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我国技术获取的渠道有国内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随着我国内外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近年来各技术获取渠道的相对规模消长不一。采用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分别检验了各技术获取渠道及人力资本对经济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D、技术引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授权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发明授权量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我国技术获取的渠道有国内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随着我国内外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近年来各技术获取渠道的相对规模消长不一。采用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分别检验了各技术获取渠道及人力资本对经济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D、技术引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授权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发明授权量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GDP、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高于全国水平,而东部地区低于全国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较小;金融发展水平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要高于全国水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城镇化与GDP关系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大致呈现倒“U”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使用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农业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考查了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对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影响,并对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假设检验.不考虑各省份之间农业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会导致低估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会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省技术水平的影响.首先,基于安徽省1992至2011年GDP、FDI、投资等数据,估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继而对FDI与TF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与TFP有长期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我省技术水平有积极贡献.最后分析该结论.  相似文献   

6.
FDI同中国工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增长分为集约式增长和粗放式增长,目前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增长的文献中,主要使用工业部门整体或者内资企业产出的绝对量作为增长的替代变量,但这种变量的选择不利于准确度量FDI对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增长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程度。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使用新的变量表征增长,对中国1999年至2003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2位码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工业部门以及内资工业企业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增长效率,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同时还分析了内资企业的要素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对工业部门以及内资企业的绝对产量的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Malmquist TFP指数,基于海西经济区19个市(除抚州市)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成因。在样本考察期间,海西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1994-1999年间,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在2000-2008年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的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但是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经济并没有向着真正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人力资本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的阀值。进出口、科学事业支出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1996-2016年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衡量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程度.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K和劳动人口L为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我国FDI对GDP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9,(2):77-84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水平双门槛效应:当城市化水平未跨越第一个门槛值时,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当城市化水平跨越了第一个门槛值进入中期阶段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会促进碳排放的增加,但是系数在降低且并不显著;当城市化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进入了后期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会抑制碳排放上升。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因地制宜地制定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政策,积极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减排的正向效应,以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分析了31个省份2003-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发现整体上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2%,技术进步是主导因素,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依次下降。进一步的面板模型回归显示,人才培养质量、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实力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经费投入、教育结构、人口变迁、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FD I技术外溢存在地区差异。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基于Cobb-D oug las生产函数构建对数线性回归计量模型估计广西各地资本、劳动产出弹性,并估算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变系数面板模型(SUR模型),测算FD I技术外溢作用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区FD I技术外溢效用存在规律性差异,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技术外溢效应越显著,越有利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化特征,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高等教育效率整体变化为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高等教育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居三大区域之首,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进步是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技术效率的增长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福建省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得到了迅猛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福建省经济腾飞的同时,导致了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使用不合理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利用福建省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影响效果各异。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和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采用我国30个省2003-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动态杜宾模型,运用广义系统矩估计和溢出效应分解,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受自身产业状况的影响;FDI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短期内不利于邻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内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引进外资时,需要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中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均GDP较低时,研究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均GDP跨越门槛值时,这种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与此同时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两大目标。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该差修正模型对1952—2006年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负相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也显示:工业化会严重破坏两者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引起单位GDP能耗的迅速上升,这可以解释1952—1977年间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和2002年以后单位GDP能耗的再度上扬。单位GDP能耗、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的这种实证关系,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外商直接投资( FDI)与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FDI对于湖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各产业产值占GDP比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FDI每增加1亿美元,第一、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只有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上升;说明FDI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北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也加大了三种产业之间的结构偏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握江苏省建筑业的发展轨迹, 提出了其增长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选择影响江苏省建筑业增长的5个因素, 即建筑业固定资产K、地区生产总值GDP、房地产增加值REAV、建筑业对外输出WS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JA作为解释变量, 使用主成分分析解决其多重共线性问题. 再选定建筑业增加值lnCAV作为被解释变量, 建立江苏省建筑业增长模型, 并用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精度. 预测结果表明: 2009~2012年江苏建筑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将为17.65%, 同期GDP的增长率为14.16%, 江苏省建筑业未来增速快于GDP增速. 建筑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其支柱地位将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6,(3):62-65
为有效防范外汇储备规模波动风险,对超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摘取外汇储备、GDP、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余额、进口额等变量,建立契合我国实际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受到变量GDP、外债余额、进口额、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等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管理部门实施风险最小化以及兼顾收益最大化等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