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汤玲  黄诚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319-321
目的 对1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1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2月-2020年1月,南通市海门区某学校确诊10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均为住校男生,其中病原学阳性1例,罹患率为0.15%.通过监测和筛查发现的占80.00%,病例主要集中在18JD03班(9例,占90.00%).2月筛查中18JD03班学生PPD阳性率(34.00%)高于海门区2019年其他学校散发疫情的学生密切接触者平均PPD阳性率(13.66%),10月筛查中18JD03班学生PPD阳性率(56.10%)高于同楼层其他班级(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次后续监测筛查,通过二次PPD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复查,又确诊2名病例.结论 学校是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易发场所,发生疫情及时控制传染源,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对控制校内结核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应科学分析PPD结果,及时预警,发现第2例病例时应提升处置等级.  相似文献   

2.
李丽  杨云  夏琳  徐丹丹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746-1747
了解洪山区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洪山区2018年1-6月发生的5起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以及所有肺结核散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结果 5所学校筛查的聚集性疫情病例和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分别为12.24%和0.63%,胸片异常率为4.67%和0.88%.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PPD筛查强阳性反应率高于散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2,P<0.05).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高于散发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P<0.05).单纯PDD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服药率为40.48%.结论 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和罹患肺结核.及时规范进行结核病筛查,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对单纯PPD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可降低感染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嵊州市2008-2011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合肥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适宜性,为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2011-2016年7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了解感染者、患者等处置情况.结果 2011-2016年合肥市共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7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首诊患者最短延误时间43 d,最长231 d;延误时间中位数最长的是诊断延误34 d,最短的是处置延误4d.密切接触者中患者检出率为5.05%,一般接触者中检出率为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5,P<0.01),随访发现患者16例.PPD筛查发现各校密切接触者PPD阳性率为5.51%~29.41%;扩大筛查PPD阳性率为0~11.19%,平均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7,P<0.01).7起疫情均采取了相应措施,5起疫情邀请专家组会诊并开展预防性治疗.结论 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是控制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基本手段,暴露关系与PPD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结核潜伏感染的有效手段;建立必要的疫情会诊制度,有助于尽早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起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过程进行分析,为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进行调查和处置.对确诊病例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给予规范治疗和督导管理,按照规定进行休复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在10日内完成X线胸片、PPD试验,必要时采用胸部CT、IGRA检查.对PPD强阳性或IGRA阳性或PPD硬结平均直径净增值≥10 mm者进行预防性干预.结果 海门区本起结核病疫情持续时间4个月,共确诊13例,分布于6所普通高中13个高一班级,均为某校原初三(3)班学生,该班级罹患率25.49%;患者年龄15~16岁,病原学阳性率23.08%,以女生为主(占69.23%).共开展3次筛查,分别发现7、3、0例病例,合计筛查发现10例(占76.92%).原初三(3)班学生PPD试验强阳性率(6.00%)高于其他班级(0.74%),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8.00%)高于其他班级(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防性服药率仅为34.62%.结论 根据指示病例的病情分析预判可能传播的范围,主动、早期发现病例,对控制结核病在学校发生及进一步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一起高中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流行病学特点、密切接触者筛查等调查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共涉及7例学生肺结核病例(病原学阳性1例,病原学阴性6例),分布在同一个班级,其中密切接触者5例;同班同宿舍密切接触者胸部X线异常率为30.23%(13/43),肺结核罹患率为11.36%(5/43),均高于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其他密切接触者的0.71%(1/140)、0.00%(0/140),(F=38.549、13.306,P值均<0.001)。结论 应加强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筛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及PPD强阳性学生干预及管理是防止结核病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一起已经前期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预防性服药和随访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首发病例进行回顾调查,采用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首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2次筛查,收集3份PPD阳性者痰标本进行实验室涂片检查,同时对该起聚集性疫情前期处置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本次疫情共确诊5例肺结核病例。首发病例是高二(9)班的19岁男生,该病例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未及时就医,10 d后确诊为涂阳肺结核,确诊前未休课。60名密切接触者中,初筛PPD试验阳性率为57.45%(27/47),发现1例涂阴肺结核;复查PPD试验阳性率为76.92%(30/39),发现3例涂阴肺结核。结论首发病例延误诊断、密切接触者未进行预防性服药可能是导致疫情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和随访监测,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学校结核病疫情中接触者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6年发生的5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接触者筛查资料.结果 5起疫情共划定接触者1 142人,PPD强阳性反应295人,发现续发病例37例,PPD强阳性率为25.8%,患病率为3.2%.其中Ⅰ级接触者417人,PPD强阳性反应138人,发现续发病例25例,PPD强阳性率为33.1%,患病率为6.0%;Ⅱ级接触者725人,PPD强阳性反应157人,发现续发病例12例,PPD强阳性率为21.7%,患病率为1.7%.Ⅰ级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总患病率均高于Ⅱ级接触者(x2值分别为17.866,15.839,P值均<0.05).结论 学校聚集性疫情的接触者感染结核菌和患结核病的风险较高.在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处置过程中要加强Ⅰ级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对Ⅱ级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某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学校肺结核疫情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进行分析,追溯传染源。结果共搜索到15例学生结核病例,其中9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痰涂片未阴转的情况下返校复课,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暴露等级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率61.02%,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17.02%,高暴露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13.56%,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患者;首次暴露的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组肺结核续发率是PPD非强阳性组的1.95倍。结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理是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及结核菌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是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了解某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调查和处理情况,为探索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PD试验及问卷调查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描述结核病病例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特征,并采取一系列疫情处置措施.结果 发现首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后,对高三整个年级共319名学生及教师进行PPD筛查,强阳性者为59名,占18.49%.对结核菌素强阳性的59名师生作进一步拍胸片检查,再次确诊5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结论 此次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主要是首例涂阳肺结核学生未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未及时筛查和预防性服药、教室内空气不流通以及同班同学相互交叉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中学结核病疫情的传播环节和流行过程,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肺结核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对学生病例密切接触者,通过个案调查、X光胸片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方式开展结核病筛查,并根据筛查情况和疫情分析及时进行处置。结果 筛查发现3例学生肺结核病人,首发病例班级接触同学PPD 阳性率为92.50%(37/40),强阳性率为62.50%(25/40),均高于其他班级(P<0.01)。该班学生在接触后不同时间进行的三次PPD试验,累计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呈现升高过程。PPD试验强阳性35人中,33人采取了预防性服药措施,服药率94.29%,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 首例病人诊治延误是造成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早发现、早转诊,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处置,探讨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该起疫情共确诊13例肺结核病例,其中痰涂片阳性1例,均为高三住读生,学生罹患率为0.16%。男性8例,女性5例。因症就诊发现2例(15.38%),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11例(84.62%)。共筛查密切接触者1 465名,PPD强阳性率为3.14%;教职工强阳性率为7.89%,学生为2.88%,有肺结核患者班级学生的PPD强阳性率(6.47%)高于无患者班级(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家长、教职员工对肺结核病的认知和对处置、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处置绍兴市某中学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为制定学校肺结核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绍兴市发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某中学在校师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检查及痰涂片检查,分析该起疫情的流行特征、发生原因和处置措施。结果自首发病例2016年4月20日出现结核病症状,至10月28日完成密切接触者筛查,期间共查出PPD强阳性23例,强阳性率为10.50%。其中学生19例,教师4例。共确诊肺结核患者6例,包括涂阳肺结核2例和涂阴肺结核4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3.11%。涂阳肺结核同班接触者PPD强阳性率高于涂阴肺结核同班接触者(P0.017);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罹患率为9.62%,同一楼层其他班级学生罹患率为0.71%,RR值为13.55(95%CI:1.543~118.95);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学生罹患率为23.08%,同一楼层其他宿舍学生罹患率为0.94%,RR值为24.55(95%CI:2.33~258.57)。开展监测至处置后12个月,该校未出现新发病例。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是由于首发病例未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教室和宿舍空气流通不畅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中学一起学校聚集性结核病疫情的的调查处置,为今后制定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策略和疫情处置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结核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PPD实验筛查,筛查结果强阳性者进一步胸片检查和痰抗酸杆菌检查,从而发现感染者和病例,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其中1例涂阳,4例涂阴,3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病例均为高一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8人中2例为走读生,其他6人分布在5个宿舍;本次疫情共筛查1 770名师生,其中PPD强阳性有84人,总体强阳性率为4.75%。结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健康状况日常监测,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规范处置聚集性病例疫情,是控制疫情蔓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洪山区某职业学院发生的一起耐药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的相关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学生结核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按照规范,对该职业学院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疫情筛查和处置工作。结果 该疫情发现8例肺结核患者,其中4例为耐药肺结核。7例均为1701班,罹患率为14.89%。结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试验筛查密切接触者发现首发病例所在1701班学生的强阳性率34.09%,其他班级为5.84%,教职工为0.00%,1701班级强阳性率高于其他班级和教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2,P<0.01)。结论 本起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主要有:首发病例就诊延迟,学校宿舍环境卫生差、空气流通不良,潜伏感染者的预防性服药效果差,学校无医务室、未配备校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校肺结核聚集性发病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肺结核患者开展个案调查。对其密切接触人群开展症状筛查、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共确诊肺结核患者50例,罹患率为0.15%。2起聚集性发病分别确诊肺结核患者29例和9例,其余为散发。密切接触人群PPD试验阳性率为31.48%。诊断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密切接触人群PPD阳性率分别为31.79%和26.09%(χ~2=0.67,P=0.41)。因症就诊和密接筛查发现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PPD阳性率分别为58.27%和31.18%(χ~2=38.09,P0. 01)。与患者同宿舍、同班级、密接宿舍、其他方式密切接触人群PPD阳性率分别为51. 85%、35.95%、27.40%、35.26%,同宿舍人群PPD阳性率高于同班级和其他密切接触人群(χ~2=7.81,P0.01),同班级和其他密切接触人群PPD阳性率高于密切接触人群(χ~2=6.68,P0.01)。结论传染源隔离不及时和共用有菌教室是此次聚集性疫情传播蔓延和扩散的主要原因,预防性服药落实不到位造成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人群持续发病。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管理的同时,要注重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京市一起肺结核暴发疫情开展调查处置,为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问诊、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胸片检查,落实休复学管理及相关消毒措施和健康教育宣传。结果共发现肺结核患者18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0.57%。其中病原学阳性8例,阴性10例,通过因症就诊发现2例,筛查发现16例。全部来自教学楼同一楼层,17例(94.44%)来自首发病例所在班级。两次筛查发现,病例所在班级学生PPD试验强阳性率(25.00%)、结核杆菌感染率(46.15%)均高于其他班级学生(5.38%、2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93、16.93,P值均0.01)。结论应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治疗患者、积极随访等措施,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东台市某中学2011年9月~2016年7月结核病散发或聚集性疫情的处置过程,为持续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发生后的患者感染发病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预防性服药、后续随访复查等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1)某中学5年14个班级先后发生结核病23例,其中2012年春学期高一(1)班累计发生涂阴肺结核2例、胸膜炎2例,2014年春学期高一(10)班累计发生肺结核7例,首发为涂阳病例.(2)2012年高一(1)班、2014年高一(10)班PPD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48.28%、33.33%(x 2=2.415,P=-0.120),明显高于2015年秋学期高三年级学生的4.17%(x2=160.577,P=-0.000).(3)发生疫情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均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了X线检查和/或PPD试验,对高危人群动员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同时认真开展症状监测等工作.结论 学校扎实开展肺结核病可疑症状监测工作,各部门按规范要求及时处置疫情,定期对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复查,是持续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南市某中学结核病疫情处置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制订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肺结核可疑病例症状问询、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胸部X光片检查等方法对2022年8月1日起高中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本次疫情共确诊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2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分布在同一个班级。首轮筛查纳入64名密切接触者,TST试验强阳性率为14.06%;扩大筛查纳入295名一般接触者,TST试验强阳性率为3.05%,两轮筛查的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指示病例的就诊延迟和校方常规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是造成此次聚集性疫情的重要原因。提示校方今后应落实日常防控措施,加强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等工作,必要时开展针对高二学生的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回顾,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对与病例所在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以确定新发病例及高危人群;自行设计访谈提纲及调查问卷,对校方及既往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事件发展过程.结果 学生胸部X线小片荧光缩影筛查率为99.86% (802/803),其中2例确定为活动性病变.PPD筛查率为94.40% (758/803),强阳性率为15.96% (121/758);高二年级强阳性率(19.91%)明显高于高一年级(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50,P<0.05).在高二同一班级新发现2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且病例来源于同一班级的PPD强阳性率(82.22%,37/45)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所在年级先后出现7例学生结核病人且病例间有密切接触史,除首发病例外,其余病例没有明确的校外接触史;除1例密接筛查病例外,其余病例均出现过结核病相应症状且存在就诊及/或确诊延误.结论 对结核病人家庭中的学生成员及学生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开展主动筛查,建立、落实包括入学体检及症状监测在内的学校病例主动发现机制,同时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协同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