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12个镧系高氯酸盐的高熔点双(正-辛基亚砜)乙烷(α-BOSE)络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谱和电子光谱等研究证实,络合物组成为:Ln(ClO_4)_3(BOSE)_3·nH_2O(Ln=La、Sm、Gd、Ho、Tm、n=0;Ln=Ce、Pr、Nd、Eu、n=2)和Ln_2(ClO_4)_6(BOSE)_5·4H_2O(Ln=Dy、Er)以及Yb(ClO_4)_3(BOSE)_2·2H_2O。络合物中的BOSE均通过>S=O基团的氧原子与镧系离子结合。随镧系离子半径减小,络合物的配位数、共价参数和热稳定性等均有减小倾向。  相似文献   

2.
稀土与不同端基直链聚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其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分别与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EO_2Me_2)和一缩二乙二醇-二-(邻甲氧基苯基)醚[EO_2(MeOP)_2]形成的两系列17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NMR表征,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_3(ClO_4)_9(EO_2Me_2)_5·18H_2O(Ln=La,Pr,Nd)和Ln(ClO_4)_3EO_2Me_2·8H_2O(Ln=Sm,Eu,Gd,Tb,Dy,Ho,Er,Yb,Y)及Ln(ClO_4)_3EO_2(MeOP)_2·6H_2O(Ln=La,Pr,Nd,Eu,Gd).讨论了它们的NMR及光谱等性质,研究了不同端基直链聚醚对配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铁和锰的双核配合物在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在化学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可能做为催化剂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以氯醌酸二价阴离子为桥联配体的Fe(Ⅲ)双核和Mn(Ⅱ)双核配合物:[Fe_2(phen)_4(μ-CA)](ClO_4)_4·2H_2O(1)和[Mn_2(phen)_4(μ-CA)](ClO_4)_2·3H_2O(2)(phen=1,10菲咯啉;CA=氯醌酸二价阴离子)。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及磁性等测定,对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在THF介质中合成了2:1型固体配合物2EuCl_3·DCH-24-c-8·2THF·2H_2O和4:3型团体配合物4SmCl_3·3(18-c-6)·4H_2O及4YbCl_3·3(18-c-6)·4H_2O。在氩气氛中用锂-萘使Ln~(3+)还原,制得了三种相应的二价稀土氯化物与DCH-24-c-8和18-c-6的固体配合物2EuCl_2·DCH-24-c-8·2H_2O、4SmCl_2·3(18-c-6)·4H_2O及4YbCl_2·3(18-c-6)·4H_2O。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还原性实验及偏光显微镜下的光性研究不但证实了冠醚与稀土离子的配位作用,而且说明Ln~(2+)及Ln~(3+)的冠醚配合物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d(ClO_4)_3·4phP=O·C_2H_5OH配合物,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它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此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75(61)A;b=15.003(15)A;c=18.697(15)A;α=85.44(7);β=78.49(24)°;γ=83.13(26)°;V=3671.2A,分子由99个非氢原子组成,实际上分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配阳离子[Nd(ClO_4)_2·4phPO]~+;阴离子ClO_4和溶剂合分子C_2H_5OH配阳离子的钕与八个氧配位,四个氧来自双齿配位的ClO_4,四个氧来自四个ph_3PO,八个配位氧组成三角十二面体。 中性膦(磷)类化合物包括(RO)_3P=O和R_3P=O是一类重要的萃取剂。工业上已应用的TBP和TOPO都属于这一类。为了研究这类萃取剂在不同底液中萃取行为之所以不同的内在因素,我们制备了不同希土盐类与三苯基氧膦的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结构测定。已知的中性氧膦希土配合物中进行过结构测定的有Ce(NO)·2phP=O、Nd(NO)_2·2php=O·C_2HOH、La(NO_3)_3·3php=O·C_2H_5OH·CHCl_3和Nd(NCS)·4php=O。这些配合物晶体及分子结构各异,这表明了三苯基氧膦在形成配合物时的复杂性。本文报导的Nd(ClO_4)·4phP=O·C_2H_5OH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即[Nd(ClO_4)_2·4phP=O]~+外界的ClO_4和溶剂合分子。这在中性配体与高氯酸希土形成的配合物中时有发现。已知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定了三元体系 Ln(ClO_4)_3—4-ClCH_2COA_p—H_2O(Ln=La,Sm,Er)存30℃时的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的折光指数曲线图.体系的溶度曲线和折光指数曲线均由四支组成,分别与4-ClCH_2COA_p、Ln(4-ClCH_2COAp)_3(ClO_4)_3·nH_2O(Ln=La,n=7;Sm,8;Er,4)、Ln(4-ClCH_2COAp)_2(ClO_4)_3·nH_2O(Ln=La,n=7;Sm,6;Er,4)和 Ln(ClO_4)_3·nH_2O(Ln=La,n=8;Sm,9;Er,6)相对应,两类配合物均为固液异组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合成并培养了甘氨酸镨(或钐)配合物单晶,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式可用Ln(Gly)_2·Cl_3·3H_2O表示(Ln=Pr,Sm;Gly为甘氨酸)。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其结构式为(Pr_2Cl_2(Gly)_4(H_2O)_6]·4Cl,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Z=2,晶胞参数为:a=1.0055(2),b=1.4619(3),c=1.0041(2)nm,β=102.09(1)°。每两个中心Pr~(3+)由两个甘氨酸羧基桥联成双核配合物。Pr~(3+)还与一个甘氨酸羧基双齿配位,再与3个O(H_2O)和一个Cl配位。Pr~(3+)的配位数为8。配位多面体由两个三角十二面体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以邻苯二甲酸二价阴离子为桥基的3个新型的环上含4个锰(Ⅱ)离子的十六元大环配合物。化合物的组成用元素分析确定,并用IR、磁天平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Mn_4(μ-Phth)_2(bpy)_8](ClO_4)_4·3H_2O的晶体结构,空间群,a=14.276(6),b=14.369(9),c=15.54(1),α=70.22(5)°,β=61.73(6)°,γ=66.38(5)°,Z=1.对[Mn_4(μ-Phth)_2(bpy)_8](ClO_4)_4·3H_2O和[Mn_4(μ-Phth)_2(Phen)_8](ClO_4)_4·2H_2O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量(4—300K),用最小二乘法可使其实验值与从自旋Hamilto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很好拟合,求得J=0.53cm~(-1)(bpy)和J=0.23cm~(-1)(Phen)。表明Mn—Mn间有弱的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磁化率、热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新合成的7种μ_3-氧桥三核锰(Ⅲ)Schiff碱配合物:Mn_3O(bzaea)_2(C_2H_3O_2)_3、Mn_3O(bzaea)_2(C_2H_3O_2)_2(NCS)、Mn_3O(bzaea)_3ClO_4·2H_2O、Mn_3O(bzaea)_2(C_2H_3O_2)_2Br、Mn_3O(bzaea)_3I·2H_2O、Mn_3O(bzaea)_2(C_2H_3O_2)_2NO_3和Mn_3O(bzaea)_2(C_2H_3O_2)_2BPh_4·3H_2O(其中bzaea~(2-)是三齿Schiff碱2-(β-羟基乙基-亚胺)-4-苯基-丁酮(4)的负二价阴离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0.
镧系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14种镧系高氯酸盐及硝酸盐分别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记为EO_2(HOP)_2,EO=ethylene oxide,HOP为邻羟基苯基)形成的新配合物,确证组成为Ln(ClO_4)_3·EO_2(HOP)_2·nH_2O(Ln:La-Eu,n=10,Ln:Gd,Dy-Tm,Y,n=7),La_3(NO_3)_9·(EO_2(HOP)_2)_2·3H_2O及La(ClO_4)_2·EO_2H(OP)_25H_2O。文中研究了配合物红外,紫外、~1HNMR谱及~(13)C纵向弛豫时间T_1等,并讨论了共存阴离子、溶剂及配体不同端基对成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EBO3中Ce3+和Bi3+对Sm3+光致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紫外光(UV)激发下,系统地研究了REBO_3(RE=La,Gd,Y)中Sm~(3+),Ce~(3+)和Bi~(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其发光强度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e~(3+)、Bi~(3+)均可敏化LaBO_3中Sm~(3+)的发光;而在GdBO_3和YBO_3中,只有Bi~(3+)能敏化Sm~(3+)的发光,Ce~(3+)猝灭Sm~(3+)的发光.本文还探讨了三种基质中Sm~(3+)发光浓度猝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Bi3+敏化的SrSiO3:Eu3+,Bi3+发光体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出一种新的发光体SrSiO3:eU^3^+,Bi^3^+。研究了激活剂Eu^3^+与敏化剂Bi^3^+浓度变化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实验发现,组成为Sr0.817Li0.0915SiO3:Eu^3^+0.075,Bi^3^+的发光体其发光强度最大。给出了发光体SrSiO3:Eu^3^+,SrSiO3:Eu^3^+,Bi^3^+的激发光谱与发光光谱;测定了发光体的X射线粉...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对镧系离子(Nd~(3+),Ho~(3+),Er~(3+))与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酮-5(PMTFP)和二安替吡啉甲烷(DAM)水-乙醇溶液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制备钕的相应配合物的元素分析证实: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的组成比为Ln~(3+):PMTFP:DAM=1:3:1。计算了相应配合物超灵敏跃迁的光吸收振子强度,并图示了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了固态钕的三元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 镧系离子(Ln~(3+))同DAM和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等β-二酮以及Ln~(3+)与PMTFP和三辛基磷氧化物(TOPO)的三元配合物的研究已有报导。本文报导了Ln~(3+)(Nd~(3+)、Ho~(3+)、Er~(3+))-PMTFP-DAM体系中的超灵敏跃迁现象与配位作用,以及Nd(Ⅲ)-PMTFP-DAM配合物的合成、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CPCF模型, 本文给出LaOX: Eu~3(+)(X~-=Cl~-, Br~-, I~-)和Ln0Cl:Tb~(3+)(Ln~(3+)=La~(3+), Gd~(3+), Y~(3+))系列磷光体的配位场微扰能级, 并对其液氮及液氦温度下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归属. 结果表明: (1)DSCPCF微扰能级与实测光谱较好吻合; (2)随着基质阴离子(Cl~-→Br~-→I~-)或阳离子(Y~(3+)→Gd~(3+)→La~(3+))离子半径增大,电负性降低, 晶场参数B_m~k呈增大趋势; (3)配位场微扰导致的电子云膨胀效应与DSCPCF模型的特征参数——配体有效核电荷Z_j~*及键电荷qi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4)与PCF模型相比, DSCPCF模型使B_m~k的计算结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由于银,铜簇合物有助于催化理论的研究,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它们的合成方法、成簇规律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许多探索。本文报道了[Me_4N]_6[Ag_6[S_2C=C(CN)_2)_6]·H_2O(Ⅰ)、[Et_4N]_4[Cu_8(S_2C=C(CN)_2)_6](Ⅱ)和[Me_4N]_4[Cu_5Ag_3(S_2C=C(CN)_2)_6]·H_2O(Ⅲ)的化学合成,化合物(Ⅰ)和(Ⅱ)的晶体和分子结构,以及从化合物(Ⅲ)的ICP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它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波长、温度及表面处理对n-InP光脉冲暂态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波长对时间常数无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 峰值下降, 衰减变快. 讨论了表面处理的影响, 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必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不同电位及不同光强下, n-InP在Fe~(3+)/Fe~(2+)溶液中的复阻抗图, 从一个等放电路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了拟合, 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EHMO法计算四核簇离子S_4~(2+)、Se_4~(2+)、Te_4~(2+)、Bi_4~(2-)、Sn_4~(2-)和Ge_4~(2-)的电子结构。讨论了平面正四边形S_4~(2+)、Se_4~(2+)、Te_4~(2+)和Bi_4~(2-)簇离子与蝴蝶形四核原子簇在成键性质上的不同。比较Sn_4~(2-)、Ge_4~(2-)簇离子与P_4、As_4原子簇电子结构的差别,分析Sn_4~(2-)和Ge_4~(2-)稳定性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Ln3+(Nd3+,Ho3+,Er3+)-1-苯基-3-甲基-4-二氯乙酰基毗唑酮-5(HPMDCP)-二安替吡啉甲垸(DAM)体系乙醇,水溶液的分光光度法研究及对固态钕配合物的元素分析证实:三元配合物的组分比为Ln3+:HPMDCP:DAM=1:3:1,研究了钕的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计算了相应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的振子强度,并讨论了振于强度的增值与配体数目的关系及振子强度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Ca3La3(BO3)5中Eu3+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紫外光激发下,Ca_3La_3(BO_3)_5中Eu~(3+)的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与组成、结构的关系.发现Eu~(3+)在此基质中可能不止一个发光中心;Eu~(3+)自身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四极-四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