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德芹  部春迎 《新医学》2005,36(5):275-27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致病因素,尤其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8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同时进行Hp检查,分析PHG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化病因、Hp感染的关系.结果:PHG的发生率为36.7%,PHG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在肝功能Child-Pugh A、B、C级之间,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是否感染Hp之间,PHG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阳性有关(P<0.01),而与门静脉高压无关.结论:PHG的发生与肝硬化的病因、肝功能分级和Hp感染关系不明显,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能由Hp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脏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分析各种镜下表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程度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Chid-pugh分级,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脾静脉内径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溃疡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发生率及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1);却感染与PHG的发生无相关性(P>O.05);溃疡的发生率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和PHG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PHG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9例病人,分别进行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程度、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项目的检测,分析各因素与PHG轻重的相关关系.结果 Ⅰ,Ⅱ,Ⅲ级PHG的自由门静脉压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7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轻重无相关性(r=0.140,P=0.153).Ⅰ,Ⅱ,Ⅲ级PHG的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801).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明显相关(r=0.386,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中Ⅰ、Ⅱ、Ⅲ级发生PH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4.509,P=0.209).脾脏功能亢进的程度与PHG轻重呈正相关(r=0.283,P=0.003).7例PHG患者胃壁组织内均未发现HBsAg和HBcAg.HP的感染率为21.43%,有无HP感染PHG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78,P=0.749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呈正相关;胃底静脉曲张存在与否与PHG的程度不相关.脾脏功能亢进程度与PHG的程度呈正相关.门静脉压力、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与PHG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在PHG患者的胃组织内未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乙肝肝硬变PHG患者HP的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硬化发病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于7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943.4±99.8)ng/mL和(53.4±12.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4.1±32.7)ng/mL和(6.7±2.3)ng/L](P<0.01),都随着肝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893 2,P<0.01),与ALB呈显著负相关(r=-0.910 8,P<0.01),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856 6,P<0.01).结论 sICAM-1和TNF-α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程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干预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及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及干预治疗后PHG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8例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246例(91.8%),PHG发生率为102例(38.1%),原为轻型PHG22例患者在接收套扎术治疗后6例(27.2%)转化为重型PHG。随肝功能分级积分(级别)的增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PHG发病率增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PHG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以及多次干预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手段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APRI 及血清AL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81例,正常对照组24例.测定其血清AST、ALP及 PLT值,计算APRI及child-pugh积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APRI、血清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APRI、血清ALP水平随肝功能不全的加重而明显升高.APRI与血清AL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APRI及血清ALP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食管静脉曲张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139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及有无溃疡.结果:13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3例(74.1%),PHG出血23例(16.6%),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13例(9.4%),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7例(5.0%),消化性溃疡出血5例(3.6%),不明原因出血1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肝源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符合标准的200例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67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溃疡发病率(32.0%,64/200)高于慢性肝炎组(22.4%,15/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溃疡发病率在肝功能A、B、C级分别为19.5%(15/77)、36.5%(31/85)和47.4%(18/38),A级与B级、A级与C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溃疡者的HP阳性率40.6%(25/64)明显高于无溃疡者的16.9%(24/136),P<0.05.元、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者溃疡发病率分别为23.4%(25/107)、30.0%(18/60)、60.0%(12/20)和69.2%(9/13);有、无门脉高压性胃病者溃疡的发病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分级越差,溃疡发病率越高.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PHG患者和32例无PHG肝硬化(NPHG)患者血浆Gas和Mot含量,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均显著高于NPHG患者和正常人(P<0.05),且随食道静脉曲张(EV)程度加重而升高,与门脉内径呈正相关(r=0.604,P=0.021);轻、重度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as和Mot在肝硬化PHG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可作为预测PHG的发生及了解PHG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121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源性消化性溃疡与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有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鲎试剂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DAO和ETX水平,选择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时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与B级患者治疗前E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分级间DAO,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级患者DAO水平升高(P<0.05),余各分级DAO,E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腹腔积液患者DAO和ETX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γ=0.28,P<0.05).结论:DAO可作为判断肠黏膜损伤的一项较敏感指标;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导致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因素之一,且与肝硬化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265例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时随机抽取非肝硬化患者1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把265例(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按发病原因不同分为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并比较各类型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把265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级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18%(49/265),对照组为5%(8/169),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酒精性肝硬化结石发病率30%(26/86),乙型肝炎肝硬化13%(19/145),丙型肝炎肝硬化14%(3/21),其他原因肝硬化7%(1/1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型肝硬化(P<0.05).Child-pugh分级A级发病率为8%(7/79),B级为22%(23/98),C级为17%(19/88).B、C与A级相比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高;胆结石发生与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发病原因相关.  相似文献   

13.
毛华  李瑞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595-59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胃镜观察已确诊的107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测定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腹水量,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及MELD分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征、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最为常见,多位于胃底及胃体,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损害程度及酒精、胆汁等刺激性因素有关,与胃底静脉曲张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有其他损伤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谭至柔  黄雪 《新医学》2004,35(4):205-20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病因、病程、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等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最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肝硬化患者中80例合并PHG(PHG组),PHG发生率为41.2%;其中轻型68例,重型12例,8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未并发PHG者114例(非PHG组)。单因素分析显示:PHG组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非PHG组严重(P=0.000),PHG组的腹水发生率(74%)高于非PHG组(54%),P=0.007;PHG组的门静脉内径[(1.31±0.22)cm]比非PHG组[(1.23±0.19)cm]大,P=0.01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比数比(odds ratio,OR)=3.025,P=0.000]。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的肝硬化患者越容易发生PH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病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15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分类;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肝功能B、C级肝硬化患者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肝功能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P<0.01),呈高动力循环状态(P<0.05,P<0.01).而肝功能C级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1),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 07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内窥镜中心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4 210例患者中1 078例常规检查患者进行分析。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和重度(EV3)。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分为轻度和重度。对胃静脉曲张提出新的分型方法:GV1、GV2、GV3、GV4和IGV。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078例患者中,EV 333例(30.89%);EV伴GV 728例(67.53%):其中GV1占42.31%,GV2占14.42%,GV占19.78%,GV4占23.49%;IGV 17例(1.58%)。无PHG 542例(50.28%),轻度PHG 324例(30.06%),重度PHG 212例(19.66%)。PHG发生率与GOV的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PHG的发生率与EV的严重程度有关(P=0.0023)。结论 GOV的内镜表现主要为EV伴GV占大多数,其中食管静脉曲张延伸至胃小弯最为常见,而食管静脉曲张只延伸至贲门也为数不少,可作为胃静脉曲张的分型之一。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随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Child-Pugh分级、腹水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A-125水平。结果(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级患者血清CA-125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B级患者血清CA-125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⑶不同腹水量患者血清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量腹水组血清CA-125显著高于中量腹水组、少量腹水组(P<0.05),中量腹水组与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5),中量腹水组与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CA-125水平与ALB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ALT、TBi和PT无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作为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指标之一,同时血清CA-125水平也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定量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等指标间的关系.方法:53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体质指数,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血清胰岛素,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hild C级>B级>A级(P<0.05).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和TBA呈正相关,与肝硬化病因、AST、ALB、TBIL等因素无关.腹水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脂联素(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肝硬化时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者按照Child-Pugh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体质指数,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血清胰岛素,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P<0.05),且Child C级>B级>A级(P<0.05).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和TBA呈正相关,与肝硬化病因、AST、ALB、TBIL等因素无关.腹水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脂联 (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硬化严重程度与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49例肝硬化患者,记录其临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糖水平越高,空腹胰岛素水平越高,而胰岛素抵抗越明显。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