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伴肝功能不全的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40例伴肝功能不全的重度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即释吗啡滴定剂量后等效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20例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2周后比较2组NRS评分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比硫酸吗啡控释片对肝功能不全的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文娟  刘晶煜 《甘肃医药》2013,(11):842-843
目的:比较硫酸吗啡缓释片与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癌痛效果.方法:145例晚期癌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硫酸吗啡缓释片)95例,B组(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例.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26%、70.00%.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比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也比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小.  相似文献   

3.
陈思现  李汶珊 《广东医学》2016,(Z2):206-208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阿片未耐受患者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1例恶性肿瘤伴中度或重度疼痛的阿片未耐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76例,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B组75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比较A、B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4.2%和88.0%,便秘、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51.3%、15.8%、14.5%、7.9%和45.3%、13.3%、16.0%、8.0%,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阿片未耐受患者中、重度癌痛疗效较好,绝大部分不良反应可耐受,两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FT组)与硫酸吗啡缓释片(MO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FT组疼痛缓解率86.7%(39/45例),MO组87.8%(36/41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F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MO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但芬太尼透皮贴剂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口服吗啡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疼痛数字分级法(NRS)≥5的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用相等剂量吗啡,A组外用芬太尼贴剂,B组口服吗啡缓释片,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用药后止痛效果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最理想的药物,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和直肠给药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分别口服或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A组和B组的疼痛缓解率(84.8%,39/46例对82.5%,33/40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4.8%,16/46例对45.0%,18/40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控制癌性疼痛与经口给药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度到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的258例中度至重度癌痛患者,按选择镇痛药物及用药途径不同,分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组(A组),吗啡缓释片对照组(B组),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治疗3周后评估,2组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相当;芬太尼组嗜睡、便秘、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芬太尼组治疗成本较吗啡组高.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但治疗成本较高,宜在不方便使用口服止痛药的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西黄胶囊;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明显改善(P=0.019),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3)。结论西黄胶囊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疼痛,能显著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必要时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止痛。比较两组止痛有效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76.47%(26/34),高于对照组的50.00%(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分别为(7±3)次/周、(30±10)mg/d,均低于对照组的(15±5)次/周、(60±15)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提高患者存活期间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对于晚期骨肉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严格筛选的入组患者分别入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组(A组),普瑞巴林组(B组)以及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组(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Karnofsky (KPS)评分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生活治疗的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组患者的VAS评分与A组和B组相比均下降(P<0.05);KP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晚期骨肉瘤患者疼痛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轻微,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癌性内脏痛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1例并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硫酸吗啡控释片基础用量为10 mg/次,2次/d,持续用药2个月。收集观察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及治疗有效率三类指标,应用统计学手段(χ2检验和t检验)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超过90%,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的患者人均控释剂量、平均解救剂总量及副作用反应次数三项指标均少于接受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性内脏痛具有用药量少、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的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施伟民  唐婷玉 《中国现代医生》2013,(15):120-122,125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和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重度癌痛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控制疼痛,30例采用吗啡缓释片控制疼痛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情况。结果两组疼痛缓解程度和缓解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芬太尼组的便秘、眩晕、恶心、呕吐发病率显著低于吗啡组,而瘙痒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吗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明贴能够达到和吗啡相似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观察67例收缩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冠,硝酸酯类,ACEI/ARB),A组(n=34)加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25 mg/bid,B组(n=33)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3个月为一疗程,每疗程采用心脏彩超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共四个疗程.结果:(1)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各自治疗终点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经四个疗程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90,P<0.001).(2)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经四个疗程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有改善收缩性心衰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吗啡、舒芬太尼及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探讨取代吗啡的镇痛药物组合。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吗啡组:吗啡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24 h内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PCEA镇痛满意度及24 h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吗啡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PCEA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替代吗啡。  相似文献   

15.
骨转移癌放射镇痛治疗7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78例患者102处骨转移灶,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治疗。随机分成3组,常规分割组:25例33处,2 Gy/次,5d/周,DT40~50 Gy/4~5周;大分割组:26例32处,3 Gy/次,5 d/周,DT30~36 Gy/2~3周;混合分割组:27例37处,3 Gy/次,连续照射5 d后改为常规分割,DT35~45 Gy/4~5周。结果:常规组有效率87.9%,大分割组有效率93.8%,混合组有效率94.6%。3组总有效率为92.2%,但3组不同分割方式对疼痛缓解无差异,P>0.05。3组放疗副反应的发生机率相近,且症状较轻。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常规分割、大分割、混合分割3组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和放疗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单次使用地佐辛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在术毕静脉注射地佐辛5mg(A组,n=80)、地佐辛10mg(B组,n=80),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n=80)。观察各组拔管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h、4h、6h、8h的VAS评分,并记录各组患者要求再次镇痛的间隔时间与总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h内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术后要求再次镇痛的间隔时间与总次数B组次数最少,间隔时间最长(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毕静脉注射地佐辛5mg、10mg可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10mg镇痛作用更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地佐辛0.6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B组:地佐辛0.8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C组:地佐辛1.0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启用镇痛泵后2、4、8、12、24和48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PCIA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VAS评分为基本满意;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效果更优(P均〈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稍低。结论地佐辛用于PCI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范围大。0.8mg·kg-1的地佐辛是小儿PCIA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剂量吗啡复合纳络酮用于肛肠科手术术后骶管内镇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N(吗啡0.08 mg/kg+纳络酮0.002 mg/kg)组,R(吗啡0.08 mg/kg+雷莫司琼0.3 mg)组和C(单用吗啡0.08 mg/kg)组,各组(30例)均加NS至15 mL。患者术中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术毕经骶管腔内单次注射药物。观察术后4、8、12、24和48 h内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排尿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3组VAS无统计学意义;N、R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明显轻于C组(P〈0.05),N组排尿明显优于R、C组(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吗啡(0.08 mg/kg)合用纳络酮(0.002 mg/kg)可明显减轻肛肠术后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的吗啡副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早期排尿而不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旺 《河北医学》2010,16(7):807-80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高乌甲素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6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乌甲素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低剂量组(C组)。术后进行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A组镇静满意率为90.9%,显著高于B组(66.7%)、C组(56.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NE水平与T1时点比较均显著上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2-T5各时点,A组NE水平显著低于B、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高乌甲素联合小剂量的吗啡可以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与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两种不同超前镇痛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以0.25%的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每侧注射5 ml;B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0.5 mg/ kg咪达唑仑注射液;C 组患者不做处理。三组术后4 h 内均不予任何镇痛处理,4 h 后根据患者要求,给予一定量的杜冷丁。所有病例均不予镇痛泵持续镇痛处理。分别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用量等。结果术后观察的各时间点,A 组、B 组 VAS 评分均小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4小时VAS 评分,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药用量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术前应用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患者额外镇痛药量,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而术前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降低患者使用额外镇痛药量更多,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