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1 μmol/L ATRA作用后的U93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p16、021、027及p27相关分子skp2)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U937细胞中027与Skp2的结合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1μmol/L ATRA作用72 h后,72%的U937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TRA能诱导cyclinA、Skp2表达下凋,p21、p27表达上调.免疫沉淀法检测结果显示在U937细胞中p27与skp2存在相互结合的情况.结论 ATRA可能主要通过诱导p27表达上调引起U937细胞生长阻滞,其过程是由p27相关分子Skp2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白血病细胞系WT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表达的关系.用甲基化抑制剂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成功诱导WTI表达.用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处理白血病U937、HL-60、K562细胞系,用RT-PCR、改良的硫化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表明,U937细胞不表达WT1基因,而HL-60、K562和KG1细胞高表达WT1基因;HL-60细胞WT1基因没有甲基化,而K562和U937细胞发生了甲基化.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单药处理U937细胞不能诱导WT1基因表达,而二药联合作用可以诱导U937细胞系WT1基因重新表达.结论:单纯DNA甲基化不能抑制白血病细胞WT1基因表达;DNA甲基化与组蛋白脱乙酰基共同抑制了WT1基因表达;地西他滨、曲古抑菌素联合作用可以重新诱导WT1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EGCG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Westren blot法分别检测p16mRNA、蛋白的表达;采用nMSP法检测U937细胞p16甲基化状态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U937细胞增殖(r=0.71),且呈剂量依赖性诱导G0/G1期细胞阻滞;EGCG可以呈剂量依赖性上调U937细胞p16mRNA、蛋白的表达;EGCG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减弱U937细胞p16甲基化程度;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下调U937细胞DNMT3A、DNMT3B mRNA表达,而对DNMT1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EGCG在体外通过抑制DNMT3A、DNMT3B和(或)直接使异常高甲基化的p16启动子CpG岛DNA去甲基化,恢复p16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调控U937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U937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U937细胞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为体外模型,以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四唑氮蓝(nitro-blue tetrazolium,NBT)还原实验和形态学观察,评估细胞分化。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TRA对C/EBPβ、C/EBPε和PU.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预处理不影响ATRA诱导U937细胞分化。蛋白印迹检测显示,ATRA可提高PU.1、C/EBPβ和C/EBPε蛋白水平。结论 :ATRA诱导U937细胞分化可能与PU.1、C/EBPβ、C/EBPε的蛋白表达调控相关,而并不涉及MEK-ERK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甲氨蝶呤(MTX)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p73 mRNA的表达变化,用MTX诱导U937细胞凋亡,凋亡指标采用细胞形态学、DNA片段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等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p73 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MTX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5μmol/L的MTX作用于U937细胞6小时,可见部分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明显浓缩和核碎裂。DNA片段电泳,MTX处理组可见清晰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TX作用于U937细胞,6,8,10小时,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5%,11.43%和14.7%,并使细胞阻滞在G2/M+S期,而对照组细胞不发生凋亡。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U937细胞凋亡前后,p73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在MTX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p73的mRNA水平表达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它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THP-1和U937,根据预实验结果,地西他滨1μmol/L分别作用于AML细胞系THP-1和U937,于药物作用后24 h,48 h,72 h及96 h分别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地西他滨作用于U937及THP-1细胞株96h后,存活细胞比例分别降至(38.07±5.76)%及(32.17±3.27)%,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经地西他滨处理96 h后,U937及THP-1细胞株凋亡细胞比例分别增加至(80.54±9.37)%及(87.86±6.04)%,显著高于无地西他滨作用对照组(P0.01)。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能促进AML细胞凋亡,能抑制AML细胞株的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ARβ特异性激动剂/RARα特异性拮抗剂(RARβ /RARα-)BMS453与RXR特异性激动剂(RXR+)BMS649对NB4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形态学观察、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对药物处理不同时间的NB4细胞进行研究。结果 BMS453+BMS649对NB4细胞的生长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明显诱导NB4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药物作用NB4细胞0,1,3,12,24,48h,RARα基因表达在1h开始上调,RARβ基因表达在3h开始上调,RXRα基因表达在3h开始上调;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S453和BMS649单用对NB4细胞系无此作用。结论 RARβ /RARα-这一维甲类受体亚型化合物与RXR激动剂联合应用抑制NB4细胞生长并诱导NB4细胞分化成熟,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RXRα的AF-2活性调节NB4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常转录因子AML1-ETO融合蛋白对p14~(ARF)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以及AML-M2患者白血病细胞p14~(ARF)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对其p14~(ARF)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 IP)研究转染细胞中AML1-ETO与p14~(ARF)启动子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情况;应用qRT-PCR检测5-氮杂胞苷(5-Aza)处理后细胞内p14~(ARF) mRNA表达水平。结果:转染了AML1-ETO的U937细胞系和具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AM L-M2患者中,p14~(ARF)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14~(ARF)启动子在对照组细胞株和无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M2患者中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在转染细胞株和具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M2患者中处于高甲基化状态;转染细胞沉淀富集的DNA中含有p14~(ARF)的启动子序列;5-Aza能上调p14~(ARF)mRNA的表达。结论:p14~(ARF)是AML1-ETO融合蛋白可能的靶基因,p14~(ARF)启动子高甲基化所致的基因沉默可能是M2b型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DAC)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DAC对QBC93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甲基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DAC作用前后p53-Bax凋亡通路DNA甲基化变化;观察经DAC作用后5-氟尿嘧啶(5-Fu)对胆管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结果 DAC对QBC93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经DAC处理后,电镜下细胞退变,有较多凋亡小体形成;DAC处理后胆管癌细胞凋亡率约43.04%,而未经DAC处理胆管癌细胞凋亡率仅为4.31%;未经DAC作用前p53-Bax凋亡通路中p14、DAPK抑癌基因甲基化,经DAC作用后p14、DAPK抑癌基因脱甲基化;DAC处理后增强了5-Fu对胆管癌细胞的凋亡率,裸鼠体内成瘤率下降,肿瘤体积减小。结论 DAC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AC对胆管癌QBC939细胞p53-Bax线粒体凋亡通路DNA甲基化的影响使细胞凋亡功能得以恢复,增强5-Fu对胆管癌化疗的敏感性并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及干扰素(IFN)对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方法将ATRA及IFN同时加入胃癌细胞系MKN45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细胞生长状况,North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p16、p21及c-myc表达情况。结果 IFN、ATRA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MKN45细胞生长,细胞p16和p21表达水平升高,c-myc表达水平下降。视黄酸受体RARα在MKN45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经ATRA和IFN诱导后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ATRA、IFN联合用药可调节p16和p21表达水平,抑制胃癌MKN45细胞生长,可能与RARα高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探讨用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及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可能的去甲基化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 specificPCR,n-MSP)、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U26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以生长曲线、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As2O3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As2O3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处理组U266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而经As2O3作用的U266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这说明U266细胞存在p16基因甲基化,As2O3作用后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不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组和2.0μmo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灰度值与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0.22±0.10)、(0.59±0.11)、(0.68±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7±0.13),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和(或)直接对p16基因去甲基化,使p16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造血系统肿瘤W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及其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实验方法研究白血病细胞系中WT1基因启动了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与WT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①采用RT-PCR技术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tific PCR,MSP)技术检测8226、HL-60、Jurkat、KG-1及Raji等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状态;②以5-杂氮脱氧胞嘧啶(5-aza-CdR)对U937细胞系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并观察WT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①HL-60、K562、KG-1、NB4及SHI-1细胞系中WT1表达水平高,而8226、Jurkat、Raji、U266和U937细胞系WT1表达水平则极低,同时检测到在8226、Jurkat、Raji、U266和U937这5个细胞系存和W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②经去甲基化处理后,U937细胞系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未处理者上升,同时伴随着WT1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的下降和未甲基化水平的升高。结论 W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高甲基化是抑制其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可使90 %左右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 [1] 。CR后继续应用ATRA和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无复发生存率,但仍有6 0 %左右患者最终复发[2 ] 。三氧化二砷(As2 O3 )和ATRA治疗的共同靶点是PML RARα融合蛋白,但作用机制不同,砷剂诱导凋亡的机制是降解PML RARα融合蛋白并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As2 O3 对APL细胞发挥剂量依赖的双重效应,且和ATRA具有协同作用[3 ,4] 。我们应用ATRA、化疗和As2 O3 联合治疗APL ,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观察AML1-ETO在白血病细胞中对于抗凋亡基因日乳-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WT、U937-Mock和经AML1-ETO基因转染的U937-A/E1-4的细胞凋亡率;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以及AMLM2患者白血病细胞BCL-2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转染细胞中AML1-ETO与BCL-2基因启动子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AML1-ETO转染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且检测到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转染了AML1—ETO 的U937细胞系和具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M2患者中,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转染细胞沉淀富集的AML1-ETO直接结合的DNA中含有BCL-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论:BCL-2是AML-ETO的直接靶基因,AML1-ETO能下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RPL36A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RT-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正常人单个核细胞、U937细胞中RPL36A基因的表达情况;RPL36A siRNA经脂质体介导转入U937细胞,采用MTT法及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增殖,AO/EB、TUNEL、Annexin V/FITV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PL36A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RPL36A在初治AML细胞和U937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MTT法及DNA倍体分析发现,U937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AO/EB染色、TUNEL、Annexin V/FITV检测显示,转染RPL36A siRNA的细胞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RPL36A siRNA作用可引起U937细胞的RPL36A的mRNA水平的降低和蛋白表达量的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r分别为0.9813和0.9537)。结论:AML细胞高表达RPL36A基因,RPL36A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促进AML细胞的过度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在基因甲基化调控方面探讨pig7基因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138例AL患者、21名正常人骨髓标本以及6个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了pig7转录本的检测,并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观察NB4细胞分化效应及pig7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鉴定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的pig7转录剪接体。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细胞pIg7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过度甲基化。结果AL进展期(包括初治、复发/难治)患者骨髓细胞pig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比明显降低(RQ中位数分别为0.62和18.30,P〈0.0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比较pig7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RQ中位数分别为1.43和0.16,P〈0.05)。pig7低表达患者完全缓解率也较低(P〈0.05)。NB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pig7表达水平由1.61±0.72增至44.75±3.93(P〈0.01)。酶切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中仅存在SIMPLE剪接体。在K562、HL-60及Nalm-6细胞pig7启动子区域存在过度甲基化,而U937、NB4和kasumi-1细胞中该区域非甲基化状态占优势。结论pig7基因在AL的表达下调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T1基因异构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WT1基因异构体WTA(-17AA/-KTS)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CB6+转导NB4细胞,建立WT1基因异构体表达比例改变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动力学检测,NBT还原试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检测了解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下对NB4细胞分化的影响。用RT-PCR检测细胞中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ATRA处理细胞48h,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的NB4/CMV和未转导WTA的NB4细胞)细胞分化明显,NB4/WTA细胞只出现部分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B4/WTA细胞CD11b相对荧光强度(4.63±1.63)低于对照组(8.15±1.84),ATRA作用24h后CD11b相对荧光强度(31.42±5.65)与对照组(71.95±9.36)相比差异更为明显。NB4/WTA细胞NBT还原能力较对照组下降,经ATRA处理后两组细胞之间的NBT还原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RT-PCR提示NB4/WTA细胞PML/RARα、p21、c-myc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增加外源性WT1基因异构体WTA的表达从而将WT1基因异构体表达的比例由+17AA/+KTS优势型转变为-17AA/-KTS优势型能部分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PML/RARα、p21、c-myc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 (HMBA)体外诱导HL 6 0和U937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抗原CD1 1b、CD1 4,细胞凋亡标记Annexin Ⅴ以及进行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cyclinD、cyclinE、p2 7抗原的分析 ,RT PCR检测c myc、Rb、Bcl 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HL 6 0、U937细胞经HMBA处理 72h后CD1 1b表达显著增高 ,高剂量HMBA促使Annexin Ⅴ表达增加。HMBA阻滞HL 6 0、U937细胞于G0 G1 期 ,并使该两种细胞内cyclinE表达显著下降 ,cyclinD、p2 7表达显著增高 ,呈剂量依赖关系 ;HMBA可使HL 6 0、U937细胞c myc、Bcl 2mRNA表达下调 ,而RbmRNA在HL 6 0细胞表达上调 ,在U937细胞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HMBA能诱导HL 6 0、U937细胞出现明显的分化 ,高剂量的HMBA有促使HL 6 0、U937细胞凋亡的倾向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分子以及有关的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维甲酸类化合物 (retinoids,RA)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重要作用。RA在体内的生理活性代谢产物包括全反式维甲酸 (ATRA)、1 3 顺维甲酸 (1 3 cis RA)和 9 顺维甲酸 (9 cis RA)。ATRA能抑制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和鳞状分化 ,但体外实验表明大多数人肺癌细胞株对ATRA有显著的抗性作用。 9 cis RA比ATRA作用更广泛 ,副作用更小而倍受瞩目[1 3 ] ,为了解ATRA和 9 cis RA对肺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我们比较了 9 cis RA和全反式维甲酸对肺腺癌细胞PG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9 cis RA、胎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