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冀建斌 《新中医》2017,49(12):210-212
<正>周正华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大瘕泄、肠风下血、休息痢、赤沃等范畴。周教授擅长中医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其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外科痈疡范畴,临床上内外兼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痈疡论之源1.1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痈从临床症状上,肠痈表现与溃疡  相似文献   

2.
特内痈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文虎 《山西中医》1989,5(5):24-25
笔者从内痈观点出发,探索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论治。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具备祖国医学关于外科总的发病机理的内涵: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隔,脏腑失和。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是这一系列病理变化产生的临床表现。“痢之红白”和“疖之脓血”,具有痈疡的内在联系,论治时,可活用痈疡  相似文献   

3.
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与内痈发病十分相似,治疗上可汲取中医外科治痈的宝贵经验,从"内痈"入手,分期论治,宏微相参,病证结合,配合中药局部灌肠,收效颇丰,并附病案举隅。  相似文献   

4.
内外科治疗方法互参巧治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内外科治疗方法互相借鉴,可以产生新的理论与治疗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重点介绍了益气养阴方法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内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内疡(痈)”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疡”学说,溃疡性结肠炎的“脾虚肠痈”论,启迪思路,以期发展中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马明弦  鱼涛  索永斌 《陕西中医》2007,28(2):183-184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从痈论治”理论。方法:根据祖国医学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论述。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内痈。提示:清肠解毒,祛腐排脓,化瘀生肌之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姜树民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姜教授认为该病以湿热为本,亦责之脾虚,多与饮食、情志等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与"痈"类似,故常常"以痈论治",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并嘱患者调畅情志,配合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与结肠癌变有一定关系,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从内痈探讨,归纳了溃疡性结肠炎治则治法,并采用中药方剂内服联同灌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多以结肠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符合中医内生痈疡的理论。本文从清利湿热解毒消痈、通腑泻浊解毒消痈、行气活血解毒消痈、益气健脾解毒消痈、温肾固涩解毒消痈5个方面分别论述其证治。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从痈论治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多以结肠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中医内生痈疡的理论。本文从清利湿热解毒消痈、通腑泻浊解毒消痈、行气活血解毒消痈、益气健脾解毒消痈、温肾固涩解毒消痈5个方面分别论述其证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内痈理论治疗活动期湿热毒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活动期湿热毒证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痈论治,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肠镜表现及炎性因子(IL-2、IL-6、TN...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的蒙医研究进展。方法:基于蒙医学文献汇总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法治则以及丰富的治疗手法和经典方剂。结果:蒙医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历史悠久,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丰富的治疗手法和经典方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有规范的蒙医学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法治则以及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为提高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经典处方和外用手法。  相似文献   

12.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中医各家治疗各有特色。笔者在临床中以痈论治胃溃疡,以"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治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虹  张海鸥 《新中医》2021,53(1):205-207
从研读李东垣相关著作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阴火理论有诸多共通之处。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阴火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特点,并分析了阴火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病位、病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层层推进,在治疗原则上当权衡标本缓急、正邪轻重、正治反治,在治法上应以甘温升阳为主,以甘寒、苦寒泻火为辅,参用风药发散。认为运用阴火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肯定的疗效及临床运用的价值,阴火理论或可成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王邦才教授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行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运用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从痈论治理论依据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本病病因复杂,治愈难度  相似文献   

15.
李薇 《北京中医药》2014,(9):664-666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关节炎、皮肤结节等肠外表现,张燕生教授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为"肠痈"范畴,从"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按照痈之初起、成脓、溃后3个阶段,分别采用消、托、补法分阶段治疗,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臀痈的辨证论治颇为周详,设有“臀痈专篇”论述,“臀痈看法”、“臀痈治法”等在其他篇中亦有阐发。其治则方药严谨精当,成为后世论治臀痈的典范。今就《外科正宗》对臀痈的辨证论治作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病本在于脾虚,病标为湿毒壅滞;其"疡"之临床表现与外科疮疡相吻合,治疗可采用《外科正宗》疮疡之"消、托、补"之治法。《外科正宗》中的分期论治、顾护脾胃、慎用寒凉,疏通调补气血等疮疡治则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思想治疗胃溃疡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多因郁热内生所致,并且与脾胃素虚密不可分,将外科"消、托、补"之法融入本病治疗,针对选择一些具有保护胃黏膜,抑杀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等药物组成方药,治法以消痈生肌、平衡中焦为主。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为标;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肾密切相关。活动期为湿热蕴肠,气血阻滞,大肠传导失司,肠络受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缓解期为脓疡溃后,正气亏虚:故纳入"内痈"论治。活动期治以消、托法,缓解期以补法为主。总结张教授从"内痈"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并归纳常用方药、药物加减及灌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