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x0.3cm大小骨窗,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结论 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粘连。  相似文献   

2.
自2002—2006年间应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板开窗骨折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57-158,160
目的探索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的新术式。方法设计并应用脊柱后路椎板开窗,通过打平器将骨块复位,探查椎管及神经根,完成椎管内减压,GSS钉棒系统固定,既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后柱的稳定结构,又完成了椎管减压,术后1~2年取出钉棒系统,恢复腰椎的自然形态和功能,完成腰椎骨折的自然重建过程。结果术前Cobb角平均25.6°,椎管面积残余率平均79.1%,术后Cobb角平均5.4°,椎管面积残余率98.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板开窗,既能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又能直接对骨折复位,完成椎管内减压,最终能够恢复腰椎的生理形态及功能,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技术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板开窗半侧棘突关窗在腰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椎板开窗半侧棘实关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和马尾神经瘤,目的是保留部分椎板、全部棘突、棘上、棘间韧带等后柱结构,有效地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肌肉组织等与硬膜粘连。操作方法是,于腰椎板开窗2.0 cm×2.5 cm切除间盘,将棘突连同韧带与正中劈开,将其翻向开窗处关窗,将棘间韧带于关节突韧带缝合,再将关窗时取下的骨屑铺于棘突根部。结果用上述方法进行手术,术后随防没有发生滑椎现象,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占80%,有轻微腿酸胀、麻木占15%,小腿仍有酸麻症状占3%,手术的优良率达96%以上。结论腰椎板开窗半侧棘突关窗对腰椎手术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均予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腰椎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A组),全椎板切除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材料,比较其术中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ODI指数改善35分以上的人数显著高于B组,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术;(3)L2~L5行全椎板减压术。采用Vicom运动系统对腰椎的运动进行测量。记录所有脊柱的运动范围与脊柱的强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椎板开窗术屈伸的范围增加了14.3%,全椎板减压术增加了32%(P〈0.05),统计每节段表明:在每一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与双侧椎板开窗术相比运动范围是其大致2倍(P〈0.05)。在3节段椎板开窗术中其强度平均减少了11.8%,在3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中强度平均减少了27.2%(P〈0.05)。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双侧椎板开窗术与全椎板减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运动范围及强度变形。保留中后侧的骨与韧带复合结构可能对减压后的脊柱滑脱有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23-425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未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LIDP未成年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7例)和B组(39例),A组患者采取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1.70%(29/47)、92.31%(36/39),B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χ~2=12.173,P<0.05)。A、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34/47)、97.44%(38/39),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χ~2=11.537,P<0.05)。A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28%(10/47)、10.64%(5/47),B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3/39)、5.13%(2/39),B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χ~2=4.231、4.756,P<0.05)。结论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未成年人LIDP均有显著效果,但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可以更好地改善LIDP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猪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模型,明确经单侧椎板开窗术及双侧椎板开窗术取出髓核的容积量、质量及造影剂充盈面积的大小,评价两种术式对髓核容积量的影响。方法:对40具猪脊柱分别编号"1、2、3、4…",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1组、空白2组、单侧组、双侧组;空白1组椎骨行MRI检查,明确正常猪T12-S1共计6个椎骨中每个椎间盘各自的体积;空白2组椎骨逐一行横断剖开,取出各椎骨间髓核组织分别称重并逐一记录;单侧组行单侧椎板开窗术,双侧组行双侧椎板开窗术,术后均对髓核行摘除量称重、残余空间造影及CT检查,以明确质量及容积。结果:各椎间盘容积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间盘髓核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间盘造影剂充盈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组手术方式较单侧组可明显减少椎间盘髓核残留量并扩大椎间盘造影剂充盈面积,但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术均。未能彻底取出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9.
椎板开窗腰椎盘摘除术是脊柱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手术。其优点是手术损伤小,治疗效果佳,减小脊柱后方结核的破坏,降低了腰椎不稳定的发生率。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2月采用椎板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其中,男43例,女7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8岁,平均42岁,腰痛伴双下肢放射4例,伴单侧下肢放射46例。14、5椎间盘突出38例,L5、S1,12例。急性发作7例,急性发作后反复发生43例。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从患侧突出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将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50例(A组)与27例适合行小切口开窗术而受技术条件限制行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术者(B组)纳入对比标准,分析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4-24个月,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减压彻底、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8-91+169
目的 探讨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研究组VAS、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X线及CT评价椎间隙植骨融合优良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出血量少,肌肉剥离少,较安全有效,术后腰痛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腰椎板切除术后腰脊膜假性囊肿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囊壁直接缝合、缝合加局部填塞、waisman's保守疗法、筋膜瓣或生物瓣修补后局部填塞四种术式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单纯直接缝合2例均复发,缝合加局部填塞4例中1例复发,waisman's法治疗1例失败,综合疗法7例均一期治愈。结论:经三年以上随访证实,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兔腮腺涎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森林  孟昭业  董震  曹罡  杨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83-1084,F029
目的:建立兔腮腺涎瘘的模型。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确定在每只兔的一侧颊部皮肤作角形切口,解剖面神经分支并锐性剥离腮腺组织,腮腺残端不结扎,再严密缝合切口。在兔的另一侧颊部皮肤作同样的角形切口,翻开组织瓣后再复位缝合作对照。术后7天内连续观察局部肿胀和创口渗出情况,并于术后6天测定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结果:实验侧腮腺区术后1-5天出现渐进性肿胀,伤口有清亮液体渗出。术后7天,在腮腺肿胀区切开皮肤后,有大量清亮的液体流出;继续观察7天,创口不愈,并不断有清亮的液体流出;肿胀区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均高于10000U/L。对照侧腮腺区术后1天出现轻度肿胀,创口无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腮腺区肿胀逐渐消失。肉眼观察和唾液淀粉酶检测证实,10只新西兰兔实验侧的腮腺涎瘘模型均取得成功。结论:通过解剖兔面神经、锐性剥离腮腺组织而造成涎瘘,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是腮腺涎瘘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The formation of scar may compress dura sac and nerve roots, and it is one of the factors inducing recurrent radicular pain after laminectomy. Some doctors believe that straight-leg-raising (SLR) movement can prevent epidural fibrosis after laminectomy. However,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pporting such a point of vie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LR movement on epidural fibrosis after laminectomy in a rabbit model.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Ani…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多次注射治疗家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多次注射的成骨性能。方法:利用家兔实验性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评价骨髓不同移植次数促进骨缺损愈合的情况。结果:骨髓单次移植能够促进骨缺损的愈合,然而,骨髓二次移植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骨髓单次移植组,但骨髓三次移植组与骨髓二次移植组骨折愈合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骨折愈合早期增加骨髓移植次数,能明显增强骨髓的成骨能力,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兔在体附件扭转模型并探讨保留卵巢术后卵巢的病理变化和iNOS的改变。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附件扭转(adnexal torsion,AT)模型组(n = 32)和对照组(n = 8)。模型组兔将左侧附件按顺时针方向扭转3周,避开血管,以4/0丝线横穿扭转形成的3个螺旋圈后固定于左侧腹壁,然后再将之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于扭转24、48、72、96h后解除扭转后取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手术后96h后取双侧卵巢。所有切除之右侧卵巢组织行病理学研究的内对照,左侧卵巢取1/2行病理检测,另1/2行iNOS生化水平检测。结果左侧附件扭转3周固定左侧腹壁24 h后可见卵巢充血、炎细胞浸润、细胞水肿;48h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细胞结构紊乱;72 h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构损坏和局灶性坏死;96 h见弥漫性细胞坏死;卵巢组织病理评分呈现相同的时相性变化。各组iNOS生化检测水平(左侧vs.右侧),AT组 [24 h (3.542±0.987) vs. (1.521±0.214)U/mgprot,P<0.01;48 h (4.986±1.321) vs. (1.832±0.321) U/mgprot,P<0.01;72 h (7.991±1.832) vs. (1.124±0.357)U/mgprot,P<0.01;96 h (6.991±1.227) vs. (1.732±0.572)U/mgprot,P<0.01]。且AT组卵巢均有iNOS不同程度表达,72 h组表达达高峰,96 h下降。 结论成功地制备兔附件扭转模型,方法简单、病变典型、重复性好,可模拟女性附件扭转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进一步研究附件扭转具有重要意义。初步认为附件扭转72h后卵巢发生不可逆改变,是临床处理附件扭转并保留卵巢的时间临界点。   相似文献   

17.
VX2兔恶性骨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建立恶性骨肿瘤的大型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移植于只兔胫骨干骺端内,通过软组织肿块大小的测定、线摄片、病理学检查和自然生存时间等指标,观察该模型的生物学51X特征。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荷瘤兔自然存活时间±天,肿瘤移植后周出现肺等部位的转移。放射学特征1005113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影。病理学检查见骨质破坏、骨膜增生,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组织学类型一致,均为鳞癌。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其生物学和放射学特征类似人恶性骨肿瘤,为恶性骨肿瘤的研究提供一种大型动物类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比较观察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结果.[病例报告]对资料完整的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板切除术者为35例,接受多节段开窗术者为34例,分别于术后1,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及影像学观察.椎板切除术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8%;椎板切除术组术后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X线检查均未见腰椎不稳,术后5年椎板切除术组6例出现腰椎不稳或I0腰椎滑脱.[讨论]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均满意,而多节段开窗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椎板切除术,且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及深静脉受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提供帮助.方法:将兔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AO)一起用压迫棒压迫,根据需要制作兔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的受压模型,通过彩色超声测量(CUFI)与开腹直视测量及理论计算值的比较,验证兔下腔静脉受压模型制作的可靠性.结果:当IVC未受压和IVC直径压迫为20%时,彩色超声测量的IVC直径及横截面积与直视测量及理论计算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IVC直径压迫达50%时,彩色超声测量的IVC横截面积直径与理论计算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25%(3/12)的兔在其受压远端IVC中有血栓形成.IVC直径压迫达60%时,83%(10/12)的兔在其受压远端IVC中有血栓形成.结论:兔IVC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制作兔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的受压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