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志峥 《临床荟萃》2002,17(5):254-255
目的 探讨如何早期干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方法 对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 5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干预组予口服妈咪爱及增加哺乳次数 ,对照组按需哺乳 ,观察黄疸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12 .5 % ,黄疸达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 (173.39± 1.96 ) μmol/ L,(189.30± 2 .2 0 ) μmol/ L,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 予新生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增加哺乳次数 ,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干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和喂养频率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2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72例,治疗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泻黄汤穴位按压,对照组按需喂养。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0±1.7)次/d与(5.6±1.5)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4±1.6)次/d与(3.0±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2±9)h与(41±8)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2.5±10.6)μmol/L与(24.1±8.6)μ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穴位按压,可促进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钱竹珍 《护理与康复》2003,2(3):160-161
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呈上升趋势,发生率高达34%。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但其胆红素浓度超过生理性黄疸,又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容易误诊为病理性黄疸,给予不必要的干预,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痛苦,影响了母乳喂养。本院妇产科在近2年来,对54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设置特需护理员对降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2009年1月~12B在孕妇入院时,将双日入院者安排到母婴同室一区单闻,为实验组,共268对母子;将单日入院者安排到母婴同室二区单间,为对照组,共178对母子.实验组设置特需护理员配合责任护士,负责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具体指导,对照组不配置特需护理员.比较2组新生儿母乳喂养频率、第一次排胎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及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母乳喂养频率大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第一次排胎便时间旱于对照组(p<0.01);生后第2天、第3天,实验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及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均<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母婴同室设立特需护理员协助责任护士,负责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和健康教育,可降低早发型母乳性黄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成为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原因[1]。胆红素具有潜在的毒性,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脏器的损害是客观存在,并可造成永久的损害,如对肝脏、肾脏、心肌、听力及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影响,引[]  相似文献   

6.
7.
关琼婵 《当代护士》2007,(9):111-112
总结了121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母乳饮食指导、哺乳指导;新生儿喂养和日常护理指导,提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促进黄疸的消退,有利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科住院母乳性黄疸的早期新生儿随机抽样足月儿5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消退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儿生后3~4d即发生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呈现黄疸过早过重。运用干预的手段:如增加新生儿(生后24h内)母乳摄入量,以减轻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情况,现实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成为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原因[1]。高胆红素有导致中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故有必要早期干预,以利于优生优育。现将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舒适性新生儿沐浴干预方案对黄疸患儿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咸宁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沐浴方案护理,干预组予以舒适性新生儿沐浴干预方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首次胎粪转黄及完全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调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出院第一诊断进行ICD - 9编码统计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家长进行护理干预 ,实施健康教育 ,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结果。结果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 ,增幅每年 5 %左右 ,通过护理干预后治愈率明显提高 ,后遗症发病率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孕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在孕期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符合研究标准的孕妇共201例,其中孕期接受孕妇学校系统母乳喂养指导的产妇96例为观察组,未参加过孕妇学校学习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入院后接受院内母乳喂养常规指导的产妇10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测试成绩及产妇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退黄洗剂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343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护理;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采用陈子自黄洗剂进行洗澡;C组患儿采用陈子自黄洗剂联合早期按摩治疗。治疗后对三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儿黄疸情况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黄疸新生儿采用退黄洗剂并联合早期按摩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转入NICU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在出生后6 h内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生理盐水洗胃、胃肠减压,建立母乳胃肠内营养及抚触疗法.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护理,对出生后48 h内不能哺乳、腹胀、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腹胀情况、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4.37±1.23)d、黄疸持续时间(5.74±1.32)d、消退时间(8.74±2.07)d、黄疽指数(9.05±2.72)μmol/L、血清胆红素值(118.60±28.42)μmol/L;对照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2.17±1.02)d、黄疽持续时间(11.62±2.57)d、消退时间(11.35±3.72)d、黄疽指数(15.62±3.51)μmol/L、血清胆红素值(210.49±30.2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腹胀、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体重增长及达足量喂养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住暖箱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减少了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心理护理、静脉护理、饮食调护、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中度抑郁例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度抑郁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7d、15d、30d、60d,90d、180d)进行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负压引流情况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的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疼痛情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伤口的近期恢复(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例如术后患肢疼痛、徒手肌力、患侧上肢肿胀及上肢运动耐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母乳吸吮干预对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母乳吸吮时机对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把符合条件的入院患儿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操作前暂禁母乳喂养2~3h,在静脉穿刺时给予母乳吸吮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穿刺。通过检测患儿啼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来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静脉穿刺患儿啼哭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05,P〈0.05),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吸吮干预可有效减轻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60例早产儿,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每天1次喂养前给予5min的口腔运动干预,对照组30例仅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随访两组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瓶喂原因。结果两组早产儿出院1个月、3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亲喂率及出院3个月时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1个月时两组乳头混淆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