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王文  王蕾 《天津护理》2005,13(6):350-350
对于低位直肠癌病人,避免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保留健全的排便功能,是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90%的直肠癌适宜行保留肛门手术,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miles手术并无明显差异,但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却高于行miles手术的病人。因而在保证癌肿根治的前提下,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经腹部直肠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人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传统直肠癌手术不但要切除肛门,还荽在腹部做人工肛门,终生带粪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病人生活上和社交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科设计了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直肠癌,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该保肛手术既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保留了肛门正常排便功能,同时又避免了在腹部做人工肛门带粪兜之痛苦,显著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病人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目前缺少系统的排便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封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9):2812-28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60例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增强患者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排便障碍专科门诊随访的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LARS)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进行调查.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LARS评分表得分为(25.67±9.24)分,FACT-C评价量表得分为(98.45±17.83)分.LARS评分表总分及各排便问题与FACT-C评价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24~0.680,P<0.01).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排便问题,并指导患者采取措施正确应对,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30例低位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排便功能建立的训练,提出的护理要点为: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及肛周皮肤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护理,实施排便功能建立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增强患者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率占第4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占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0%。但保肛手术由于术中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的容量减少,术后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压抑,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训练是保证和提高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重要措施.也是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9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排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排便功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异常,可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采用保肛低位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回顾分析50饲直肠癌患者应用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50饲手术成功率100%,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2%(1/50),局部复发率为8%(4/50),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为2%(1,50),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结果表明,吻合器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范围,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术后做好饮食护理、肛周皮肤清洁护理、吻合口扩张,重视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包括缩肛运动、排便反射训练,使患者排便自控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0例患者经随访,术后2~6周排便自控能力得以改善,7~14周排便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年11月~2013年2月我院确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1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双吻合器组和常规吻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常规吻合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给予常规缝合治疗,双吻合器组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进行缝合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治疗后住院时间、6个月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和疾病复发情况。双吻合器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吻合组,前者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吻合器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吻合器可有效缩短直肠癌患者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38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应用吻合器吻合方法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等,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心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王琴  王群敏  王飞霞  潘喆  钟紫凤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68-1270
<正>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跃居癌症排行榜第三位~([1])。其中以中低位直肠癌最常见,占70%~75%~([2])。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及器械的改进,低位保肛手术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25%~9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3-4])。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左右.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其存在结肠造瘘,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一、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理论依据 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更严格地说是指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至盆底肌肛管直肠环之间的直肠癌,即相当于距肛缘7~8 cm处的病变.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淋巴扩散只有向上方,并无向侧方和向下方扩散;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淋巴扩散也是主要向上,只有极少数高度恶性或晚期癌在向上方淋巴管被癌栓堵塞时才逆向往下方扩散,这一理论改变了Miles提出的直肠癌不论部位如何,壁内纵向浸润及淋巴扩散都是向上方、向侧方、向下方的观点,为保肛术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美珍 《护理研究》2002,16(9):537-537
随着对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深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使原来适用于直肠上中段癌的保肛手术 ,在不影响癌肿彻底切除的原则下 ,实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此类手术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 ,但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1 ]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自 1 987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施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2 76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4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 ,男 3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3岁~ 82岁。其中 50岁以上者占 64 .2 8%。根治性切除 38例 ,姑息性切除 7例。手术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FIQ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可以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直肠癌.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和吻合器技术、吻合器械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1].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7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段的直肠癌。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和吻合器技术、吻合器械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其优点是既能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避免在腹部做人工肛门之苦,深受广大直肠癌患者的欢迎和好评。虽然保肛手术完整地保留了括约肌功能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20.
蒋理立  李卡  杨婕 《华西医学》2009,(7):1867-186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结果:术后1月两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可促进患者排便功能早日恢复,有效地提高其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