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掌握呼出吸入之机,善调升降肺系的全部功能在于肺气.肺气一主宣发,一主肃降.宣发者有升发、熏蒸、四布之意.肺喜疏宣,而恶郁闭.肃降者有清静、通降、下行之意.肺之有喜肃降而恶上逆之性.二者功能并行不悖,共为肺气之机.若肺气应宣而反闭,应降而反逆,则可出现腠理闭塞,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逆上气,痰声漉漉等症.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肺气宣降二者功能失常,虽可同病相连,但非等量齐观.如寒邪束肺而见憎寒发热、汗闭肤干、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等症,病机表现则以肺气失宣为主,治当宣肺透邪.若痰阻气道,热邪闭肺而见咳嗽、气喘、喉(?)、喉痹者,则以肺气失降为主.治当肃肺泄热.宣发肺气法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前者适用于风热闭肺,后者适用于风寒束肺.通降肺气法常用的有降气肃肺法和通腑肃肺法两种.前者有降逆平喘之功,后者有祛痰泄热之效.临床在运用宣通二法时,紧紧把握小儿“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时刻注意“宣肺应温清有度,肃肺须通降毋过”.尤其考虑到风温之邪传变最速,要在及早投入清气药,以防入气传营,实为上工之治.  相似文献   

2.
仲景《伤寒杂病论》,涉及肺系病证颇多,诸如咳嗽、气喘、痰钦、吐衄、肺痈等等。其立法遣方,随证而异。用通腑攻下法治疗肺系病证,是仲景开辟的新途径。然而,其理论实渊源于《内经》。《灵枢·本输》篇指出:“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说明肺与太肠,互为表里,互相关连。肺主气,司呼吸,有宣发肃降之功效。正常情况下,肺气肃降,肠腑畅通。若肺经受邪,肃降不利,则大肠不得传导,浊气上逆,影响肺之宣发。凡遇此类病证,仲景认为,“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仲景深研歧黄,见病思源,“随其所得而攻  相似文献   

3.
彭玉教授认为儿童鼻鼽的发生,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亏虚,夙根(痰饮)伏肺,外因责之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致敏原接触,饮食无节制如生冷咸酸等引动内伏之痰饮,风痰相合阻滞鼻窍而发病。风与痰的病理特征贯穿本病的始末。彭玉教授指出:鼻鼽病机衍化的基础是风痰阻肺,风、痰贯穿疾病的始终,并提出"祛风化痰"的基本治疗大法。在此,本文介绍彭玉教授从风、痰角度辨治儿童鼻鼽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儿童鼻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习惯和便质性状的改变,多为“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作”三种类型,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的肃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肃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肺气的宣发正常,才可以使肺的肃降功能正常,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肺的宣发失常,可以导致肺的肃降不利,大肠传导不利。所以,利用肺气宣发肃降与大肠传导的关系,可以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5.
小儿哮喘内因责之于"伏痰",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外因则与六淫之邪、饮食调护、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有关。湿邪与小儿哮喘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主要包括:脾虚生湿酿痰,上贮于肺,留为伏痰;肺脏气机失调,湿由内生,哮喘迁延;肾虚水湿上泛,聚而为痰,动则为喘;湿邪侵袭肺卫,触动伏痰,发为哮喘。无论内伤或外感,湿邪在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在本病的治疗中应注意祛湿方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宣发肃降,促进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宣发肃降。基于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气机升降、水液代谢、水谷传导的关系,故可以从肺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7.
肖和印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丰富,认为该病乃内外合邪致病,外因以风邪为首,内因多责之于脾虚痰伏,肝热移肺,病位多与肺、肝、脾3脏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风邪外袭,引动伏痰,肝热夹痰犯肺,搏结气道,气逆不降,咳嗽不止,治疗以疏风柔肝,健脾化痰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主要责之于“宿痰”伏肺,治疗多从化痰着手.韩新民教授认为,“瘀”亦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痰瘀互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并于2003年提出了“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的学术观点.对此学术观点从临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痰瘀关联、肺肠相关的机制,证实了“哮喘必当活血通腑”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法则之一.通腑能够急折哮喘危重之病势、化瘀可以去除哮喘之病根,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及反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寻找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衰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和"痰瘀伏肺、气道壅塞、痰浊阻肺"的病机,采用涤痰行瘀、利气除壅、宣肺化痰降逆、通腑平喘法,并采取通腑泄热配合机械通气,治疗30例COPD呼衰患者,同时设立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能较好地提高通气效率,较快控制肺部感染,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减少机械通气的副作用,并可能有减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改善血气分析、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6.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涤痰行瘀、利气除壅、宣肺化痰降逆、通腑平喘"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治疗冠心病时 ,运用中医脏腑相关学说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较好疗效 ,今摘录数例以供同道参考。1 脏腑相关 腑通脏安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五脏不平 ,六腑闭之所生也。”周学海明确指出 :“五脏受邪 ,治在六腑。”所以脏实可以泻其腑 ,腑虚可以补其脏。通腑安脏也为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不通 ,可以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只有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 ,才能使血脉无阻。故“凡治病必察其下。”王某 ,男 ,6 0岁 ,农民 ,1 998年 1 0月 6日初诊。患高血压病 1 0余年 ,心律失常 5年 ,主诉心痛不舒 ,项背板滞 …  相似文献   

11.
妇人之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三十六病,千变万端"一语明确指出妇人之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并用因虚、积冷、结气,高度概括病因。虚者,系指气血虚少,脏腑功能不振;积冷者,系指寒邪内结,凝聚不散;结气者,系指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所述三者之中,若有一方面失常,日久就会导致妇女杂病。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行宽教授应用宁心定悸汤治疗心悸经验。王教授认为心悸之病位在心,与肺、肝、胆关系密切,心之气营亏虚,肝胆失疏或胆虚气怯,痰气内停,或痰气蕴热化火扰动心神或胆腑,均可导致心悸。针对病机,遵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病怔忡宜温胆"思想,创制宁心定悸汤以补益气营,化痰清热,疏肝利胆,宁心定悸,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加重或导致猝死,从阴阳变化、经脉流注及气机升降等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夜间阴盛而阳虚,痰为阴邪,同气相求,夜间痰邪偏盛,阻塞气道,使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引发哮喘;夜间卫气入里,无力御邪,白天接触的过敏原等外来之邪易在夜间袭肺而致哮喘发作;肺主寅时,寅时阳始升,阴始衰,此时卫阳较弱,寒邪较盛,邪胜正虚,故易发病;肺胃同主降气,哮喘患者睡眠时由于体位的改变,易致胃气上逆,上传于肺,令肺气肃降失常,上逆为咳、痰、喘。  相似文献   

14.
陆雯艳  余超 《中医学报》2021,36(5):1010-1012
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由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所致。本病与"六郁"密切相关,针对气郁、火郁、食郁、湿郁、血郁、痰郁,单兆伟提出了以"理气开郁通腑"为治疗大法:"气郁"治以疏肝行气,予柴胡疏肝散联合六磨汤加减开郁;"火郁"治以泻热降浊,予麻子仁丸加减开郁;"食郁"治以消食导滞,予保和丸合调味承气汤加减开郁;"湿郁"治以运脾化湿,予枳实导滞丸合三仁汤加减开郁;"血郁"治以化瘀通络,予桃核承气汤合丹参饮加减开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热邪炼液而成,其余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消。  相似文献   

15.
COPD稳定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3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3年来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为发作期外感时邪,损伤肺气,痰热瘀稽留,病程迁延日久,致使脾肾气虚,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脏气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治疗上以调补肺脾肾三脏,兼以化痰活血为主,亦可从肠论治,针药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强调小儿体质因素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肺气虚,痰饮内伏。鉴于小儿"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运用抗生素和叠用清凉苦寒之剂,脾胃损伤更甚,故在治疗上着重提出治脾法在此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治脾不单单是补脾,补脾之气血阴阳,还在于消食导滞化痰理气,疏导脾胃之壅滞,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效,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归纳出以下四个治疗原则:急则治标,运脾开肺化痰;知常达变,健脾导滞逐痰;正虚邪恋,扶脾开肺托邪;未病防变,补脾益气固本。  相似文献   

17.
长期卧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液等分泌物易阻塞于呼吸道,甚则肺部形成瘀血,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则虚、气伤痰阻、气伤血瘀,终致痰瘀互结.COPD患者肺、脾、肾虚,痰瘀交阻,久卧于床则加重三脏之虚,痰瘀益甚而合并坠积性肺炎.故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久卧伤气"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朱丹溪对耳鸣、耳聋的辨治特色,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益思路。[方法]分析朱丹溪系列书籍中有关耳鸣、耳聋的相关条文,总结其从虚实两端、内外合邪、气血痰郁及内治外治等方面的辨治方法。[结果]朱丹溪强调"耳鸣、耳聋属火",认为本病证型包括虚火、实火虚实两端。以"气血痰郁"为纲辨治,认为少阳、厥阴气郁化火挟痰为本病实证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少阴元气、精血亏损、相火妄动为本病虚证最多见的致病因素;正虚邪壅为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四时邪气乘虚而入或致七情郁结生痰化火,从而诱发或加重耳鸣耳聋。临证"脉症相参,详察病机",实证善用清、开、消、通、汗、补诸法助"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虚证善于补中兼缓、兼升、兼降,"阴血亏虚,相火妄动,四物为本;元气亏虚,相火妄动,温存以养",并用"内治为主,兼容外治"等辨治方法。[结论]朱丹溪认为耳鸣、耳聋多为郁火挟痰之实证或气血不足、相火妄动之虚证,实证以行气活血解郁、清热祛痰通窍立法,虚证通过补血养阴或温补助阳之法以降虚火,其辨治思想具备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痤疮的病因病机是人体汗出后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导致腠理闭塞,玄府不通,阳气郁滞,气化失司,久之痰湿、瘀血、郁火等病理产物内生,痰瘀相互胶着,阳气内郁于上焦,形成痤疮结节或囊肿。治疗上要从根本入手,该温则温,该补则补,熟练掌握温热药的种类、用量、配伍及病机虚实,活用辛温发散法、温补气血法、温阳潜纳法,达到平衡机体阴阳及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