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高糖环境中p25的表达及其对胰岛细胞损伤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db/db小鼠组(糖尿病组,n=5)和C57/BL小鼠组(正常对照组,n=5),进一步将从C57/BL小鼠胰岛分离的胰岛细胞组分为正常糖浓度糖刺组(5m M)和高浓度糖刺激组(30m M)。研究对象均为雄性小鼠,鼠龄13周,进行胰岛(islets)分离,培养及胰腺组织病理切片。用免疫印迹测定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结果 p25在C57/BL组和C57/BL正常糖浓度刺激组的胰岛细胞均无表达,与之比较,p25在db/db组和C57/BL高糖刺激组的胰岛细胞均有明显的表达(P<0.05);与C57/BL组相比较,cleaved caspase3在db/db组胰岛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57/BL组和C57/BL正常糖浓度组相比较,胰岛素分泌在db/db组和C57/BL高糖刺激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糖环境可刺激胰岛表达p25,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 db/db(db/db)小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糖尿病组为6周龄C57BL/KsJ(db /db )小鼠10只,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1.1 mmol/L,且肥胖.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小鼠C57BL/KsJ(?/ )5只,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 mmol/L,体质量正常.于30周龄及54周龄(成模第6月末和第12月末)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超微结构.结果 糖尿病小鼠超微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包括线粒体变性,脂滴减少,细胞核变型、染色质边集等.病变程度与病程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所致肾上腺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两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别以C57BL/6JSlac和C57BL/KsJ-db/+表型正常小鼠为对照组,比较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的体生长曲线、糖代谢曲线、血清胰岛素水平、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肾脏、肝脏和胰腺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在各自实验周期内,每2周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血糖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脏器、脂肪称重,部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1)KK小鼠体重远高于db/db小鼠,且同品系间雄性小鼠重于雌性小鼠(P<0.05);(2)同品系问雄性小鼠的血糖值明显大于雌性小鼠(P<O.05),db/db小鼠出现血糖异常症状比KK小鼠早,且血糖值大于KK小鼠(P<0.05),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则较db/db小鼠长;(3)KK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db/db小鼠(JP<O.05),同品系雌雄小鼠间没有明显差异(P>O.05);(4)雄性KK小鼠脂肪系数及部分脏器萎缩程度大于雌性,而db/db小鼠雌雄间则无明显差异(P>O.05),同时db/db小鼠脾脏和胰腺的萎缩程度及脂肪系数大于KK小鼠(P<O.05),而KK小鼠肝脏的萎缩程度则大于db/db小鼠;(5)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肝脏以及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结论 KK-Ay/Ta和C57BL/KsJ-db/db小鼠均是肥胖的,伴有高血糖、高度胰岛素抵抗,肝脏、肾脏病变和胰岛功能不足的适用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db/dh小鼠血糖出现异常比KK小鼠早、脂肪系数大,而KK小鼠血糖异常持续时间较db/db小鼠长,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远大于db/db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脉冲电磁场(PEMF)改善db/db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潜在机制,以期为PEMF用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C57BL/KsJ db/db小鼠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为PEMF组和NAFLD组,对照组由8只C57BL/KsJ小鼠组成。PEMF组每天施加外源性PEMF(20 Gs,1 h)刺激,持续12周,其他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HOMA-IR;检测肝脏甘油三酯、丙二醛、还原性谷胱甘肽及氧化型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SREBP-1c蛋白表达量。结果:PEMF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约25%;丙二醛及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下降,而还原性谷胱甘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明显上升;SREBP-1c的蛋白表达量较NAFLD组减少约35%左右;脂滴数量和大小均显著降低;肝脏TG含量降低至(4.49±0.86) mmol/gprot。结论:PEMF通过调控SREBP-1c及氧化应激改善db/db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基因自发突变2型糖尿病小鼠C57BL/6J-db/db和STZ诱导的C57BL/6J小鼠的溃疡创面愈合特征,为应用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进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统计0、3、5、7、10、14 d小鼠创面动态愈合率及愈合时间;7、14 d取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CD31和PCNA)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变化;荧光定量测定愈合相关因子collagen-IIIα、α-SMA的基因表达。结果基因突变db/db小鼠较STZ诱导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延迟,由(16.6±0.8)d延长至(20.2±1.3)d(P0.001);db/db组较STZ组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新生上皮长度不足、胶原沉积紊乱,创面愈合较差;7 d,db/db组的CD31和PCNA显著性低表达(P0.01);7、14 d,db/db组基因上调量的倍数明显低于STZ组。结论两种糖尿病小鼠创面均出现愈合延迟,但基因突变糖尿病db/db小鼠相比于STZ诱导组小鼠在创面愈合延迟的程度上和愈合难易程度上,更适合进行糖尿病溃疡创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57BL/KsJ—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国内糖尿病研究者的需要。方法随机选取实验鼠进行繁殖性状数据及生长数据测试;并测定其空腹、随机血糖,以及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C57BL/KsJ—db/db小鼠从3周龄开始体重迅速增加,显示过度肥胖和糖尿病症兆,并且随年龄增加血糖逐步升高。结论对C57BL/KsJ—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单纯肥胖鼠和肥胖2型糖尿病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IR的影响以及差异。方法:将C57BL/6J鼠和db/db鼠随机分为C57干预组、C57未干预组、空白组和db干预组及db未干预组。对两C57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单纯肥胖模型。建模后对两干组进行利拉鲁肽干预12周,每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计算HOMA-IR。结果:干预后两干预组体重下降,db干预组血糖降低。C57干预组胰岛素水平升高而db干预组降低,但两干预组HOMA-IR均下降。结论:利拉鲁肽在降低肥胖糖尿病鼠的血糖的同时可改善单纯肥胖鼠和肥胖糖尿病鼠的肥胖及IR,但对两小鼠的作用和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方法 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h,每组随机选出5只,Bio-plex悬浮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其外周血IL-1β、IL-2、IL-4,IL-5、IL-10、GM-CSF、IFN-γ和TNF-α的浓度.剩余小鼠用于1周存活率分析.结果 两品系小鼠假手术组1周存活率均为10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1周存活率为10%,BALB/c小鼠脓毒症组存活率为50%.C57BL/6小鼠脓毒症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脓毒症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57BL/6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IL-4、TNF-α和IL-10明显升高.而BALB/c小鼠脓毒症组分泌的8种细胞因子较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C57BL/6与BALB/c两种小鼠对脓毒症的反应能力有差异,C57BL/6小鼠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构建急性束缚应激(WRS)实验诱导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C57BL/6J小鼠动物模型,评价WRS实验诱导C57BL/6J小鼠D-IBS模型的可行性和模型特点.利用C57BL/6J小鼠采用WRS实验制备D-IBS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体质量及肠道传输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学改变.D-IBS模型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升高、体质量减轻、肠道传输速度加快,结肠长度缩短.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出现累及黏膜固有层、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改变.采用WRS方法可制备C57BL/6J小鼠D-IBS动物模型,且小鼠的症状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更类似于人类D-IBS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57BL/6J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可能性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使用PLP139-151抗原及其C57BL/6J小鼠自制脑脊髓匀浆(spinal cord homogenate,SCH)免疫C57BL/6J小鼠,使用完全福(氏)免疫佐剂为免疫佐剂,并在尾静脉注射百日咳杆菌,建立EAE模型,与经典的PLP139-151免疫的SJL/J小鼠EAE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PLP139-151免疫C57BL/6J小鼠仅有一只小鼠表现为尾部张力明显降低;自制SCH免疫C57BL/6J小鼠可见明显脱髓鞘改变.与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组相比发病率较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发病时间长于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组(P<0.05).结论 SCH免疫C57BIJ6J小鼠的EAE动物模型,主要表现为急性单相病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来看符合人类MS的病理特点,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db/db(db/db)小鼠为本实验动物模型。将5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同时将db/m小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与针刺治疗,药物组用黄芪多糖(1 400 mg/kg体质量)灌胃,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和药物治疗,均1 d 1次,连续12周。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糖、瘦素和脂联素。结果:在血糖、瘦素水平方面,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显著低于模型组,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在对脂联素的影响方面,针药组、药物组和针刺组显著高于模型组,针药组最高,药物组最低,针刺组介于两者之间,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针刺联合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db/db小鼠血糖、血清瘦素水平,提高脂联素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强于单一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与正常C57BL/6小鼠作对照,在不同月龄分析PPARα转基因小鼠生理、生化等数据,比较其差异性,观察PPARα基因对小鼠的生理、生化是否会产生影响.丰富转基因小鼠数据库内容,为该模型实际应用于临床前药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PPARα雄性组、PPARα雌性组、C57BL/6雄性组和C57BL/6雌性组,9只/组.在动物10周龄、14周龄、18周龄、22周龄、34周龄分别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在动物26周龄时观察其心、肝、肾脏器病变情况,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PPARα转基因小鼠与C57B L/6小鼠比较①体重:6周龄到23周龄的PPARα转基因小鼠体重与C57BL/6小鼠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常规:10周龄PPARα雌性转基因小鼠红细胞计数(R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明显高于C57BL/6雌性小鼠,差异有显著性(P<0.01).14周龄PPARα雄性转基因小鼠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明显高于C57BL/6雄性小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血生化:10周龄PPARα雄性小鼠血尿素氮(BU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C57BL/6雄性小鼠,差异有显著性(P<0.05).14周龄PPARα雄性小鼠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C57BL/6雄性小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组织病理:26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与C57BL/6小鼠比较,心脏无明显的改变,但肝细胞出现透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结论 系统收集了PPARα转基因小鼠的体重、血常规、血生化、病理等背景资料,成功分析了其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之间的差异,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肝癌模型并研究CpG寡核苷酸(ODN)对C57BL/6小鼠肝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HE染色鉴定C57BL/6小鼠肝癌模型。肝癌模型建立后,分别用PBS及CpG寡核苷酸处理C57BL/6小鼠肝癌模型,并用FCM检测小鼠脾脏CD3-FITC、CD4-FITC、CD8-FITC、NK1.1-FITC的组成,ELISA法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成功建立C57BL/6小鼠肝癌模型,ODN处理组的肝癌细胞裂解物中CD3-FITC、CD4-FITC、CD8-FITC、NK1.1-FITC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PBS组。结论 CpG ODN能够提高小鼠对肝癌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苦参碱(KSJ)对对乙酰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AP组、KSJ大剂量组[2.8 mg/(kg·d)]、KSJ中剂量组[1.4 mg/(kg·d)]和KSJ小剂量组[0.7 mg/(kg·d)],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APAP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10 ml/(kg·d);KSJ大剂量组、KSJ中剂量组和KSJ小剂量组分别注射相应浓度的KSJ葡萄糖溶液10 ml/(kg·d),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400 mg/kg,复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小鼠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模型复制结束后禁食不禁水24 h。24 h后,小鼠眼球采血,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PAP组比较,KSJ对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包括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P <0.05),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 <0.05),以及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和肝细胞凋亡程度。同时KSJ对APAP刺激诱导产生的TNF-α和IL-6具有抑制作用(P <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KSJ对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田黄方(THF)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PF级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田黄方组,高脂饮食诱导5个月及给药干预6周;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情况;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匀浆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低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的供受体组合对于移植心脏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异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术后通过扪诊评估移植心功能,比较C3H/HeJ、Balb/c和C57BL/6J常见近交系小鼠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生存时间的差异,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C3H/HeJ、Balb/c和C57BL/6J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的受体心脏存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生存时间均为7~8 d,而且组内生存时间差异小;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所有标本均表现为严重的排斥反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3H/HeJ、Balb/c和C57BL/6J不同供受体组合均能符合移植免疫研究的要求,但是综合考虑手术难度、术后检测、喂养以及感染等因素,C57BL/6J和C3H/HeJ适合作为供体小鼠,而Ba1b/c更适合作为受体小鼠.  相似文献   

17.
泡桐花总黄酮抗C57BL/6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泡桐花总黄酮抗实验性C57BL/6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和引喘C57BL/6小鼠为模型,观察泡桐花总黄酮大、小剂量对小鼠哮喘发作程度、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支气管黏膜EOS计数以及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泡桐花总黄酮明显减轻C57BL/6小鼠哮喘发作程度,使BALF中EOS数明显下降,显著降低细支气管黏膜EOS的浸润和黏膜EOS计数.病理组织学检察发现,泡桐花总黄酮可明显减少C57BL/6哮喘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EOS等炎细胞浸润.结论:泡桐花总黄酮具有抑制哮喘鼠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近交系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近交系小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方法:供受体体质量配对后,C57BL/6 和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对,A组为C57BL/6(供体) → BALB/c(受体)组,B组BALB/c(供体) →BALB/c(受体)组,昆明种小鼠10对作为C组即KM(供体) →KM(受体)组. 利用颈前肌肉及周围组织被覆移植气管提供血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 使用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对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上皮积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无核软骨细胞/全部软骨细胞等指标.结果:A, B组全部存活,C组存活6只. A, C组移植气管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B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A, B, C三组上皮积分分别为: 1.094±0.120分,2.872±0.059分及0.995±0.444分;无核软骨细胞数/骨细胞总数比值分别为:(27.22±1.09)%, (10.60±1.01)% 及(31.40±6.43)%;淋巴细胞计数分别(20.18±1.31)个/HPF,≤5个/HPF及(22.55±4.87)个/HPF. A, B组及C,B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C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组各数值离散程度均大于A组.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供体) → BALB/c(受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 近交系及封闭群模型均能反应移植气管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但封闭群模型稳定性较近交系差.  相似文献   

19.
Yu YF  Zhai F  Dai CF  Hu J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30-2434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性聋模型鼠C57BL/6J和对照组CBA/CaJ小鼠听力检测,认知行为检测以及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的观察,探讨C57BL/6J小鼠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 将C57BL/6J小鼠根据听力随年龄的变化,按年龄分为3组:6~8周、24~26周、42~44周,每组10只。CBA/CaJ小鼠按同样的年龄也分为3组,每组9只。以TDT-Ⅲ型ABR测试仪检测听力,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C57 BL/6J小鼠24~ 26周组与4~6周组比较高频开始出现听力下降,42~44周组是3个组中听力最差的。而3组的CBA/CaJ小鼠均保持了较好的听力。42~44周组的C57 BL/6J小鼠与同龄CBA/CaJ小鼠的认知行为比较,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前者的潜伏期和上台前路程明显长,尤其是第3天和第4天。在空间探索实验中,42~44周组的C57 BL/6J小鼠与同龄的CBA/CaJ小鼠比较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0.5±0.6比1.9±1.6;P<0. 05)。海马CA3区在42~44周C57 BL/6J小鼠比24~ 26周小鼠突触间隙明显宽[(19.4 ±0. 5)nm比(11.9±0.7) nm],突触后致密物明显薄[(15.2±0.5) nm比(27.8±2.0) 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在CBA/CaJ小鼠变化不明显。结论 C57BL/6J小鼠随年龄增加听力进一步下降,42~44周的C57B L/6J小鼠的听力接近全聋。同时42~ 44周C57BL/6J小鼠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及海马突触退变,而听力较好的同龄CBA/CaJ小鼠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我们推测C57BL/6J小鼠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同其认知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水迷宫实验、自主活动实验、听源性惊厥实验和悬尾实验来研究C57BL/6小鼠和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学差异.方法:通过胚胎复苏获得3只雌性杂合的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后与C57BL/6小鼠进行繁殖,最终得到纯合的雌性和雄性C57BL/6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各10只进行行为学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