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外科不同程度手术创伤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0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局麻小手术患者30例,全麻手术患者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等激素水平的改变。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第1、4、7天的T3、T4、rT3水平下降有显著差异(Ρ<0.01),TSH亦显著下降(Ρ<0.05);而局麻小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4、7天的T3、T4、rT3、TSH水平下降均无显著差异(Ρ>0.05)。结论:手术创伤和麻醉种类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唇裂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在婴儿期采用唇裂修补术来进行治疗。呼吸道的管理对手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术前预防呼吸道感染、术中防止缺氧及气道水肿、术后防止呼吸抑制及喉痉挛等呼吸道并发症,可以有效预防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舌癌切除术下颌骨旁正中截开入路的探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整复手术的麻醉处理;应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对老年人麻醉效果的观察;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1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从细菌培养、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用药情况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9.3%(34株)、23.3%(27株)。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检出率为44.1%。术后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用药、麻醉方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 麻醉樊菇娥、孟宪中。口腔颌面外科急诊手术麻醉特点及处理、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6(2):122穆秀琴、何秀珍。超声雾化吸入在口腔颌面外科全麻后的应用,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6(2):127李加强等。氯胺酮加眶下孔阻滞麻醉在小儿唇裂修补术中的应用,口腔医学纵横。1992;8(3):182孟加林等。唇裂修复术的基础麻醉,华西口腔医学杂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收集8例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患者的资料,对其病因、措施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并发症病因多样,导致后果较为严重,正确分析病因,采取措施,可有效防范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妥善管理好呼吸道,是防止发生呼吸并发症,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多沙普仑对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后呼吸和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和颅颌面先天畸形整复术多数采用全身麻醉,由于颌面部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和全身麻醉后药物的影响,部分病人会出现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苏醒延迟等问题[1]。本文对非特异性呼吸兴奋剂多沙普仑对颌面外科全麻手术后呼吸和苏醒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清创术后软组织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行清创术患者500例,按术后软组织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简明损伤定级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是否存在合并伤、颌面部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和是否有糖尿病史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影响口腔颌面清创术后软组织感染的因素为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AIS评分较高、上颌骨受累、唇颏损伤和有糖尿病史.结论:影响口腔颌面清创术术后软组织感染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AIS评分较高、颌骨受累、唇颏损伤和有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口腔颌面清创术后软组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有更强防治作用的方法。方法:4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用阿托品、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A+T组;另40例术前用戊乙奎醚、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P+T组。结果:麻醉恢复期24 h内,恶心VAS评分,A+T组高于P+T组(P<0.05);呕吐百分比A+T组明显高于P+T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戊乙奎醚、术后托烷司琼的联合用药,能更好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549例腭裂修复术的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正> 腭裂修复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之一,除成年合作之患者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外,余均需于气管内全麻下施行。其术后并发症除与手术本身直接相关外,与气管内全麻也有密切关系。我院施行各种类型的腭裂修复术共549例,现将本组术后并发症讨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朱也森1麻醉选择和麻醉特点1.1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病变部位邻近气道,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为常用麻醉方法。麻醉人员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谨慎地选择全麻诱导药物及气管插管方法。1.2麻醉者根据手术需要选择经口或经鼻径路气管插管,上颌骨、上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临床方案制定和医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10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正颌手术生活质量问卷(OQLQ)对患者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学、牙颌面美学感知以及社会因素的术后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01),术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术前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低于正常群体,术后各维度比术前均明显改善,但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仍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雾化吸入对全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咽喉痛的疗效.方法:将全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bFGF 35000IU+生理盐水20 mL,压缩雾化吸人、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3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压缩雾化吸人、每天2次,每次20 min,连续3d.分别记录2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及咽痛(吞咽时)12、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SPSSl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2、24、48和72 h咽痛(吞咽时)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雾化吸入能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6~1990年共做口腔颌面外科急诊手术麻醉60例,效果较好。现就口腔颌面外科急诊手术麻醉特点及处理,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腭裂整复术的麻醉选择孟加林腭裂整复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手术。据我院近10年的资料统计,该手术约占总手术率的12%。腭裂患者98%以上均为6岁以下小孩。要保证手术成功和患儿的生命安全,选择一种好的麻醉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对几种常用的全麻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开展日间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日间手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9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进行治疗的所有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名称、麻醉与手术方式或取消原因、住院时间、延期出院原因、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医疗费用等。选取其中手术量最多的8种疾病,以普通住院病房为对照,比较同类型疾病平均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的差异。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期间的5年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共完成口腔颌面外科日间手术2018例,疾病类型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物、牙及颌骨病变、唾液腺疾病为主。患者年龄2~77岁,平均34.45岁,男女比例为6:4。手术取消率1.1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64%,平均住院时间0.89 d,延迟出院率0.40%。与普通病房相比,同类型疾病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能够实施日间手术的疾病类型多,患者依从性好,住院时间短,医疗资源利用率高。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整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6年823例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整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着重对其麻醉处理及术中监测进行总结。结果:823例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整复术全身麻醉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患者全麻要注意气道困难的处理,手术中不做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颅内压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80岁以上患者的口腔颌面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处理。方法:84例80岁以上患者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手术前详细检查和充分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81例接受手术治疗,全麻下手术49例,局麻下手术32例。2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8例进行不同类型的联合根治术。全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呼吸或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超高龄不是外科禁忌证,超高龄患者并存病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围麻醉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术前用药、手术部位、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组随机抽取140例口腔颌面外科全麻病人,分为3个年龄组,于术日晨8时至二日晨8时连续监测指端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40例,男78例,女62例,年龄9个月~73岁。全部为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其中,口腔颌面肿物扩大切除术41例;正颌外科手术28例;腭裂修复术19例;舌颌颈、颊颌颊联合根治术18例;齿槽嵴植骨术15例;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9例;颞颌关节成形术3例…  相似文献   

20.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具有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减少院内感染、加速患者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为部分中、小手术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疗服务。由于同时涉及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等多个环节,日间手术的开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口腔颌面外科日间手术仅在部分医疗机构初步开展,尚未普及,且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流程。为促进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日间手术的发展,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所医疗机构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外日间手术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国情,讨论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以期对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日间手术的开展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