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对新疆乌鲁木齐绵羊源和骆驼源细粒棘球蚴囊壁及原头节标本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二者之间在囊壁角质层和原头节生发层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绵羊源囊壁角质层高电子密度颗粒多,密度大,形成显著的板层状结构;原头节生发层远端胞浆厚,含有多量囊泡。  相似文献   

2.
35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2003年在我院接受肝包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35例病人的单个囊肿手术耗时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残腔情况(积液、感染、胆瘘)、原位复发等指标,与同期接受其他手术方法(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外膜内外囊摘除术)治疗的87例病人作比较.结果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单个囊肿)虽高于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组(P<0.01),但术后住院日、术后残腔并发症均低于后者(P<0.01);而与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相比,其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P<0.01),术后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此手术法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勉强行外囊切除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母囊生发层表面形成许多带状突起,遍布微孔,散在分布有较多球形或类球形囊泡及微凹,有少量细丝样物覆盖;角质层结构则较均一规则。子囊内表面见许多纵行或横行细丝覆盖,间有长带状质膜隆起及大量球形或类球形囊泡附着;外表面可见三种不同的形态:(1)较光滑,散在分布细长条状隆起;(2)呈细带状突起,较规则而不平滑;(3)尚平滑,有较多结节状微突。育囊内表面结构与母囊生发层表面相似,仅突起的宽度和高度小于母囊,未见囊泡等;而其外表面微细结构与母囊和子囊有所不同;另可见个别原头节在育囊内呈外突生长。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0例老年住白内障和5例正常人晶状体,包括晶状体囊、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组均看不到晶状体囊赤道部的Lamina结构,上皮细胞稀疏,胞浆内可见空泡.细胞核变形,细胞间隙扩大,以及细胞器破坏,晶状体纤维排列不整.出现层状间隙及异常成分.初步认为Lamina结构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晶状体囊和上皮细胞及纤维相互影响,促使了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索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216例。结果 内囊摘除术(A组) 术后平均住院d数、带管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手术D组的手术耗时及出血量、住院费用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①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导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同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减少的特点,故可为CE手术治疗的首选;②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引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APD-10治疗包虫病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对确诊的120例包虫病患者经口服APD-10煎剂后,对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服药后症状、体征减轻,62例服药90d临床治愈,42例服药120~150d临床治愈,16例有效。治疗后B超、肺部X线片及病理检查均显示囊壁变性皱缩,囊壁纤维层断裂,角质层厚薄不均,生发层细胞浊肿明显,囊腔内有大量坏死物质。结论用APD-10治疗包虫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5例人体两型包虫增殖生长的组织学变化,其中肝、肺囊型包虫病15例,另10例为肝泡型包虫病。这两型包虫均具有外殖性和内殖性芽生的两种增殖方式.囊型包虫内殖性芽生显示为生发膜局限性增生、育囊形成、和原头节发育,外殖性芽生主要表现在原头节通过角质层和纤维外囊到达外囊外边的迁徙过程。泡型包虫内殖性芽生的特点是泡囊壁向囊腔内增殖和形成隔膜,外殖性芽生显示泡囊壁向泡囊外增殖,产生子泡囊和孙泡囊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mRNA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中的表达。 结果 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分两层 ,虫体侧纤维囊壁为肉芽肿样组织 ,肝实质侧纤维囊壁内可见大量受挤压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系统 (Glisson)和肝静脉系统 ,并与Glisson鞘相延续。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在两层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01)。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不分层 ,为肉芽肿样组织 ,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无特异分层表达。  结论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机制不同。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人体形成肉芽肿样病理改变后被周围受挤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包裹 ,过度肝纤维化所致 ,肉芽肿样组织与周围纤维化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间有可分离间隙。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肉芽肿样组织包裹虫体形成 ,其与脾实质间无可分离间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含囊腔性肺癌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结果20例均为单发,右肺14例,左肺6例,囊腔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5例,囊腔不规则5例。囊壁均匀11例,厚薄不均9例。2例表现为单纯囊腔,囊腔周围磨玻璃密度影4例,囊腔周围实性密度影6例,囊腔周围混杂密度影8例。囊腔周围伴壁结节5例,囊腔内有分隔13例,囊腔内血管穿行8例,囊腔内支气管穿行5例,囊腔内支气管截断或闭塞5例,分叶征15例,毛刺征12例,胸膜牵拉征9例。7例增强患者囊腔周围壁结节或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20例肺癌的病理类型:腺癌19例,腺鳞癌1例。结论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主要表现为囊腔内有分隔、囊腔周围伴实性、磨玻璃或混杂密度影、囊腔伴壁结节、囊腔内血管穿行等,部分患者需结合CT随访观察囊腔的动态变化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分布及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及巨噬细胞中OPN的表达与分布;Von Kossa染色观察囊壁中钙化分布特征。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有不同程度OPN表达,75%(45/60)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内层),.3%(5/60)分布于近肝组织侧纤维性囊壁(外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外层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OPN表达。OPN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内、外层的分布与OPN的基本一致。 结论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内层纤维囊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E.gCF和C.cCF致敏血球检测了四种抗原(E.gCF、E.gPS、C.cCF和C.cSCW)免疫的小白鼠。结果发现:囊虫头节及囊壁不仅是囊虫特异性抗原的载体而且是与包虫发生交叉反应的共同抗原的主要来源;原头节共同抗原较少。包虫囊液特异性抗原性比囊虫囊液要强。  相似文献   

12.
猪囊虫囊液游离氨基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猪囊虫囊液的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从14只猪的皮下肌肉囊虫及10只猪的脑囊虫的囊液进行测定。在两者囊虫囊液所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均以内氨酸含量最高;在皮下肌肉囊虫囊液,其次为甘氨酸和脯氨酸,在脑囊虫囊液,则以苏氨酸为次。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7只猪的皮下肌肉和脑囊虫囊液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表明,在不同部位囊虫囊液所含的15种氨基酸中,有12种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锁氨酸和酪氨酸出现差异非常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氨基酸代谢差异,可能与猪囊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A-ELISA、SDS-PAGE和IB(免疫印迹)技术对猪肉及人皮下结节内猪囊虫囊液的抗原成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凝胶中考马氏亮蓝和氨基黑染色所示的蛋白条带以及血清抗体所识别的特异性抗原成份中,取自猪肉中的囊虫囊液较取自人体的囊液含量高,免疫反应性强。两种抗原用于SPA-ELISA诊断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继续观察感染后6~24个月的细粒棘球蚴在NIH小鼠体内发育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鼠体内出现育囊的时间为感染后7~8个月,囊液内见到游离原头节及子囊的时间分别为8及10个月,并发现细粒棘蚴体内的糖原、DNA、RNA、碱性蛋白质的含量,AKP、ACP及ATP酶的活力,均以生发层的芽状突起部分及原头节内的较丰富和较强。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对猪肉组织液中的猪囊尾蚴循环抗原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猪体一旦感染猪囊尾蚴,无论距囊结远近,其组织液中均可检测到特异性循环抗原,其检出的蛋白含量与虫体感染密度的高低成正比,与虫体发育的程度成反比。该检测方法对旋毛虫病猪、肉孢子虫病猪和健康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提示用单克隆抗体不仅能检测到猪体组织液中特异性循环抗原,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了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液来判定肉类是否感染猪囊尾蚴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McAb F_3在猪囊尾蚴上的结合部位经免疫金银法标记定位,冰冻及石腊切片均显示出清晰的结合位点。囊壁部位颗粒均匀呈双层分布,头节折叠部位皱襞的凹陷处黑色颗粒呈密集的小片状。免疫金银法所标记的抗猪囊尾蚴囊液与其相应抗原的结合部位与囊尾蚴细胞层的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家畜动物及鼠类之囊虫病(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猪囊虫、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分别为人体绦虫之有钩条虫、无钩条虫及亚洲无钩绦虫之幼虫。猪囊虫流行在美洲、欧洲及亚洲,牛囊虫分布于非洲、美洲及亚洲,台湾绦虫囊虫流行于亚洲。猪囊虫天然传染来源是猪,牛囊虫是牛,猪囊虫及牛囊虫寄生之适宜部位于肌肉,而台湾绦虫囊虫寄生之部位为肝脏。此三种绦虫之潜伏期依次为60-70天,60-75天及28天。猪囊虫生活期最长,惟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在猪体仅生活数日,同时极多数牛囊虫及台湾绦虫囊虫在牛体仅生活数日。上述三种囊虫在鼠体能长期生存。猪囊虫及牛囊虫经过血管及淋巴管可移行入小肠壁,然后进入体肌,同时台湾体虫囊虫经过血管移行人小肠壁,然后进入肝脏。普瑞斯夸陶治疗囊虫病之最低有效剂量,每kg体重服用100 g,连续服用3天。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the localization of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McAb against cystic fluid antigen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by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 method (IGSS). It was shown that the combination sites of McAb F3 were distinct in the frozen and paraffin sections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he black granules in the bladder walls presented double-layer distribution and those in the scolex folded sites concentrated into pieces. The combination sites of McAb labeled by IGSS against cystic fluid antigen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ell layers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he se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carce and irregular distribution, which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distinctly from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相似文献   

19.
将已孵化的猪囊尾蚴培养于含阿苯哒唑100μg/ml的培养液中,于72h对其超微结构、氨基酸和生物元素种类及含量分别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该药使猪囊尾蚴的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甚至致正常结构消失,使虫体组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某些种生物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的作用。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 ,分别对药物作用 2 h、4 h、6h后的猪囊尾蚴为实验样品 ,对其扫描电镜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猪囊尾蚴被药物作用后囊体挛缩变形、头节伸出 ,体表溶蚀、皮层内质网和核糖体溶解、皮下层坏死。结论 :吡喹酮对猪囊尾蚴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