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便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便秘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通过对375例妊娠期便秘的孕妇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1~3个疗程,120例妊娠期便秘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指导饮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不适感,停药后大便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第1疗程与第2疗程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第2疗程与第3疗程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375例便秘的孕妇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三个疗程后,显效299例(79.7%),有效66例(17.6%),无效10例(2.7%),总有效率97.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便秘,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口服益生菌即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维持缓解作用,比较美沙拉秦与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维持缓解期UC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观察78例活动期UC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患者,给予美沙拉秦钠或口服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疗程为1 a.结果 治疗1年末,口服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组维持缓解率为69.44%,复发率为30.56%;美沙拉秦组维持缓解率为72.22%,复发率为27.78%;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缓解期UC维持缓解有较好的疗效,与美沙拉秦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Hp相关性胃炎患者11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Hp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分别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确诊为CFC的16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患者实行调整饮食结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不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其余治疗均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物质(SP)水平为(52.8±8.3)pg/ml,高于对照组的(43.7±6.5)pg/ml,观察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为(13.6±0.9)pg/ml,低于对照组的(17.3±1.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改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017年2-12月期间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观察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6.41±1.05)mmol/L、(8.08±1.02)mmol/L和(5.75±0.61)%,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8.58±1.18)mmol/L、(9.76±1.24)mmol/L和(6.9 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人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黄埔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全部实行签约服务,干预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BG、PBG、HbA1c、TC、TG、HDL-CH、和LDL-CH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分析,干预组FBG(-0.97±2.44)mmol/L、PBG(-2.31±4.95)mmol/L、HbA1c(-1.20±1.78)%、TC(-0.59±1.35)mmol/L、TG(-0.44±1.35)mmol/L和LDL-CH(-0.15±1.40)mmol/L,而对照组FBG(0.10±2.12)mmol/L、PBG(-0.88±4.33)mmol/L、HbA1c(-0.59±1.71)%、TC(-0.06±1.12)mmol/L、TG(0.05±1.64)mmol/L和LDLCH(0.20±0.71)mmol/L,干预组生化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效果明显,值得长期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腹泻伴发热患儿(年龄2~8岁)为研究对象。患儿先按入院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各114例。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患儿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干预前腹泻持续时间、体温及各腹泻原因的患儿例数数据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酵母菌组显效67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4.2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显效82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2.47±0.48)d,腹痛缓解时间(4.66±1.26)d,腹泻缓解时间(3.63±0.63)d,呕吐缓解时...  相似文献   

8.
田卫红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19-1421
目的探讨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与对照组的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其中A组53例,B组52例,C组52例,D组53例。A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口服;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瑞巴派特口服。四组所用药物除瑞巴派特用药为28天外,其余药物均为14天。疗程结束后均停用所有药物并记录胃肠道症状评分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于三联疗法停药4周后观察各组HP根除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B组、C组、D组HP根除率分别为55.77%、78.43%、74.51%、9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D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分别为(4.58±0.42)、(2.32±0.38)、(2.41±0.39)、(1.05±0.28)分,均较治疗前的(6.68±0.72)、(6.59±0.69)、(6.70±0.64)、(6.63±0.67)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9.62%、7.55%,明显低于A组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第七天及三联疗法疗程结束时菌群失调发生率分别为28.30%、39.62%,明显高于B组、C组、D组的7.69%、15.38%、11.54%、17.31%、3.77%、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瑞巴派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菌群失调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诊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患者5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6例,联合治疗组28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联合治疗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液pH、静脉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治疗后进行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再次进行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胃液pH、静脉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无显著差异,常规组治疗后胃液pH为(4.62±0.70),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6.37±0.95),静脉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43.57±14.17)mg/L、(49.29±16.74)μg/L和(38.22±22.06)ng/L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26.76±8.21)mg/L、(24.67±9.48)μg/L和(27.35±12.60)ng/L(P均<0.05);常规治疗组治愈率为35.62%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60.98%(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2.44%(P<0.05);常规治疗组的根除率为38.56%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82.23%(P<0.05)。结论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胃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和根除率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