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黄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黄为珍稀药用菌,国内未见人工驯化栽培。笔者就桑黄菌母种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的筛选,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黄是一种珍稀类的多功能药用真菌。结合桑黄袋料栽培管理的实际经验,从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接种、菌袋培养、出黄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简要介绍桑黄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桑黄菌开发前景看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农 《西北园艺》2003,(7):45-45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治癌疗效明显的菌种(巴西蘑菇即姬松茸与其疗效相近)。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最早,并已开始人工栽培,批量生产。吉林省延吉市凭借独有的地理优势,现已开发出  相似文献   

4.
药用真菌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是目前抗癌效果最好的药用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市场潜力.针对现有的桑黄人工栽培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技术不成熟、产量低、子实体质量差(不成形)等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人工栽培桑黄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代料栽培,找出了最适合桑黄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及管理措施,提高了桑黄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种段木栽培树种上桑黄在实体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柞木段上桑黄子实体产量最高,木段平均单产桑黄子实体干品110g。大棚内埋土栽培桑黄是最佳的栽培方法。人工栽培技术出菇管理发菌阶段条件:培养温度28℃,不需要光照,暗室培养,通风1次/d,培养时间40~60d。  相似文献   

6.
郭照辉  刘红 《南方园艺》2013,24(4):54-56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介绍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药理效果、栽培技术,为桑黄子实体规范化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希政 《食用菌》2016,(2):57-58
正桑黄的人工栽培仍处于零星栽培模式,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同其它食药用菌一样,必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造福,才能真正体现桑黄的价值,彻底打破我国桑黄资源被国外疯狂掠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产品替代野生产品,从而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因此,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成熟性是其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现将其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8.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9.
卢尚杰  李喜范 《食用菌》2009,31(4):43-44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Quel,是目前发现的抗癌效率最高的药用真菌之一。在我国野生桑黄主产于长白山区,辽宁省的东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在杨、柳、桦、柞、山楂、暴马丁香等阔叶树的树桩、树干或倒木上。笔者自2005年以来引进韩国桑黄菌进行段木人工栽培试验,所得子实体形态特征与野生者基本相同。现就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x,早中晚各通风10min,平均每袋产桑黄干品36g。  相似文献   

11.
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桑黄菌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桑黄的用量日益加大,特别是韩、日对我国野生资源掠夺式的收购,野生桑黄资源的储备越来越少。随着人们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桑黄抗肿瘤保健品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解决上述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满足医药对桑黄的需求,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2.
桑黄作为珍稀食药用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逐步获得突破并形成区域规模化栽培。随着桑黄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预防也日显突出。介绍桑黄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丁湖广 《食用菌》2006,(Z1):35-36
绣球菌系世界名贵珍稀食用菌之一,日本、韩国已获人工驯化栽培成功,我国正在探索开发。本文阐述绣球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管理,系统地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14.
桑黄在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药用真菌。介绍了桑黄生物学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培养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桑黄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灵芝仿野生栽培的两种方法任其云,安秀功,赵振栋,张卿(山东省长清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250100)为了提高人工栽培灵芝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采用仿野生栽培方法。现介绍于下。1灵芝菌墙栽培法1.1配料:棉籽皮85%,麸皮5%,玉米面10%,水适量。1.2装袋...  相似文献   

16.
对引进的10个桑黄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对比,通过在试管、培养料等不同条件下对桑黄菌的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综合性状优劣排序:SH2>SH4>SH7>SH6>SH3>SH9>SH 10>SH8>SH1 >SH5;出菇材质杨木优于硬木,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段木栽培.  相似文献   

17.
近日,越南胡志明市药用菌研究中心成功栽培出药用菌桑黄。桑黄含有抗癌的活性成分,特别是对乳腺癌、肝癌和胃癌疗效显著。研究中心负责人Co Duc Trong,表示,桑黄作为传统药物,历史悠久。由于桑黄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已引起全世界学者的高度关注。野生的桑黄主要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一般可存活十年。目前,全球每年桑黄的产量大约30吨,主要是从野外采集而来。当前,韩国、中国、日本和泰国已成功地人工栽培出桑黄。由于国际市场对桑黄的需求量逐年增长,1千克桑黄的价格可达到228~571美元,在越南,也可卖到200美元。自2006年以来,该研究中心已成功地用木屑培养基替代段木,人工培植出桑黄。至今已累计生产桑黄140千克。据Co Duc Trong介绍,该技术能使桑黄不受病害侵扰,产品更洁净,质量更稳定。可出售给制药公司或用于出口。越南成功栽培药用菌桑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秘书处  相似文献   

18.
桑黄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癌最好的真菌,需求剧增,价格昂贵,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桑黄菌的药用机理及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谢兵  龚永新  王绍柏 《食用菌》2012,34(6):13-15
对宜昌长阳县火烧坪境内野生硫磺菌的生境分布,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观察,采集野生硫磺菌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并培养成母种和栽培种。2005—2010年在火烧坪海拔1600111处,用漆树、椿树进行人工椴木栽培硫磺菌试验,硫磺菌子实体适宜出菇温度范围是,最低温度14—15℃,最高温度26。27℃。椴木栽培硫磺菌的生物学转化率达64.56%。  相似文献   

20.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必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