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式充电,存在自放电,令电池久置失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通过光能转化为电能,即产即用,无法储存。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光可充电电池电极的相关材料储存的能量有限,且存在较大自放电现象,导致其储存的化学能无法稳定存在。提供一种低成本、安全可控、便携易操作的光辅助充电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能稳定储存光能和电能,几乎不存在自放电现象,在光照下,可降低充电电压0.74 V,节约充电电能29.1%。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着重介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CoO_2、负极活性材料复合石墨中试批量制备技术工艺、电极材料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情况,锂离子电池批量研制过程中的电池结构与安全性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问题以及电池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杨绍斌  蒋娜 《电池工业》2008,13(4):254-257
介绍了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水溶液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总结了近年来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采用不同化合物、不同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来提高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吴川  吴锋  陈实  王国庆 《电池》2000,30(1):36-38
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锂钴氧化物 ,锂镍氧化物和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特点 ,制备和改性方法作了介绍。并简介了纳米电极材料及其它正极材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指出今后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将朝着高比容量、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以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二元硫化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可能改进措施,重点介绍了硫化钛、硫化钒、硫化铌、硫化钼、硫化铁、硫化镍、硫化钨、硫化锡和硫化锆等9种最常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二元硫化物电极材料。对二元硫化物电极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性能和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具有高电压和高能量密度的一种新型电池,目前重量能量密度为100—115Wh/kg,平均工作电压3.6V。1995年日本锂离子电池的月产能力将达到350万只,估计2000年日本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基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原理,探讨了水基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LiMn2 O4、LiCoO2和LiFe0.5 Mn0.5 PO4/C,负极材料:钒的氧化物、活性碳(AC)、聚苯胺(PANI)及复合膜包覆型金属锂.归纳了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综述了使用不同电解液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出水基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恒温条件下,不同倍率的充电曲线模型。用该模型分别对0.4 C、0.5 C、0.6 C、0.8 C、1 C和1.2 C的充电曲线进行预测,充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与试验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4、0.63、0.8、1.24、1.22、1.13 min。实验表明,充电模型可用来预测不同充电电流的充电时间,为充电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寻求锂离子电池最佳充电制式的角度,定位了优化充电的范畴,即实现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回顾了优化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归纳为模型仿真优化、电流分段优化、恒流恒压改进优化等3类.阐述了不同充电技术采用的思路、方法、算法、模型及充电效果.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用Sn-Ni合金负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舒杰  程新群  史鹏飞 《电池》2004,34(4):235-237
以机械合金法制备了Sn Ni合金粉,并对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合金的颗粒度小到纳米级,团聚现象很明显,但它对合金电极循环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电极的热处理温度在200℃以下对电极的循环性能提高没有多大作用,而经300℃热处理2h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电极压制的压力对电极的循环性能有不同的影响,经5MPa压制的电极循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作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绿色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研发和应用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电极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的选择,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从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尖晶石型正极材料及富锂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研制具有高比能量、高安全性能、低成本、无污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晓燕  杨扬  王丹  张春明  何丹农 《电源技术》2016,(11):2257-2259
介绍了一类复合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AB_2O_4(A=Co,Zn,Ni;B=Mn,Co,Zn)。综述了该系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各种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总结和探讨,展望了该系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秋芬  黄英  缪娟 《电源技术》2011,35(8):1000-1004
锡基氧化物以其高的理论比容量、低成本、低毒性、宽广的实用性成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影响了电极的循环性能.从锡基氧化物的储锂机理、制备方法和改善锡基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锡基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结构和形貌、掺杂、制备锡基氧化物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忠  田文怀  李星国 《电源技术》2007,31(11):926-929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合金与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这类复合材料的主要种类,将其分为碳材料外包覆合金型复合材料、合金外包覆碳型复合材料及分子接触型复合材料等几类,介绍了每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它们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点.在几种复合方式中,碳材料外包覆合金型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循环性能有明显地改善,但是,可以负载的合金量有限.分子接触型的复合材料和合金外包覆碳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阻止合金颗粒的团聚,结构稳定,是有希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复合技术制备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技术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或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早就应用于锂二次电池中。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复合技术在制备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的进展。这些电极材料包括负极材料如碳基负极、锡基氧化物负极和新型的合金负极、以及无机和有机正极材料。复合的方法包括包覆、混合、沉积等。通过复合,提高了天然石墨的循环性能,降低了无定形碳在第1次循环的不可逆容量并改进了循环性能,改善了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明显提高了无机正极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循环性能,并使有机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达到可实用化的水平。随着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电极材料将不断诞生,其它类型锂二次电池的商品化将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7.
尹立辉  高俊奎  邱瑞珍 《电源技术》2005,29(11):716-718
采用电镀法在铜箔上制得了金属锡电极,用作锂离子蓄电池阳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首次充电(合金化)容量达到715mAh·g!1,首次放电(去合金化)容量达到632mAh·g!1,初次充放电效率为88.4",1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487mAh·g!1。实验发现,当电流密度大于160mA·g!1,电位范围为0.01#1.50V时,电解液在活性锡表面不发生还原反应,循环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CNH-1和DSJ-1两种型号的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浆料制作工艺,并测试了成品电池的性能。结果显示以CNH-1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池容量性能较好,以CNH-1和DSJ-1混合石墨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池电压性能较好,以DSJ-1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池容量和电压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电极结构参数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影响,基于实验结果以及一维等温电化学模型研究了电极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活性物质载量的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电极对其倍率性能、循环充放电性能和容量的影响。基于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一维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将不同厚度的电极的仿真放电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电极区域的电解质盐浓度、活性粒子表面锂离子浓度、电解液电势和过电势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厚度的电极的倍率性能、容量衰退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