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超细氧化铝粉体中分别添加微量MgO、复合添加MgO+Y_2O_3(MgO与Y_2O_3的质量比为1:1)以及复合添加Mg O+La2O3作为助烧剂,通过氢气烧结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形貌,用分光光度计测量陶瓷片的透光率,研究助烧剂种类以及复合助烧剂MgO+Y_2O_3的含量对透明氧化铝陶瓷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作为烧结助剂,可抑制晶粒长大,并减少陶瓷的气孔数量,提高氧化铝透明陶瓷的透光率。添加复合助烧剂MgO+Y_2O_3的陶瓷透光率明显高于添加单一助烧剂MgO的陶瓷透光率。添加(0.02%~0.05%)MgO+(0.02%~0.05%) Y_2O_3(质量分数)复合助烧剂时,得到总透光率为80%以上的透明氧化铝陶瓷。但加入过多烧结助剂时,气孔数量增多,导致氧化铝陶瓷的透光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添加镁渣对陶粒支撑剂物相、显微形貌以及制备工艺中的资源、能源消耗的影响,探索出一条利用镁渣废弃物的新途径。结果表明:镁渣不会对陶粒支撑剂的物相产生影响;相反,镁渣与原料中的一些氧化物在高温下形成了液相,使得陶粒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因此,添加镁渣后,不仅可以降低陶粒的烧结温度,节省大量燃料能源,还能够大幅度缓解镁渣造成的环境负荷;另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废料、废水、烟气余热等的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煤造气炉液态排渣,利用灰熔点测定仪研究了Ca O、Fe_2O_3和Na_2O 3种添加剂对煤灰熔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 O添加量的增加,煤灰流动温度先降低后升高,Ca O添加量为20%时,流动温度达到最低;随着Fe_2O_3添加量的增加,煤灰流动温度逐渐降低;煤灰流动温度随着Na_2O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Na_2O添加量由0增加至5%时,煤灰流动温度降低幅度较大,继续增加Na_2O的添加量时,其对煤灰流动温度的降低作用减弱,Na_2O对煤灰软熔区间的降低作用最强。随着Na_2O添加量的增加,煤灰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都逐渐降低。综合考虑,建议选取Na_2O作为添加剂,添加量为5%~7%。  相似文献   

4.
狄玉丽  赵星滔  郑博  罗茜 《稀土》2021,(1):61-71
以微米级轻质氧化镁粉末为主要原料,Nd2O3作为添加剂,聚乙烯醇为粘结剂,成功制备出烧结性能良好及抗热震性能优异的氧化镁陶瓷.并通过检测空白组的烧结及抗热震性能得到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再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Nd2O3,探究其对氧化镁陶瓷材料烧结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氧化镁陶瓷的最佳烧结条件是压制压强为24...  相似文献   

5.
红柱石是制造优质耐火材料和耐酸制品的一种高铝天然矿物原料.化学组成为Al_2[SiO_4]O,含Al_2O_3 62.92%,SiO_237.08%;类质同象混入物为Fe_2O_3和Mn_2O_3,另外还常含有CaO、MgO、K_2O、Na_2O和TiO_2等.红柱石的化学物相分析,对制订合理选矿流程和评价矿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Ti-6Al-4V+x Y_2O_3(x=0,0.2%,0.4%,0.6%,0.8%)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出Ti-6Al-4V+x Y_2O_3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探究Y_2O_3含量对Ti-6Al-4V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Y_2O_3后会细化晶粒,当Y_2O_3含量超过0.2%之后,随着Y_2O_3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会逐渐增大;加入Y_2O_3后可以有效改善Ti-6Al-4V的力学性能,添加0.6%Y_2O_3时力学性能最好,屈服强度970 MPa、最大抗压强度1 852 MPa、压缩应变31.4%,较未添加稀土的Ti-6Al-4V合金分别提高7.8%、14.1%、19.4%,致密度提高到99.28%;Y_2O_3主要是通过提高Ti-6Al-4V制品的密度和在合金中的钉扎作用来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和煅烧工艺制备具有良好分散性的多孔纳米球形Cd掺杂In_2O_3颗粒,并对其甲醛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d掺杂量较低时得到的粉末为纯立方In_2O_3相,当Cd掺杂量高于4.1%(原子分数)时,除存在立方In_2O_3相外,还存在微量立方Cd O相。Cd掺杂可极大提高In_2O_3多孔纳米球的甲醛气敏性能并且降低其最佳工作温度,4.1%Cd-In_2O_3最佳工作温度为60℃,远低于纯In_2O_3的最佳工作温度120℃,能显著降低In_2O_3传感器的能耗。且4.1%Cd-In_2O_3在60℃下对50×10~(-6)甲醛的灵敏度高达1 074,远高于纯In_2O_3在120℃下的最高灵敏度57。4.1%Cd-In_2O_3在60℃对50×10~(-6)甲醛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26 s和912 s;Cd掺杂In_2O_3还可明显提高其气敏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8.
复合添加Lu2O3和Er2O3对镍氢电池Ni(OH)2正极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镍氢电池NKOH)2正极中复合添加稀土氧化物Lu2O3和Er2O3,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的复合添加对Ni(OH)2正极高温性能的影响。充放电循环实验表明复合添加不同含量的Lu2O3和Er2O3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正极高温充电效率。在55,60,65℃下,添加2.5%Lu2O3+1.5%Er2O3的正极充电效率最高。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复合添加2.5%Lu2O3+1.5%Er2O3能够较为明显的提高Ni(OH)2正极在高温环境下的析氧副反应电位,进而提高了电极在高温环境下的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材料,通过XRD、SEM分析了材料的物相和形貌,并检测了材料的相对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及抗弯强度,探究不同含量、不同比例的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剂对金属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剂固溶到陶瓷基体相NiFe_2O_4晶格中,促进了烧结致密化,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也随之提升。当添加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剂总量为1%(CoO/Cr_2O_3质量比1∶2)时,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高达740.65N/mm~2和9.61MPa·m~(1/2),较未掺杂的金属陶瓷试样分别提高了7.35%和169.19%;当添加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剂总量为2%(CoO/Cr_2O_3质量比2∶1)时,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高达175.66MPa,较未掺杂的金属陶瓷试样提高了31.97%。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熔盐电阻,并通过CVCC法研究了在1 020~1 120℃的温度范围内NdF3-LiF-Nd2O3熔盐体系的电导率,确定了温度、Nd2O3含量与熔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温度和Nd2O3含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熔盐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增加、Nd2O3含量减少,则电导率增大;在温度为1 080℃,Nd2O3含量为1.5%、2%、3.5%时,熔盐电导率变化幅度小,体系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工业实验研究了向A572.Gr65钢中加入稀土后对其夹杂物、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之前,钢中夹杂物主要是Al_2O_3和Al_2O_3-Ca O,尺寸约为5μm左右,加入稀土之后,夹杂物变成不足2μm的球状RE_2O_2S夹杂物。并且通过热力学、动力学计算表明,添加稀土之后,钢中最容易生成的夹杂物是RE_2O_2S,而RE~(3+)和Al~(3+)在RE_2O_2S·Al_2O_3中间层中的扩散速率为稀土变质夹杂物的限制性环节。加入稀土后,热轧板微观组织有所细化;冲击和拉伸性能随稀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TH2810DLCR数字电桥测试仪确定熔盐电阻,通过CVCC法研究Na3AlF6-AlF3-LiF-MgF2-Al2O3-Nd2O3-CuO熔盐体系电导率,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温度、熔盐组分与熔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或CuO含量增大时,熔盐电导率增大;而当Nd2O3和Al2O3含量增大时,熔盐电导率则逐渐减小;当温度一定时,同时加入相同质量比的Nd2O3和CuO,熔盐体系的电导率随Nd2O3、CuO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某铜冶金艾萨熔炼炉余热锅炉辐射区结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l_2O_3在高温下对渣样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渣样熔融温度随着Al_2O_3比例(1%~16.7%)的提高而提高,当Al_2O_3达到16.7%、温度1 370℃时,渣样并没有出现软化状态。添加16.7%的Al_2O_3的渣样在1 100℃灼烧1h,渣样中大部分仍为Fe3O4,只有微弱的铁铝尖晶石峰出现;当灼烧温度达到1 200℃时,铁铝尖晶石的特征峰较为明显,即生成了大量铁铝尖晶石。通过FactSage 7.2进行的热力学反应平衡计算结果与XRD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Nd2O3对氧化锌压敏阀片晶粒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群  陈家钊  唐俊  涂铭旌 《稀土》2004,25(2):41-42
研究微量Nd2O3添加剂对氧化锌压敏阀片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Nd2O3影响氧化锌压敏阀片晶粒尺寸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d2O3加入到氧化锌压敏阀片中,Nd与原料中的Zn、Sb、O元素以及Na、Al等杂质形成了新相并分布在ZnO的晶界处,阻碍了ZnO晶界的迁移,从而抑制了ZnO晶粒的长大,使晶粒细小均匀。Nd2O3掺杂的氧化锌压敏阀片具有较为理想的综合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Nd2O3掺杂的氧化锌压敏阀片具有较为理想的综合电性能。本文研究了微量Nd2O3添加剂对氧化锌压敏阀片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Nd2O3影响氧化锌压敏阀片晶粒尺寸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d2O3加入到氧化锌压敏阀片中,Nd与原料中的Zn,Sb,O元素以及Na,Al等杂质形成了新相并分布在ZnO的晶界处,阻碍了ZnO晶界的迁移,从而抑制了ZnO晶粒的长大,使晶粒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锌熔法回收的WC-Co粉末为原料,采用常规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制备添加不同含量Y_2O_3和Nd_2O_3的再生YG8硬质合金,并对其进行密度、硬度、抗弯强度以及断口形貌检测分析,探讨了稀土氧化物对硬质合金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Y_2O_3的硬质合金钴磁值升高,添加Nd_2O_3的钴磁值降低;稀土氧化物Y_2O_3和Nd_2O_3对硬质合金密度、硬度影响均不大,添加量为0.5%时,硬度达到最大,分别为89.5、89.3 HRA;抗弯强度随着稀土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添加0.7%Y_2O_3和0.7%Nd_2O_3的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分别达2 200、2 102.8 MPa,比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再生YG8硬质合金提高了22.2%和16.8%;添加Y_2O_3的硬质合金细小晶粒的比例更大,粗大WC晶粒得到更大程度的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韧窝状形貌更加明显,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量Nd2O3添加剂对氧化锌压敏阀片的压敏电位梯度,漏电流和压比的影响,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Nd2O3影响氧化锌压敏阀片电性能与组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Nd2O3含量为0.04mol%时,氧化锌压敏阀片的压敏电位梯度最高,漏电流最小,压比最低,具有优良的综合电性能,其原因是Nd2O3加入到氧化锌压敏阀片中,使晶粒尺寸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18.
添加不同比例Nd_2O_3到天然白云石中,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镁钙材料,研究了Nd_2O_3对白云石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600℃烧结3 h条件下,没有添加Nd_2O_3的试样的体积密度为3.25 g/cm~3,显气孔率为3.8%,MgO晶粒尺寸为3.82μm;添加0.75%(质量分数)Nd_2O_3时,由于Nd_2O_3和MgO、CaO发生固溶反应,降低了其晶粒生长活化能,试样的体积密度提高为3.33 g/cm~3,显气孔率下降为2.8%,MgO晶粒尺寸增大至4.53μm。  相似文献   

19.
尹雪亮  陈敏  王楠  徐磊 《钢铁研究学报》2017,29(10):781-786
为适应精炼钢包用耐火材料轻量化的发展需要,采用两步烧结法向Al_2O_3-MgO-CaO系复相耐火材料中添加La_2O_3,并对该耐火材料的抗LF精炼渣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La_2O_3优先固溶入Al_2O_3-MgO-CaO系复相耐火材料的晶相CaO·6Al_2O_3中,促使CaO·6Al_2O_3晶胞产生晶格畸变,有效抑制了CaO·6Al_2O_3晶粒沿基面的异常长大,进而有效地促进了Al_2O_3-MgO-CaO系复相耐火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当添加La_2O_3的质量分数为4%,在1600℃保温2h烧成后,试样的气孔率由占总体积分数的19.2%下降至6.1%,体积密度由2.78g/cm3上升至3.18g/cm3,制得了含MgO·Al_2O_3、CaO·2Al_2O_3、CaO·6Al_2O_3晶相且呈现交织分布、显微结构致密的Al_2O_3-MgO-CaO系复相耐火材料,其抗LF精炼渣侵蚀性能与同等致密度的Al_2O_3-MgO质耐火材料相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i2O7∶Eu2+,Nd3+发光材料,测试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可见和近红外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研究了Eu2+对Nd3+的近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近红外发光相对强度变化的规律,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近红外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下煅烧的Sr2MgSi2O7∶0.02Eu2+,0.01Nd3+样品近红外发光强度最强,Eu2+对Nd3+的近红外发光敏化效果最好。证实了在Sr2MgSi2O7∶Nd3+,Eu2+体系中Eu2+通过无辐射传递的模式向Nd3+有效传递了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