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之际,云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地产生出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素养的文人,这些文人的有关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探讨这些时期云南文人的地理分布、文人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对于研究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总结历史经验,开发人才资源,搞好改革开放,实现富民兴滇,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汉晋时期,云南即已遍置郡县,与内地凝为一体.唐宋之际,云南为南诏、大理地方民族政权所据,中央对其实行羁縻统治,文化方面有成就者寥若晨星.元、明、清时全国一统,云南在政治、思想、语言、民俗等方面与内地的差异日益缩小,这种变化元代尚不太显著,此时云南首行科举制,中式进士仅6人,著书者也不多,而明清时期,各地文人则大量涌现,其中明文举人2732名(包括具体地区不明者32名),文进士260名,著书者241名,清文举人5697名(包括具体地区不明者23名),文进士682名,著书者795名,总计文举人8429名,文进士942名,著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历史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湖南社会习俗的演变是当时湖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观念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3.
“三教合一”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所形成的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文化现象。宋元时期的儒释道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以后,完成了从外部形态到精神实质的相融相摄。本时期的三教关系状态形成,既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以及三教人士的主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今临沂地区,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但在历史上,两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尤其是儒学人才众多,著述丰富,在全国地位突出,其影响数百年不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之临沂?仍大显身手.然而,这些垄断文化的大族南下,也带走了文化.从此临沂地区落后了.儒学在临沂一般群众当中留下的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等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临沂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酷的现实:一方面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明、古老的传统,一方面是落后的经济、原始的的荒山秃岭.儒学与临沂人是怎样一种关系?儒学的历史功过如何评说?今天应如何看待儒学文化的作用?请读《临沂人与两汉儒学》.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我国区域农业开发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高潮的形成,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思想文化层面而言,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发展、重农思想政策化、世界地理观和秩序观的转变以及兼容并蓄、功利务实、崇大尚多的秦汉文化风尚,对秦汉时期区域开发模式、进程和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才是云南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要求,在总结、完善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云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具体而言,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要树立科学的文化人才观;二是要搭建文化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三是要健全文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制度;四是要营造文化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五是要加大文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滇东北的经济在云南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出土的东汉孟孝琚碑曾经震动了考古界,被考古学家视为汉碑珍宝,在我国金石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又是著名全国的朱提银和朱提堂狼洗的产地。因之,具体考察该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对于了解当时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原王朝加强开发云南边疆地区的时期。秦统一六国以后,遂修筑  相似文献   

8.
儒学研究在台湾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儒学与新儒家哲学两大分支。传统儒学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也出现过十分明显的起伏变化,但总体而言,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而普遍的发展时期,其间两岸的政治对抗并没有影响传统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在台湾的存在以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甚至在一个阶段里,由于蒋介石个人的喜好和国民党当局从重塑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对传统儒学思想大加推崇,而将儒学思想与三民主义相比较而研究。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儒学只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体系而存在。在变化了的学术与社会环境里,其自身的存在形态与学术理路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而它与士林哲学的比较与融合过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思想相互交汇在台湾学术界的一个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9.
儒学的跨文化发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被人类社会认同,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典范.儒学在政治多极化中的和谐作用、经济全球化中的制衡作用、多元文化中的教育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从儒学的发展看儒学的价值,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儒学发展,对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学能否现代化”和“儒学是否能有第三期发展”应是同一的问题。先秦儒学是儒学的第一期发展;宋明理学是在儒学受到印度佛教冲击以后的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它适应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的要求,从而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说;那么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儒学可不可能有第三期发展?如果儒学能够有第三期发展,那么它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也就是儒学第三期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照我看“儒学第三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它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 ,在形式上也不断地完善。一般地说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阶段。一、先秦儒学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 ,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 :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克己复礼为仁”作为外在伦理规范 ,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 ;另一方面 ,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的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多民族省份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自然资源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内容广泛 ,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地区的实践情况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通过研究旨在说明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 ,同时它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联系。民族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发展相联系 ,并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样的民族文化建设才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境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是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形式的体现.二者的结合点,可从人道观、自然观、群体观、实践观、价值观、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经济观念、教育思想、社会理念、国际学说等方面寻找.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它本为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形成其独特的内容,又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直到五四运动,儒学受到猛烈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才宣告结束。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时期内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正由于古代的中华民族有着这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观念、共同的信仰,才能长久地凝聚在一起,保持长期的兴旺发达。所以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  相似文献   

15.
元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蒙古人初入中原,草昧初开,对儒学的重视,而儒学在当时已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蒙古统治者在契丹人,尤其是畏兀儿儒士的极力敬仰与推荐下,逐步为蒙古统治者所接受,遂出现了以“汉法治汉地”的策略。这一政策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了元代儒学的发展。有元一代,畏兀儿儒学发达,而且已掺杂了道家及禅宗的某些理论,当时还涌现出像廉希宪、合剌普华、安藏等一批著名的儒学名士,他们不仅自己修习儒学,而且积极推动蒙古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以促进儒学的发展。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畏兀儿官员,政治比较清明,对元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记远 《学术探索》2002,(5):119-12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央王朝对云南的民族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羁縻政策 ,经济上的轻徭薄赋和屯田政策 ,文化上的教化政策。但也有几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部分统治者对以绥抚、教化为特征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调整 ,但却造成这一地区局势的动荡。这说明羁縻政策、轻徭薄赋、屯田政策、教化政策的制定、实行是符合当时云南的实际情况的 ,因而对当时云南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世界,职业体育运动呈现出高度商业化和高度专业化的特征,通过具体运作和推广体育赛事的途径,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职业体育发展水平越高,其社会的体育消费能力越强,这两者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职业体育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本文则注重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来论述职业体育运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的岭南建筑陈泽泓清代康、雍、乾时期,是岭南古代建筑取得灿烂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岭南建筑,在种类上得到空前的扩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地方特色渐趋明显,从一个角度透视了这一时期岭南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一、城镇建设(一)原有城市城区突破...  相似文献   

19.
宋明时期儒学书院与佛教寺院的"阵地争夺战",其实质是传统儒学与佛教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在"佛老之营遍天下"的不利局面中,朱熹率门下弟子,以各地书院为阵地,全面开展了重新诠释和再造儒学经典的运动,他们创造性地将书院的"旗帜"插到各地的佛教寺院中,将佛教的圣殿和讲堂演变成为传播儒学的杏坛.为了回应争消弥这种冲突,佛教学者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这就继儒学的"援佛入儒"之后出现了佛学理论的"援儒入佛".儒佛两家的这种理论上的互"援",就为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学,和代表外来文化的佛教从相互冲突、排击而最终走向相互吸收,促进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考据学是清代儒学的生长点,因为在清文化专制政策下要复兴古代儒学的宗旨,只能从整理儒家经典着手。考据不是目的,但在当时文字狱的社会环境下,手段成为目的。考据学者正是从儒家经典中挖掘儒学的意蕴,致力于儒学的再整理,矫正了宋明理学的弊端,从而挽救了儒学。如果说汉人的精神家园是经学、隋唐是佛学、宋明是理学,那么清人的精神家园就是考据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