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导引对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导引治疗,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血清5-羟色胺(5-HT)及褪黑素(MT)含量、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PSG睡眠参数(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PDQ-39评分以及血清5-HT、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PDQ-39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G睡眠参数(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5-HT、MT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导引能够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SW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SW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2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睡眠卫生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刺申脉、照海、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予安慰针刺,均治疗8周,第1~4周隔日1次,每周3次;第5~8周隔2 d 1次,每周2次。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体动记录仪(ACT)客观睡眠指标(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入睡后觉醒时间)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早-晚问卷(ME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次数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P<0.01,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观察组随访1、3个月MEQ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MEQ评分均...  相似文献   

3.
叶小芳  林丽红 《新中医》2022,54(8):81-84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枣仁安神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及入睡潜伏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高于对照组84.3%(P<0.05)。治疗后,2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入睡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低于对照组19.6%(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脐四边穴”对慢性失眠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8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5例)。观察组在常规取穴(百会及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的基础上配合“脐四边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一周6次,共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治疗前后Beck焦虑量表(BAI)、Beck抑郁量表(BD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并应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T)、睡眠效率(SE)、实际总睡眠时间(T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和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I、BDI、FSS和E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AT较治疗前降低(P<0.05),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神法针刺对原发性失眠(PI)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剔除1例)。观察组于百会、神庭、四神聪,双侧本神、神门、内关、三阴交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于非效穴行浅刺治疗。均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验(DST)、连线测验(TMT)-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14 (FS-14)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对观察组PSQI评分和MoCA总分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期,观察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及DST-倒背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TMT-A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1),PSQI、FS-14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观察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及DST-倒背评分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复式补泻针刺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PSQI和NIH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靳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式补泻针刺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PSQI评分、AIS评分、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AIS评分、NIHSS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明显升高,夜间觉醒次数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结论:采用复式补泻针刺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PSQI和NIHS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神门、百会、照海、三阴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头穴取伏象头、伏脏上焦、伏脏中焦、思维等,飞针直刺后行震颤手法。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相关参数[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时间(WASO)、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相(REM)与非快速眼动睡眠相1、2、3和4期时间占TST的百分比,即REM%、N1%、N2%、N3%],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CP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除睡眠质量外,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C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TST、SE%、REM%、N3%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两组SOL、W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步阶梯原则针灸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BPD)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脾两虚型缓解期BPD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采取健康教育,服用碳酸锂缓释片与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三步阶梯原则针灸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统计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夜间觉醒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PSQI、S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睡眠总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效率均较治疗前升高,夜间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际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眼针结合靳三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眼针结合靳三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各项评分降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结合靳三针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具有更优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孙慧静  陈凌  黎斌 《新中医》2022,54(8):57-6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SQI、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潜伏期(SL)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睡眠总时间(TS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觉醒次数(AT)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SL短于对照组(P<0.05),TST长于对照组(P<0.05),AT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验证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次1mg,每日一次,睡前口服,共4周;针刺组给予“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一共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PSQI量表和ISI量表得分。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中针刺组PSQI和ISI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2、4周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和ISI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能显著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等,留针30 min,揿针穴取心俞、胆俞,留针2 d;针刺后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R-DLPFC)行1 Hz、80%运动阈值(MT)rTMS刺激,每次30 min。对照组予假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取穴、操作同观察组。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每周3次;rTMS每日1次,每周连续5次,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清热安神方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用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用疏肝解郁清热安神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ISI评分、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均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5-HT、GABA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清热安神方能够调节5-HT、GABA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曾芳芳  余丽红  王丽君 《新中医》2021,53(20):156-160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多巴胺(DA) 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88 例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失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2 组均予常规治疗方案与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予助阳通气方穴位贴敷和针刺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1 d 与治疗4 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多导睡眠检测结果、血浆DA 含量以及治疗4 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 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PSQI 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5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睡眠总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缩短或减少(P<0.01),观察组睡眠总时间多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浆DA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DA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在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显著,下调DA 含量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针刺配伍腧穴和单穴在对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参数影响的差异。方法 使用中央随机系统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3个临床中心门诊和住院的144名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配伍组、单穴组、非经非穴组,接受不同针刺治疗。3组所有参与者接受5周共25次针刺治疗。所有原发性失眠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天22:00至第2天6:00进行多导睡眠检测,并完成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结果 共纳入128名参与者,3组的基线期特征具有可比性。配伍组与单穴组PSQI和AIS评分、多导睡眠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 <0.05)。与单穴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配伍组PSQI评分显著改善(P <0.01),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显著增加(P <0.01,P <0.05),但AIS评分、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配伍腧穴可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调整睡眠结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单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项针疗法与传统针刺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以针刺项部腧穴为主并通以脉冲电流,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PSQI疗效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及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安神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80 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疏肝安神汤治疗。2 组持续治疗4 周。比较2 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图参数以 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并统计2 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 72.50%(P<0.05)。治疗后,2 组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较治疗前升高,睡眠潜伏期时间及觉醒时间较治疗前 降低(P<0.05);且研究组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时间及觉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NE、GABA、5-H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PSQI 评分、各项中医证候评 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PSQI 评分、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 “少阳为枢”理论运用疏肝安神汤治疗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型失眠效果显著,能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睡眠 质量,缓解失眠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以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取百会、神庭、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采用wActiSleep-BT无线睡眠监测仪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及随访实际睡眠总时长(TST)、睡眠率(SE)及睡眠觉醒次数(S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SE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随访时SE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A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及随访时SA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刺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组方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30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基础睡眠健康宣教。针刺组采用针刺调神组方治疗,穴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假针刺组采用非有效穴浅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入睡前觉醒量表(PSAS)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及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PSAS各项评分及总分,HAS评分均下降(P<0.05,P<0.01);假针刺组治疗后PSQI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PSAS认知觉醒评分均下降(P<0.05)。针刺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PSAS各项评分及总分,HAS评分均低于假针刺组(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GABA含量升高(P<0.05),针刺组治疗后血清GABA含量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调神组方可明显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状况及过度觉醒状态,上调血清GABA含量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评价针刺联合香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气滞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分别给予艾司唑仑片、针刺结合香附汤加减,疗程均为1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含量;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期间脱落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ESS、PSQI、HAMA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睡眠总时间(TST)和睡眠维持率(SE)升高(P<0.05);觉醒时间(AW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S1降低(P<0.05),S2,S3+4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LH和FSH含量明显降低(P<0.05),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7%(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香附汤加减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气滞证患者的睡眠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