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研究MR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于两种最为常见的早老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的早期诊断、早期鉴别,并对年龄相关性脑灌注异常与病理性脑灌注异常进行鉴别。方法 AD组13例,FTD组19例,老年对照组25例,年轻对照组22例,均行3.0 T MR3D-ASL扫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后,测量整个幕上皮质的10个灰质区的脑灰质体积(GM)、脑血流量(CBF)。对病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和超长回波链采集序列(3D-CUBE)、TOF-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等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软脑膜侧支与脑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7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获得所有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值,根据CBF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23例)和低灌注组(49例)。在3D-CUBE序列上测量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的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和测量责任斑块的特征(包括分布、长度和斑块强化程度),在TOF-MRA原始图像上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情况(MCA狭窄侧侧支血管较对侧减少<50%定义为侧支循环差,≥50%则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先使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特征及软膜侧支之间的差异,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绘制ROC来评估单变量和组合变量预测供血区脑组织血流低灌注的效能。采用CBF结合阿尔伯塔省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方法(CBF-ASPECTS)评估脑灌注减低的范围,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斑块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3D-ASL检查,根据梗死区脑组织再灌注情况分为良好灌注组和低灌注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将出院时NIHSS评分减少≥4分或完全性神经功能恢复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测ENI的有效临床及灌注指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静脉溶栓后,3D-ASL良好灌注组患者31例,23例(74.2%)获得ENI;低灌注组29例,11例(37.9%)获得ENI。与低灌注组相比,良好灌注组患者的出院NIHSS评分更低(P=0.012)、NIHSS评分下降更多(P=0.001)、获得ENI的比例更高(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ASL良好灌注是预测ENI的独立指标(OR=3.932;95%CI:1.198~12.911,P=0.024),ROC曲线下面积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 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T1 WI、T2 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χ2检验并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常规扫描显示信号异常0例(0%);MRA显示血管异常41例(52.6%);3 D-ASL显示灌注异常47例(60.2%);两者联合应用显示异常患者60例(76.9%),其中MRA阳性+ASL阳性29例;MRA阳性+ASL阴性12例;MRA阴性+ASL阳性19例;MRA阴性+ASL阴性18例.结论 3 D-ASL技术在TIA的诊断上优于MR常规序列,且方便易行,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3 D-ASL、MRA、DWI 3种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在提高胶质瘤复发诊断正确率中的应用。方法本组选取8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经MRI提示术区存在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33例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RBI组),47例经二次手术、随访确诊肿瘤复发(复发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和3D-ASL检查,比较两组病变区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并比较不同诊断方法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组均行3D-ASL检查后,复发组病灶实性部分最大脑血流量(rCBF)与对侧灰质、对侧白质、对侧镜像区比值较RBI组均明显升高(P0.01)。相比常规MRI平扫+增强,常规MRI平扫+MRI增强+3D-ASL诊断RBI和术后肿瘤复发的符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3D-ASL检查具有无需注入对比剂、无创、安全等优势,可用于鉴别和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RBI,且常规MRI联合3D-ASL检查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时相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 D-ASL)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为TIA的患者72例,另选取对照组48例.行MRI常规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3D-ASL及MRA检查,图像传输工作站后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比较2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对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建模分析,以期构建一种效能最高的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模型,为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术前分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3D-ASL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病灶实质部分最大血流量值(CBFmax)和对侧镜像区、对侧白质、灰质的CBFmax值,所得数值标准化后做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常规MRI和常规MRI联合3D-ASL技术做出诊断,将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 CBFmax)比值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3DASL技术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ASL技术安全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用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损伤的鉴别,常规MRI联合3D-ASL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能否发现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血管成像(MRA)显示为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临床确诊而DWI及MRA阴性的TIA病人[男6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8.41±4.92)岁]及67例健康志愿者[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70±6.36)岁]的3D-ASL资料。将TIA资料依据症状分为单发作组(发作1次)与频发作组(1次)。3名医师共同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量(CBF)图并测量兴趣区相对CBF(r CBF值),计算r CBF比值(灌注异常区的r CBF值/镜像区r CBF值)。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构成有无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r CBF比值有无差异。并判断TIA病人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112例TIA病人中发现灌注异常者69例(61.6%),灌注正常43例(38.4%);健康受试者中灌注减低7例(10.4%),灌注正常60例(89.6%),TIA病人的灌注异常者明显多于健康受试者(χ2=44.91,P0.05),平均r CBF比值(0.78±0.19)低于健康受试者(0.96±0.15)(t=56.2,P0.05)。TIA症状单发作组与频发作组的r 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69例灌注异常TIA中,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相匹配的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匹配为9例。结论 3D-ASL有助于发现DWI及MRA阴性的TIA的灌注异常,有利于明确TIA的早期病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扫描(CTP)和CT血管成像(CTA)在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30例MCI、35例轻度AD病人、3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第2次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胶质瘤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后每3个月(第3、6、9个月)复查MRI增强扫描及3D-ASL检查,追踪测量病变强化区域范围大小、病变及正常对照区脑血流量(CBF)值、相对脑血流量(r CBF)值,采用方差分析灌注参数变化以评价肿瘤变化趋势;3名医师分别对MRI增强扫描、3D-ASL图像及两者联合图像进行肿瘤复发的判断。结果:15例中,第2次术后第3、6、9个月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分别为5、11、13例;3D-ASL呈相对高灌注分别为8、12、13例,病变区域平均CBF值分别为(68.46±17.01)、(76.45±17.50)、(80.21±18.11)mL/(100 g·min),平均r CBF值为1.92±0.44、2.28±0.46、2.51±0.51,经方差检验分析发现术后第3个月与第6个月、第3个月与第9个月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个月与第9个月r 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增强扫描与3D-ASL对胶质瘤术后第6个月复发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术后复发病灶在3D-ASL随访过程中呈相对高灌注表现,且CBF、r CBF值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灌注增加的趋势。较常规MRI增强扫描,动态观测CBF、r CBF变化结合MRI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全脑MRI对儿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经DSA或手术证实的16例脑血管病变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烟雾病9例,脑血管畸形7例。所有患儿均行3.0T MR T1WI、T2WI、T2-FLAIR、DWI、MRA及3D-ASL脑灌注成像检查,对3D-ASL原始图像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2组患者病变部位的脑血流量(CBF),计算病变与对侧的相对CBF(rC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例烟雾病患儿中8例病变部位表现为低灌注(rCBF=0.74±0.21),其中3例常规MRI未发现异常,5例T2WI及FLAIR图像上清晰显示病灶;1例合并出血性梗死者局部表现为高灌注(rCBF=1.32±0.15)。7例脑血管畸形中,3例病变区呈显著高灌注(rCBF=2.54±1.23);2例静脉畸形的ASL图像上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异常;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瘤体内呈低灌注(rCBF=0.80±0.05),1例无明显异常(rCBF=1.1±0.00);7例脑血管畸形病变区rCBF均值为1.58±1.06。Mann-Whitney U轶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中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脑血管畸形所累及区域的rCBF往往高于烟雾病,可能与儿童供血动脉或侧支循环代偿机制不同有关;3D-ASL脑灌注成像对儿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值;观察全脑灌注情况。结果 45例均获得高质量全脑灌注图。高级别胶质瘤于脑血流量图上显示不同程度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灌注正常或减低,高低级别胶质瘤TBFmax/健侧比值分别为3.11±1.45、0.86±0.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高级别胶质瘤出现瘤体周围血管较健侧扩张,CBF值升高征象。结论 3D-ASL可在术前安全无创地提取胶质瘤灌注信息以判断其级别,并且可评估患者全脑血流量情况,有助于术前制定周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观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探讨脑灌注变化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17例 aMCI 患者和21名健康老年人,采用(3D-ASL)序列进行灌注成像。对灌注加权影像采用基于体素分析方法(VBA)进行分析,图像预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 SPM8。对 MMSE 评分与灌注参数进行回归分析。采用 AlphaSim AFNI 程序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用以控制假阳性率(P <0.05)。结果:与 aMCI 患者 MMSE 评分呈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右侧海马杏仁核,左侧丘脑,右侧额叶眶回,右侧中央前回;呈正相关的为左侧额中回。而正常老年对照组在左侧楔叶,颞上回、双侧颞中回表现出明显与 MMSE 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研究表明 aMCI 患者和健康老年人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血流灌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D-ASL 成像能够为 aMCI 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和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技术在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DWI、3D-pCASL和DSC-MRI图像。比较3D-pCASL与DSC-MRI两种灌注成像技术所测得的脑血流量(CBF)与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结果3D-pCASL与DSC-MRI可发现常规MRI无法显示的mTBI患者脑内血流灌注减低区域。两种技术测量局部脑内低灌注区和对侧镜面区配对t检验结果,CBF(P<0.01)和rCBF(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pCASL和DSC-MRI两种方法所测得的CBF与rCBF有显著相关性(r=0.622,P=0.001)。结论3D-pCASL和DSC-MRI技术对显示脑内低灌注病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两种方法在评估mTBI患者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低剂量CT血流灌注成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随机选择52例AD和30例健康对照组.对他们进行低剂量血流灌注扫描(CTPI),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处理,生成伪彩图及进行灌注参数测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选择双侧额叶皮质、双侧颞叶皮质、双侧海马、双侧基底节区域进行测量.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和海马CBV、CBF值明显高于AD组,而AD组上述部位的MTT和TTP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伴有微循环障碍和缺血改变.低剂量CT灌注对AD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labeling,3D-ASL)技术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健康志愿者82例,刚入院未经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常规序列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3D-ASL的扫描,然后进行ASL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绝对脑血流量CBF绝对值的测量。病例组和正常组分别分为左侧和右侧灌注区,测量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 82例健康志愿者所测的ASL的CBF绝对值右侧为50.35ml/(100g·min),左侧为49.16 ml/(100g·min);36例DWI表现为高信号患者(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其中16例右侧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右侧(患侧)为15.6ml/(100g·min),镜像左侧为31ml/(100g·min),7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0例左侧为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左侧(患侧)为18.65ml/(100g·min),镜像右侧为40.9ml/(100g·min),6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 3D-ASL技术的CBF绝对值能快速无创提供脑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序列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价值.方法 接受放疗的16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患者,放疗后6~8个月复查的MRI平扫、增强扫描和3D-ASL扫描图像,经临床确诊,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组8例,假性进展组8例.测量所有病例患侧信号异常区及健侧区的脑血流量(CBF)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成像技术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痴呆(PDD)病人脑灌注的异同,并分析脑灌注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AD病人24例、PDD病人26例、正常对照(NC)36例,均行颅脑常规MRI及3D pcASL灌注MRI检查。采用基于Matlab的SPM12软件对3D pcASL序列扫描获得的脑血流(CBF)图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DPABI软件提取AD组与NC组、PDD组与NC组灌注存在差异脑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对rCBF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NC组相比,AD组双侧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灌注减低,双侧丘脑、基底节、海马及辅助运动区(SMA)灌注增高;PDD组表现为与AD组基本一致的灌注减低和增高的脑区,但是脑区变化范围缩小。与AD组相比,PDD组双侧壳核、左侧中央前回、右侧SMA灌注减低,右侧顶下小叶灌注增高。AD组左侧额中回及左侧颞中回的灌注值与MMSE评分(分别r=0.64,P<0.001;r=0.50,P=0.01)及MoCA评分(分别r=0.44,P=0.03;r=0.48,P=0.02)均呈正相关,PDD组相关脑区与认知评分未见显著相关性。 结论 3D pcASL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AD与PDD病人类似的脑血流灌注模式,同时显示两者的灌注差异。AD病人多个脑区灌注值与认知相关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脑血流改变与认知损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DWI及3D-ASL扫描。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DWI及ASL全脑血流量(ASL-CBF)图有无异常。选择13例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最大层面,采用手动勾画法分别在DWI、ASL-CBF图上测量梗死面积和灌注异常面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17例TIA在DWI图上均无阳性发现,12例在ASL-CBF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灌注减低区。2例TIA复查时可见ASL-CBF图上血流灌注部分恢复。13例脑梗死的DWI图上见大小不等的高信号,梗死面积为(1026.54±295.50)mm2,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为(2901.77±415.94)mm2,并可观察到高、低灌注状态。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图上梗死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P=0.001)。结论:3D-ASL可全面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状态,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情况,有利于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