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湿排粉煤灰和电石渣的化学成份及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业废渣处理后,具有很高的活性,能生产425粉煤灰水泥,对利用湿排粉煤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电石渣改性湿排粉燥灰生产砌筑水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隧道窑内 90 0℃煅烧 3 0分钟 ,用电石渣对湿排粉煤灰进行改性 ,使湿排灰活性有较大提高 ,进而采用此种改性粉煤灰生产砌筑水泥 ,当改性灰掺量达到 80 %时仍能满足生产 2 2 5号砌筑水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湿排粉煤灰在水泥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湿排烘干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与需水量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综合考虑粉磨时间对湿排烘干粉煤灰粒度分布、活性指数及电耗成本的影响,确定湿排烘干粉煤灰的粉磨细度为550m2/kg;湿排烘干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会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的延长及抗折、抗压强度下降;但通过不同掺量的湿排烘干粉煤灰,可以生产不同强度等级的复合硅酸盐水泥;生石灰与水泥激发剂的叠加作用可以显著激发湿排粉煤灰的潜在活性(活性指数可达140%),湿排粉煤灰的复合活化剂的适宜配比为:生石灰35%~40%,复合激发剂2.0%。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的湿法分选研究宋冬生,黄风英,方春霖,王海丰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1前言目前,我国干排粉煤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温排粉煤灰、特别是灰场湿排粉煤灰由于其均匀性差、含渣量高、细度粗等缺点,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仅局限于填方、路基等工程。针对我省主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石渣和湿排粉煤灰试生产活性混合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粉煤灰在水泥生产上主要用于代替粘土质原料配料和作为混合材使用。但由于许多电厂为了便于贮运,都采取干收湿排或湿收湿排的方法,将粉煤灰用水冲至贮灰场,造成粉煤灰的水分含量偏大,难以直接使用。在烘干过程中的干灰由于密度较小,浓度较大,收尘问题很难解决,给湿排粉煤灰的利用带来了难题。另外由于粉煤灰质量不稳定,尤其含碳量波动较大也直接影响了粉煤灰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犤1犦。电石渣是化工厂的副产品,其颗粒较均匀,80%左右的颗粒在0~2mm范围,流动性较差。电石渣的原始水分通常为80%~90%,经陈化后水分在30%左右,长时间堆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磷渣与石灰石复合比例和复合掺合料取代粉煤灰的质量比对C30和C5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渣与石灰石复合取代粉煤灰可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复合掺合料部分或完全取代粉煤灰,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均与基准混凝土相当,甚至略高于基准混凝土;取代50%粉煤灰,且复合掺合料中磷渣掺量为60%,各强度等级的复合掺合料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均高于基准混凝土,但随粉煤灰取代量增大,复合粉中石灰石粉掺量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宝钢电厂发电机组改造后,收尘器集灰量加大、湿渣全部干排变成炉底渣.本文介绍了分选装置的选择及现场安装、组织生产及技术的质量情况,并试验了分选装置安装以来粉煤灰分选灰的粗、细灰的各个质量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前 ,提高湿排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掺量是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的热点[1] 。采用我们研制的粉煤灰固化剂与 80 %以上的湿排粉煤灰混合 ,并用半干法成型经常温常压养护 ,可制成高掺量粉煤灰固结材料。本文重点介绍该固结材料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单轴强度、三轴强度和抗剪强度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屑利用率低的问题,制备了石屑湿喷混凝土,研究了石屑取代量(石屑对机制砂的取代量)、砂率及粉煤灰掺量对湿喷混凝土工作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石屑取代量可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但石屑的取代量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越明显。与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相比,石屑湿喷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砂率和粉煤灰掺入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屑湿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当喷射混凝土砂率为55%、粉煤灰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石屑湿喷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对石屑应用于湿喷混凝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湿排粉煤灰在粉煤灰中的利用率,本文对湿排粉煤灰采取预水化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水化湿排粉煤灰和干排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以及收缩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预水化湿排粉煤灰,可有效激发湿排粉煤灰的早期活性、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抑制混凝土收缩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为湿排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大量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