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252例病残儿的疾病构成,探讨减少病残儿出生的干预措施,为提高我区人口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对252例已批准其父母生育2胎的病残儿申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2例病残儿中患神经系统疾病居首位(43.65%),心血管疾病居第2位(17.06%).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90:100),其母亲因素与病残儿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首先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知识水平,进行优生咨询,加强"三期"保健,重视疾病预防,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后天病残的发生率,这些工作是减少病残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病残儿医学鉴定在为病残儿家庭提供生育二胎的机会的同时,又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优生优育,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工作之一。对2005年—2010年平度市所有鉴定为病残儿的363例病残儿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病残原因,及时指导生育二胎,对进一步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病残儿医学鉴定,探讨重庆市垫江县病残儿疾病种类、发病原因、以减少病残儿童的发病率。方法填写重庆市统一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按照国家计生委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对重庆市垫江县2003-2013年申请医学鉴定的病残儿进行集体鉴定,并对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进行遗传病和非遗传病分类,分析发病原因,同时对病残儿父母的再生育进行指导。结果 2003-2013年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有495例,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有365例,占73.7%,不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有130例,占26.3%。365例中有遗传性疾病181例,非遗传性疾病184例。结论病残儿医学鉴定涉及病种较多,遗传性疾病比例较高,应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377例病残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成效,为今后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我县近10年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病例,采用回归性调查表法初筛的可疑阳性患儿,并嘱其到二级甲以上医院进行确诊。按照《山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对377例病残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乡县病残儿发生疾病种类82种(结构性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和先天性唇腭裂;功能性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智力低下,脑瘫和视力障碍),农村病残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病残儿男女性别比304∶100。综合干预工作实施后一胎病残儿发生率显著降低,二胎病残儿发生率下降不明显。结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对降低病残儿发生取得明显成效;但应加强对二胎待孕育龄人群的优生宣传力度,促进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福田区130例病残儿医学鉴定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们对2001.7~2005.10福田区第一胎申请病残儿鉴定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了解病残儿疾病的发病率,出生缺陷疾病发病情况,以利于指导优生优育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方法我们对这130例病残儿的疾病,进行出生前后病史资料、母亲孕期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进行了相关因素研究分析。结果130例病残儿发病年龄为4个月~19岁,男性病残儿略多于女性病残儿。病残儿疾病系统分类中以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占67.69%。出生缺陷病残儿发病情况中,脑瘫、大脑发育不良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59.23%。出生缺陷病残儿发病原因中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自身病因引起的出生缺陷,其中以胎儿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产钳、吸引器分娩引起脑瘫发病率最高。结论病残儿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占67.69%。出生缺陷病残儿发病率占整个病残儿的59.23%,发病原因中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自身病因引起的出生缺陷。因此,要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重点要做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提高出生缺陷预防水平,加强对群众的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出生缺陷筛查及优生咨询指导工作,计卫联手共同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679例病残儿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降低病残儿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年~2012年鉴定审批合格、同意再生育的679例病残儿档案逐一清查核实,并进行整体分析。结果病残儿年龄1~14岁,男孩多于女孩,检出疾病共41种,其中遗传性疾病、非遗传性疾病各占45.85%、54.15%。679例病残儿母亲年龄以3O~35岁最多。结论开展优生优育遗传咨询,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了解招远市独生子女病残儿情况,寻求优生优育的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病残儿的发生,对我市1996~2005年252例病残儿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近五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的分析,了解连云港市病残儿鉴定疾病种类构成、顺位等的变化趋势,寻找有效措施以减少病残儿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2年~2006年连云港市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分别按照《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及《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分析病残儿发生的流行特征。结果 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残儿鉴定资料2244例,其中先天性疾病1864例,占83.07%,遗传性疾病1030例,占45.9%。近五年病残儿中先天性疾病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疾病顺位:先天性心脏病始终排列第一,其它疾病排位均有波动,唇腭裂、脑瘫有上升趋势,脑发育不良、外伤近年明显减少。结论 开展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病残儿发生率的关键。需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力度,特别是重点病种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搞好一胎病残儿家庭的管理,提高二胎生育质量,我们对1997-2002年度病残儿医学鉴定准予生育二胎且疑有染色体异常的198例病残儿及父母进行了染色体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根本职责。预防和减少病残儿出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拟通过对我市 1992年至 1996年经市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组鉴定 ,符合生二胎的 2 84例病残儿 (以下简称病残儿 )进行综合分析 ,对病残儿的成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按我省规定 ,经县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孩子为非遗传性残疾 ,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 ,要求生第二个孩子的 ,可按计划予以安排。我市自 1992至 1996年 ,6表 12 84例病残儿疾病分类统计疾病分类例数百分比 %疾病分类例数百分比 %脑性瘫痪药物性耳聋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本市1995-2007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降低病残儿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与结果针对本辖区申请病残儿鉴定的患儿,就发病时期、城乡分布、疾病分类、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以非遗传性疾病致残106例(80.3%)为主。结论针对非遗传性疾病致残的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3~2011年病残儿医学鉴定相关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方法对我中心建档的832例鉴定为病残儿相关数据和问卷调查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鉴定的病残儿共涉及95个病种,病残儿性别构成为181∶100,比例失调,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遗传性疾病共104例,占所有病残儿的12.5%,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占28.1%,是顺德区病残儿第一大系统性疾病;单个病种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最高,占所有病例的16.9%。结论先天性疾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孕前筛查和孕期保健、孕妇的围产期检查、产前诊断等方式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同时加强优生优育的宣教,预防新生儿出生及其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减少病残儿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残儿医学鉴定中的遗传性疾病种类,发病原因,以减少患遗传病的病残儿出生。方法对重庆市2003~2004年11个区、市、县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遗传性疾病按多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进行分类,分析各种遗传病的比例和发病原因,对病残儿父母进行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结果在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1562例病残儿中有535例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性疾病中多基因遗传病有447例,占83.55%;单基因遗传病有83例,占15.51%;染色体病有5例,占0.94%。结论病残儿医学鉴定中,遗传性疾病比例高,种类复杂,应广泛开展遗传与优生咨询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十几年来丰台区病残儿医学鉴定材料中人口学特征和病残儿疾病谱的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回顾性对1993年~1997年(5年)与2005年~2009年(5年)丰台区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1993年~1997年比:2005年~2009年病残儿鉴定数量明显下降,病残儿的性别比基本持平,病残儿父母的结婚年龄约推迟一岁,城镇户籍所占比例增多;在疾病的系统顺位中,列第一、二位的仍是神经、五官系统,但循环、泌尿生殖系统出现降位;病种顺位中,脑瘫仍居首位,构成比增加;感染性疾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唇/腭裂近乎消失,先天性心脏病减少,此外,先天性疾病致残比例增高。结论相距12年后,丰台区病残儿医学鉴定材料中人口学特征有些变化,顺位列第一、二位的疾病系统未变,但病残儿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此外,鉴定材料更完整、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市自1990年开展病残儿鉴定工作以来,经鉴定的病残儿211例,现对其病因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990年~1999年经市地独生子女病残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淄博市病残儿发病情况及相关原因。方法对照病残儿鉴定小组鉴定为病残儿的原始档案,对所患疾病进行统计、分类及分析。结果非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遗传性疾病,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为非遗传性疾病中高发者,多基因遗传病为遗传性疾病中高发者。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减少病残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丰台区病残儿医学鉴定中的疾病种类,探讨造成病残儿疾病的原因。方法对丰台区2004年~2009年109例已行医学鉴定的病残儿的鉴定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残儿疾病涉及9个系统,共42种疾病。按系统顺位,神经系统占56.88%,居首位。按病名顺位,脑瘫27例,排第一。出生缺陷50例(45.87%),其中78%为遗传性疾病。非遗传性疾病68例(62.39%)。结论减少高危妊娠、提高产科质量、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是降低病残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28914例病残儿中遗传性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资料是河南省19921996年首胎病残儿医学鉴定分析资料。现将28914例病残儿有关遗传病的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标准:统一按照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1991年9月转发的国家计生委科技司颁发的《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标准及第二胎优生原则》执行鉴定。二、方法:均由省、市(地区)各医院抽调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各科专家组成鉴定小组。根据病残儿鉴定标准进行全面检查、鉴定。然后由专家组集体研究确定病残种类及是否适合二胎。结  果全省在19921996年按标准共检查、鉴定病残儿28914名…  相似文献   

19.
152例病残儿家族成员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疑有染色体异常的152例独生子女病残儿及其204名家庭成员(部分患儿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发现病列儿异常染色体核型34例(1例经鉴定是世界首报核型)。病残儿中染色体异常率为9.09%,与一般群体中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0.47%-0.84%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病残儿父母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7例,病残儿父母的染色体异常率为1.18%,与正常人群中的染色体异常率也有显著性差异。显示病残儿及其家庭成员中的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儿童病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当前优生优育政策实施的主要内容。如何预防和降低病残儿的出生:根据莱芜市651例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对本地区病残儿的病残分类,病因、遗传因素以及二胎病残的再发风险等有关优生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