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姗姗 《出版广角》2018,(10):60-62
信息服务方的"推"与信息传播载体及需求方的"拉",共同构成信息传播动力机制.在图书馆微内容传播中,图书馆是服务者,作用是推动微内容的传播;信息需求方则是微平台上的广大用户,用户需求拉动微内容的传播;而微平台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旨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拉取有价值的内容(知识与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整合信息传播生态链机制,优化微内容传播要素的驱动力,可提升微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贺军 《档案学研究》2018,32(2):72-78
基于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整体成效不显著的现实,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其基于社群关系的信息传播的本质内涵,分析社交媒体向移动社交平台的升级给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创新带来的机遇,对适合档案信息传播的移动社交平台及其档案信息范围进行了阐释,提出档案部门应做好社交媒体团队建设、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用户“大数据”的应用,及时改进和优化档案信息服务,梳理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交媒体发展规律的档案信息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3.
蒙娜 《北京档案》2008,(6):24-26
档案利用需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质量评价体系,即用户满意度研究.用户满意对档案利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满意的用户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作为多年档案部门的用户,并向其他人或潜在用户传播档案信息部门的正面信息,导致他们成为可能尝试档案部门服务的用户.  相似文献   

4.
郭喻楠  田宇 《兰台世界》2016,(13):2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门从档案用户的角度审视档案利用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优化档案利用服务。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揭示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利用行为,探索档案利用服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伴随信息平台的多元融合与扩展,目前档案用户的信息行为已经超越了传统定位,其角色正在向“去中心化的构建者”“信息诉求者”“个性化信息行为表达者”及“信息决策者”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也赋能综合性档案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预测分析、信息内容订制、信息的表达与利用反馈等进行深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重点挑选200位参与度较高的档案信息用户,对其参与档案信息微传播的行为进行调研,结果揭示出这部分信息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变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档案信息微传播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相关的引领及提示作用,也将为微平台下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档案信息用户角色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发现用户的偏好、特征、需求等全貌信息有助于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而嵌入用户画像能精准捕捉用户信息、科学预测信息需求,为档案馆开展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方向。文章梳理了当前档案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对用户画像视域下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开展的价值进行了充分的阐释,结合档案用户画像特征,分析了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开展的运行逻辑,并提出了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开展的优化路径,以满足用户个性化档案信息需求,实现高质量、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层档案部门应积极参与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深化档案信息资源有序化整理,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质量,促使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改革传统档案利用方式,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嘉卓 《传媒》2021,(18):76-78
当下的传播生态随着互联网区域性流量与粉丝数量增长变缓,原有的圈层化、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精准式传播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扩大传播的范围、跨入其他圈层去获取新的粉丝,"出圈"传播成了目前比较热的传播现象.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应当抓住"出圈"的契机,从内容供给侧改革入手,提升内容产品的需求维度,多生产具有跨领域、多元化的内容产品,在利用爆款产品"出圈"吸引用户的基础上,利用新兴技术为融合生产持续赋能,并结合多平台的传播特点,构建出新的用户圈层,实现更大领域的覆盖.  相似文献   

9.
Web 2.0环境中,Web 2.0理念在Web 2.0技术被广泛应用背景下被用户普遍接受,如何抓住机遇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成为档案部门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本文从Web 2.0理念与实践着手,以<档案界>网站及<档案界>电子杂志的开发与运行为例,从理念、实践的层面探讨Web 2.0在档案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应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展档案信息交流,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档案信息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只有搞好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增加档案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管理理性化视阈下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路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决定了只有从社会实践的现实出发寻求开发对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的有效性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实践理性化程度普遍偏低的前提下,通过向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策案、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试点工作以及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程度是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传播学角度谈档案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应符合传播学的基本规律。档案信息传播部门通过建立或更新传播理念,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力改善传播与服务技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国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经了起步、初级、发展阶段,正在向传播要求的高级阶段过渡,尤其需要注意资源建设和公众导向两方面的问题[1],即构建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吸纳公众参与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鼓励公众参与档案事业有利于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开展。档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公众参与可以理解为以综合性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部门主动吸纳社会力量进入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各方面,实现公众关注、参与档案事业,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SNS技术及现有SNS网站的分析,基于SNS网站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档案人"SNS网站的设想,并提出了建立该网站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档案信息传播效率及有助于档案信息工作者和用户信息素质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创新开展档案文化建设,主动融入文化强省建设,深挖档案文化内涵,丰富档案文化传播手段,打造出一批档案文化精品,进一步彰显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工作环境。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四川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织开发档案资源,推出档案文化精品,促进档案文化繁荣"的要求,创新工作举措,优化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包括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话题等,本文主要从微博的角度诠释档案信息的传播新方式。微博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互动方式,作为信息资源的档案也应该应用这种快速传播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信息资源传播者是施控角色和受控角色的统一体.施控角色表现在档案部门对于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三次把关、传播媒介和传播范围的控制.受控角色体现在档案部门的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控制、经济控制以及自身控制的制约.通过分析传播者的控制角色,达到弥补现有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理论研究不足,重视档案部门在传播活动中起到的主动控制、计划控制、规模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量清博数据平台提供的各项档案类微信传播数据指标,发现就整体而言,档案部门通过微信渠道开展信息服务的比例较低,即使已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其传播力也相对较弱,且档案机构的微信平台发展布局缺乏整体的规划指导。在此种情况下,档案机构应细分用户群体,准确定位服务内容;丰富内容表现形式,提高档案信息的表现力;用不同方式的集群化合作,扩展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主动打造服务品牌,提供场景式个性化服务,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微信传播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沙 《档案管理》2012,(1):11-13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的传播.笔者比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几种主要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档案馆网站、档案网络社区、档案博客及档案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试图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整合,建立新媒体时代完善的档案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8,(Z2):75-76
<正>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服务精准等优势。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把微信公众号纳入档案宣传与服务的阵地,不断做大做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档案公众号将档案信息服务推向深入,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受众。一、排名靠前的档案公众号的特征档案微平台研究是对全国范围档案及相关行业微平台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定期发布排行榜单和研究成果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