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40-4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15例使用西医康复疗法,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5例使用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疗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安全可靠,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等,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我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为12.0%-74.1%[1-2]。笔者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本文选取肩手综合征的Ⅰ期患者40例,进行了针刺疗效的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分组80例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病人,并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40例。1.2一般资料40例针刺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9天,最长30天。40例穴封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8天。针刺组脑出血8例,脑梗塞32例;穴封组脑出血10例,脑梗塞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35例随机分为2组。综合组18例采用针刺配合TDP神灯灸疗并结合康复训练及物理康复治疗,康复组17例仅予康复训练及物理康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4.44%,康复组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改善优良率综合组为83.33%,对照组为41.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曹丽娟  谭琰  周炜  李源  胡海  刘倩  何玉伟  谭双  陈紫微 《针刺研究》2020,(8):657-661+666
目的:比较套针循经针刺法与常规毫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肩中俞、肩外俞,每周治疗5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套针循经针刺,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上肢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结束后、随访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V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01,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水肿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上肢VAS评分、患肢水肿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01);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7%(26/39)、随访时总有效率为74.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疗法(肩宁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K、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3%。结论: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2例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火针点刺所选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数据、VAS评分及偏瘫侧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前后各项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偏瘫侧手部肿胀的效果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和常规针刺对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都有效果,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电针和温针灸两种针灸方法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研究1组行温针灸治疗,研究2组行电针治疗,对两组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研究2组(P <0.05);治疗后研究1组和研究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1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研究2组。结论:电针和温针灸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更好,更适合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患肢手肿胀疼痛和肩部疼痛,使肩手运动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浮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水肿程度评分表及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谷穴斜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合谷穴斜刺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20d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合谷穴斜刺和常规针刺法均可缓解肩手综合征Ⅰ期所致水肿,增加活动度,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但合谷穴斜刺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观察组给予温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78.05%,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χ2=0.3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2,2.95,5.37;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温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电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相似,但是温针法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肿胀,且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肩部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评分(FMA),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及VAS评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常规西药对症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祛痰消肿、舒筋活络之中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治疗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舒筋活络洗剂浸浴患肢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评定患侧肩关节疼痛状况。结果: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洗剂治疗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中风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中风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9.
陈静  曹辰虹  张妍 《天津中医药》2013,30(7):407-409
[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针法,B组采用运动针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疼痛积分?肿胀程度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结果] VAS疼痛积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积分及ADL积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 B组积分明显高于A组积分(P<0.05),肿胀程度积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B组积分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运动针法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肢体肿胀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洪燕 《江苏中医》1999,20(8):3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