组(试验 组),每组20 例.监测并记录两组血压(SBP 和DB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基础值及术中各时点 数值,在术前1 d、AHH 1 h 后和术后1 d 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 血量、尿量和术毕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试验组控制性降压期间DBP、SBP 和HR 各值均较基础值及对 照组明显下降(P <0.05),停止控制性降压后DBP、SBP 和HR 各值与基础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实验组AHH 1 h 后Hb 和Hct 值明显低于基础值及对照组(P <0.05),但仍在正常范围.AHH 1 d 后Hb 和Hct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尿量多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 瑞芬太尼在接受AHH 的贲门癌根治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瑞芬太尼控制性 降压联合AHH 在贲门癌根治术中实施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和输血量,脏器灌注良好,对苏醒无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用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AHH)减少围术期用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ASAⅠ~Ⅱ级骨科脊柱手术 32例分为实验组 (AHH组 )和对照组各 16例。麻醉后AHH组以 6 %贺斯 (Hes,2 0 0 / 0 .5 )进行AHH ,使血容量增加约 2 5 % ,术中失血以等量Hes替代 ,当Hct<2 5 %输同型异体血。分别于AHH前 (T1,对照组相当于第 1次有创监测完毕 )、AHH完毕 (T2 ,对照组相当于第 1次有创监测完毕后 30min)、术毕 (T3 )、术后 2 4h(T4)测定HR、MAP、CVP、SpO2 、Hb、Hct、Plt、FIB、APTT和PT ;记录出血量、输血量、尿量、术后 2 4h引流量和手术医师对凝血功能的VAS评分 ;计算扩容率 (% ) =(Hct稀释前 -Hct稀释毕) /Hct稀释毕 × 10 0 %。结果 术毕HR ,两组的增加均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比AHH组增加显著 (P <0 .0 1) ;AHH完毕 ,AHH组MAP和CVP分别升高了 11%和 88% ,有显著意义 (P <0 .0 1)。②输血量 ,AHH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输血率 ,AHH组 (2 5 % )与对照组 (44 % )差异无显著意义。③Hb和Hct,两组在各时点均降低 ;扩容率 ,AHH组显著高于与对照组 (P <0 .0 1)。④Plt和FIB ,AHH组均降低 ,有显著意义 ,Plt在术后 2 4h却明显升高 (P <0 .0 1) ;对照组在术后 2 4h均升高 ,有显著意义 (P <0 .0 1)。APT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洗涤自体血回输联合使用新鲜冰冻血浆预防术后凝血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出血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大小,将其分为小量组(<400mL,n=50)、中量组(400~800mL,n=20)和大量组(>800mL,n=20)。根据回输血量多少与患者凝血功能的量化关系,制定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具体方案。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结果】回输血液后三组患者机体FIB、PL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T明显延长(P<0.05);术后18h三组患者FIB、PLT均较回输血液后明显升高,PT显著缩短(P<0.05)。【结论】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具体方案能提高洗涤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有效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日益严重的血液污染问题和输血相关疾病,血液保护的课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渗晶胶液)用于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实验组于麻醉后切皮前输入高渗晶胶液4 mL/kg以10 mL/min的速度输注,于30 min内完成.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前(T_0)、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_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30 min(T_2),60 min(T_3),3h(T_4)、术后1d(T_5)、术后3 d(T_6)抽血查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并记录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输注异体血数量较少(p<0.05),尿量较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后,T_2、T_3的心率较T_1明显升高(P<0.05),T_2、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T1明显降低(P0.05).经过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_1、T_2、T_3、T_4时间点,实验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T_1、T_2时间点,实验组Na~+、C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_5、T_6时间点,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高渗晶胶液用于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明显减少或避免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18.
韩华  夏新华  孙艳玲 《天津护理》2009,17(5):249-250
目的:观察由骨科患者术后伤口引流液中回收洗涤浓缩红细胞的含量和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自体血液再回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利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患者3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仪,术后将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6 h内,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并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回输浓缩血量达6 876 mL,平均每例219 mL,自体血回吸收率为75%,患者术前、术后Hb及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仪,及时回收了伤口引流失去的血液,减少术后患者对异体输血的需要量,是安全有效的血液回输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组Ⅰ为对照组;组Ⅱ为AHH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Ⅲ为AHH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AHH前,AHH后10min,30min,术毕测定Hb,Hct,PLT;手术前,术后当天,术后7d测定凝血功能(PT、TT、APTT)。结果组Ⅱ、Ⅲ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组Ⅰ(P<0.05)。术中MAP、HR、CVP均在安全范围。组Ⅱ,组Ⅲ的Hb,Hct各时段始终低于AHH前,但在正常范围。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AHH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脊柱手术,可明显减少甚至避免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