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12月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的高血压患者18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服药与生活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1、6个月,两组血压水平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饮食调节控制、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双轨道互动护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与生活方式依从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治疗依从性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与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高血压患者3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31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6)和对照组(n=162)。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管理,对照组不接受自我管理,项目实施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therapeutic ad herence scal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TASHP)进行治疗依从性评估,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现象普遍,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是否达标和治疗依从性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现象普遍,治疗依从性好差和血压控制密切相关,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可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以社区为依托的个体化健康宣教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档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这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管理的同时并开展个体社区健康宣教,两组就其血糖、血压、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作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血糖、血压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个体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控制其血糖和血压。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96-2297
选取我中心2012年2月~2014年6月辖区内新纳入管理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监测和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检测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是一种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后出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足部病变并发症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的影响。 方法 在宁夏银川市某医院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129 例,分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为期 6 个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得分。 结果 实验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阶段改变优于对照组( P<0.05 );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且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模式可较好地改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改变阶段,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在肝癌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双轨道互动护理;比较两组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LC)]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HHI中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及病情监测管理评分较护理前提高(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QOL-LC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轨道互动护理能提高肝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饮食控制、服药依从性、情绪管理及坚持运动等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该院接受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且与非药物干预结合。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较好者占71.7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且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模式,对照组仅在住院或就诊时进行血压控制及知识宣传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服药依从性、饮食、锻炼依从性、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1年后,干预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服药测血压依从性及饮食、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血压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恩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恩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感恩水平、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合格率、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同时间血压控制合格率、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情绪管理、坚持运动、按时监测血压、吸烟管理、饮酒管理、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定期复诊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感恩教育可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血压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饮食控制率、药物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运动干预率、胰岛素使用率以及血糖监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率、药物治疗率、运动干预率、胰岛素使用率以及血糖监测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联合多媒体方式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11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联合传统教育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联合多媒体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生活方式依从性、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血压达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方式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自我监测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联合应用多媒体方式的强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管理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饮食、锻炼、服药及血压监测等自我行为进行合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于干预前(P0.01),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可以帮助患者明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建立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社区护士主导的团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设计,选择成都市武侯区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纳入102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接受为期2年的由护士主导的团队管理,干预方法包括个体化管理、电话或居家随访、集体干预等。对照组实施以全科医师为核心的团队管理。分别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干预半年、1年、2年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实验组在干预2年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除危险因素管理行为外)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士主导的团队管理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Moriky-Green服药依从性量表及坚持用药自我效能量表(MASES)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佳者(82.26%)优于对照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07);干预后研究组情境维度及MASE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7、7.31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12)。结论心理结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效能,有效控制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元团队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4例和对照组216例,观察组应用单元团队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评估干预前、随访6个月时服药依从状况[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服药自我效能量表(MASE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结果:随访6月时,观察组轻度、中度患者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1);随访6个月时,两组MMAS-8评分、MASES评分、高血压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及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单元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其血压控制效果,并对患者服药依从、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P医学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4P医学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依从性[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心理压力[采用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TASHP、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MHC-SF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P医学模式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可促进患者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心理压力,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