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缘癌细胞残留(R1)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启示。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同一个手术组对28例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标准化组,n=28),标本除常规取胰腺颈部断端、胆总管断端、胃体空肠断端外,还常规标记和切取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钩突切缘与胰头后表面切缘,切缘表面有肿瘤细胞残留为R1。回顾分析我科同一个手术组2009年2月~2010年11月38例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非标准化组,n=38),比较2组R1发生率。结果标准化组R1发生率53.6%(15/28)显著高于非标准化组13.2%(5/38,χ2=12.467,P=0.000)。标准化组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9/15,60.0%)和钩突切缘(8/15,53.3%)是最常受累及的切缘,33.3%(5/15)的患者同时累及2个切缘。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进行标准化取材能够显著提高R1的发生率,提供准确的病理信息。术中应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钩突部,必要时联合切除肠系膜上静脉,以降低R1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迄今仍然是治疗胰腺及壶腹周围癌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解剖复杂 ,周围血管丰富以及胰腺胆道特殊的生理功能 ,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 ,如出血、胰漏和胆瘘等 ,会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 ,甚至危及生命。现就常见的一些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一探讨 ,以供参考。1 大出血  较小的胰腺头部癌 (直径 <3cm)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的机会较少。直径达 4~ 5cm以上的中等或大胰头癌侵及血管的机会较多 ,甚至可能侵及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因此 ,术前仔细阅读CT、DSA图像 ,术中仔细探查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已有下腔静脉或…  相似文献   

3.
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时 ,由于癌肿侵犯门静脉 ,往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忌症放弃切除 ,使部分病人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其实肿瘤单纯侵犯门静脉 ,并非一定属肿瘤晚期 ,笔者 1991年 5月 - 1999年 4月 ,对胰头癌侵犯门静脉 7例病人 ,根据肿瘤侵犯门静脉范围 ,对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别进行修补、补片及人造血管替代性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SMPV)重建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 ,男 4例 ,女 3例。年龄 56 -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 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 ,2例全胰腺切除 ,该 2例 ,一例术中探查胰头癌全胰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right hemicolectomy,RH)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血管端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2004-2011年吉林大学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术后血管进行端端吻合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肿瘤完全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肠肝曲癌极易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及(或)门静脉,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后均未间置人工血管进行端端吻合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并血管切除和重建术对进展期胰头癌施行扩大根治性切除的疗效。方法 手术操作步骤同Whipple。在处理血管时首先确认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肿瘤累及范围 ,阻断门静脉血流。阻断时间 30~ 5 0min ,平均 40min。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 3例 :切除长度 >5cm2例 ,采用Gore Txe人造血管移植 ;血管断端吻合1例。楔形切除 2例 ,予以局部修补。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胃吻合 ,胆肠、胃肠吻合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 5~ 7h ,平均 6h。术中出血 80 0~ 12 0 0ml,平均 10 0 0ml。平均输血 12 0 0ml。术后并发切口裂开 1例 ,顽固性腹水 1例 ,肝功能损害加重 1例。临床治愈 4例 ,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并血管切除和重建是超范围手术 ,应在有条件的医院选择适宜的病例施行。同时 ,必须达到肉眼根治性切除 ,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区域淋巴结廓清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廓清结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基础上,进行区域淋巴结廓清,同时清除从腹腔动脉干至肠系膜下动脉的后腹膜组织,重点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4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2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组)、以及肝动脉旁(8组)、腹腔动脉旁(9组)淋巴结。结果 53例胰头癌病人施行了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其中有3例合并切除了受浸润的一段肠系膜上静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均痊愈出院。53例病人中有38例(72%)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头后(13组)、肠系膜根部(14组)发生率最高;14组淋巴结中各亚组转移率较为平均;发生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达63%;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不成正比,小于2cm的肿瘤已经有第二站淋巴结的转移;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2.8%,26.7%,17.8%。结论 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发生早、播散远和以肠系膜根部等部位为重点的特征,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能较为彻底地清除区域内淋巴结以及后腹膜组织,有助于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切除损伤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4年~1998年,有4例胰腺癌手术发生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经处理后均顺利恢复,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47岁,1994年7月因胰头癌阻塞性黄疸,在本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见肿瘤约4cm×3cm大小,位于胰腺钩突部,切断胰颈部见肿瘤与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粘连紧密,分离时一分支破裂出血,助手用多把血管钳钳夹止血,然后缝扎。出血停止后发现肠系膜静脉已完全闭塞,肠系膜静脉怒张,小肠瘀血。故行肠系膜上静脉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例2:男,59岁,1996年4月因胰体癌在本院行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见胰体部近胰…  相似文献   

8.
时开网  井清源 《腹部外科》2001,14(2):100-101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并血管切除和重建术对进展期胰头癌施行扩大根治性切除的疗效。方法 手术操作步骤同Whipple。在处理血管时首先确认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肿瘤累及范围,阻断门静脉血流。阻断时间30~50min,平均40min。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3例:切除长度>5cm2例,采用Gore-Txe人造血管移植;血管断端吻合1例。楔形切除2例,予以局部修补。消化道重建采用胰胃吻合,胆肠、胃肠吻合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7h,平均6h。术中出血800~1200ml,平均1000ml。平均输血1200ml。术后并发切口裂开1例,顽固性腹水1例,肝功能损害加重1例。临床治愈4例,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并血管切除和重建是超范围手术,应在有条件的医院选择适宜的病例施行。同时,必须达到肉眼根治性切除,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Peng SY  Hong DF  Xu B  Yan LF  Wang JW  Liu YB  Li JT  Qian HR  Mou YP  Cai X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66-1468
目的 探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在困难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2例癌组织或胰腺组织与胰门血管紧密粘连或接触性生长的胰头癌患者应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即应用8号导尿管控制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及系膜组织、胰体尾部和脾静脉。然后离断胰腺颈部,至完全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和完整切除钩突,清扫相应区域的淋巴结及可能受浸润的软组织、神经丛。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92.4±36.3)min(270~390min),术中出血(833.3±618.4)ml(300~2500m1)。术后并发淋巴漏1例,肺炎2例,腹腔感染1例和切口感染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11~29d)。围手术期(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困难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胰头十二指肠并门静脉切除与重建治疗胰头癌8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胰头癌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关系十分密切,手术能否切除,主要决定于门静脉是否被浸润。我科自1995年5月至1997年9月,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并门静脉切除与重建治疗胰头癌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胰头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回顾 1994年4月~ 2 0 0 1年 3月多家协作医院 4 4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资料。本组 4 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全组均联合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切除 ,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分别为 4例和 2例。 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 3例 (7% )。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 :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 1例 ,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侵润。本组失访 2例。随访时间 3~ 87个月 ,7例死于术后 7个月至 3年 ,其中 6例为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 3年者 2 1例 ,超过 5年者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 ,延长存活时间 ,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Carrere  N  Sauvanet  A  Goere  D  李为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5):360-360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被视为切除手术的禁忌证,一般认为门静脉系统孤立的肿瘤侵犯是根治性切除的最大障碍。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肠系膜门静脉切除的价值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胰头癌病人接受单纯或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的死亡率、发病率、长期生存率以及术后预后参数。自1989年至2003年,共45例相连续的胰头癌病人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或(和)门静脉被肿瘤侵犯而联合施行肠系膜门静脉切除(VR+组)。同期88例胰头部腺癌病人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而未联合肠系膜门静脉联合切除术(VR-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区域性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的Ⅰ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SMPV等多根血管切除的Ⅱ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6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胰体癌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术后存活13个月死亡; 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 5~34个月,无复发,超声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区域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胰头癌扩大切除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胰头癌根治术于 1935年由Whipple首创 ,后人为纪念其贡献 ,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Whipple手术 ,且沿用至今。胰头癌扩大切除含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分别讨论如下一、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区域性胰腺切除术 (regionalpancreatecto my) ,由于临床上诊断的胰头癌多为进展期癌 ,部分病例癌肿又侵及周围血管 ,如门静脉、肝动脉等 ,因而切除率低。 195 1年Moore等报告合并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但一直未能广泛开展。 1973年Fortner〔1〕提出区域性胰腺切除术以后 ,合…  相似文献   

16.
胰头癌扩大切除的利弊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胰腺癌 75%位于胰头部 ,2 5%位于胰体尾部 ,由于生物学特性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50 %以上的胰头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 ,即已扩散到腹膜后间隙、累及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SMV PV)系统〔1 3〕。多数学者一直将肿瘤是否侵犯SMV PV系统作为判断胰癌能否切除的标志 ,导致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容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如意大利Crucitti等〔4〕 报道 10 1例连续病例中手术并发症2 8 7% ,手术死亡率 10 9% ,胰头癌根治切除后 5年生存率仅为 10 %。随着手术前后处理的完善和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 ,部分肿瘤侵犯SMV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4月我科施行18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楔形切除5例,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部分切除、端端吻合9例,门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PV)部分切除自体血管移植2例,SMV/PV部分切除+肠系膜上动脉(SMA)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5~9小时;术中出血量50~2000ml;门静脉阻断时间20-45分钟。肿瘤切除类型:R0切除10例、R1切除6例、R2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6例血管未受侵犯、6例仅侵犯血管外膜、3例侵犯血管中膜、3例侵犯血管内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4/18),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2/18)、胆汁瘘(1/18)、胰瘘(1/18)等,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相比,联合血管切除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反会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特别是R0切除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区域性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的Ⅰ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SMPV等多根血管切除的Ⅱ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胰体癌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术后存活13个月死亡;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5-34个月,无复发,超声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区域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胰头癌扩大根治术对肿瘤侵犯周围血管的认识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胰头癌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然临床上目前所遇胰头癌病例大多属中晚期 ,其中至少有 30 %以上肿瘤已侵犯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SMPV) 〔1〕,被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作为切除禁忌 ,近代PD治疗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仅 10 %~ 2 5 %左右〔2 ,3〕。如能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 ,才有望使更多的胰头癌病人获得较长期生存。 1973年Fortner〔4〕 首次报道了区域性胰腺切除 (RP) ,80年代日本学者〔5〕也开展了与RP相似的扩大胰腺切除 (EP) ,旨在通过扩大淋巴结清扫和联合受肿瘤侵犯的周围血管切除来治疗胰头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