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型社会”建设也赋予了金融业全新的历史使命:一是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快金融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不遗余力地推进跨区域发展,率先其他产业实现“金融同城”,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务支撑。因此,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建设与公民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既有助于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又可以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以政府、传播媒体、学校、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家庭等为主体的教育实施者,应该从环境科学、环境法规和环境道德等方面着重对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管理者、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实发展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任务;因此,作者提出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经济构架、发展目标和五大支撑结构体系及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86-91
发展两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取向,作为以高科技、低消耗、环保性、循环型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新型农业业态,两型农业已受到诸多地方的重视并付诸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立足现实,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建设目标,坚持两型引领、创新驱动、分类指导、配套推进,加快推进了两型农业发展,其相关经验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政府有效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是两型农业发展的前提,多元化合作是实现两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现代要素注入是两型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保护农民权益长效机制是两型农业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农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两型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确立的一种重要方略。面对我国人口压力大、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作者以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在分析“两型社会”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湖北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在“两型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巨大压力,并就此提出了加快湖北“两型农业”发展的系列对策,为推动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省的两型社会建设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制机制体系,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管理,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与文化创新,市场化进程中的各种市场制度创新,特别是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创新,快速发展带来的综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可持续性,促进体制机制或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整合,按四位一体的途径与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思路深度推进。  相似文献   

7.
现有关于"两型社会"综合测度文献注重评价模式及指标选择、方法介绍与应用等技术层面,对"两型社会"内涵的挖掘比较欠缺。而对"两型社会"内涵的准确把握又是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关键。正是基于对"两型社会"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指标体系的差异及结果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中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环保非政府组织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对环保非政府组织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龟4造性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我国社会建设转型的伟大实践,对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特别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视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适应“两型社会”建设新要求,更新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工作新平台,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中资源化的一个新手段,是一个再循环过程,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的新型循环经济时代,丰富和发展了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技术,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今日通用“社会”一词与我国古代的“社”与“会”的含义不同。在社会建设语义下,应走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雄的“大社会”传统思维范式,更加强调社会的总体利益和社会性目标、注重社会成员基本需求的满足、强调社会中个体发展的公平性、社会服务提供的完善性等。进行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社会建设需要对“社会”涵义作进一步的析解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休闲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旅游方式。通过对衡阳市休闲旅游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衡阳市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和活动特征,并对衡阳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具有很强学术潜力的概念,“内卷化”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分析乡村社会的框架。而乡村社会内卷化的生成是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即上层压力型体制的过分彰显,中层乡级政府的自利性亢奋和底层农民无组织的弱势地位。研究乡村社会内卷化生成结构对于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和管理政策,对于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社会法治化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胜  聂应德 《齐鲁学刊》2004,(6):149-151
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既具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其迫切性。在新时期,中国农村法治化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谈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建设这一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它包含两种类型,三个层次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此外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的兴起顺应了公民自治能力提高的要求,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有利于道德建设侧重点的转换,由“官德”而转向“民德”;市民社会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为权力制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市民社会的兴起促使政府统治向治理尤其是善治的转变,建立起新型的国家、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民主对话的性质能使决策更具合法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也可以使决策更科学合理。因此,应采取培育公民社会、构筑协商平台、完善协商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门巴、珞巴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诸多困难,是西藏乃至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门巴、珞巴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和西藏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门巴、珞巴族的发展,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门巴、珞巴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门珞人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围绕现代化发展问题, 在知识界形成了相关论争, 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是市民社会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 客观上为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准备了客观条件。而研究市民社会的廉正功能, 理清市民社会建构的障碍, 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 仍将是理论界当前和今后必须思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