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庄毅 《当代护士》2018,(1):36-3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用药、饮食、锻炼、休息、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外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冠心病院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及静脉血栓栓塞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颖  张苹  黄汇平 《当代护士》2021,28(9):80-82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在老年冠心痛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老年冠心痛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运动耐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运动耐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自我护理技能(35.48±2.28)分、自我责任感(34.22士2.64)分、自我概念(37.14±2.36)分、健康知识水平(36.85±2.27)分,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43.37±6.60)分,低于对照组,运动耐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照护模式可提升老年冠心痛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改善其运动耐力,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的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武汉市2个大型社区18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 (87例),实验组接受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出院指导和不定期随访,观察两组出院后1个月和1年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1年后再入院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两组1个月后遵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实验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1年后冠心病复发再入院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38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5(NEI-VFQ-25)得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NEI-VFQ-25、PSQI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NEI-VFQ-25、PSQ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常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2组用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0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护理模式组)50例与对照组(常规干预模式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与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8.00%与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与70.59%,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8月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将2017年8—10月收治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访至出院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236例社区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2组防治效果、生活质量、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及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防治效果(病情好转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I-S评分为(3.7±0.6)分,显著小于对照组(4.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定时用药、定期复查)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郑东美  王福平 《妇幼护理》2023,3(5):1251-1253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到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95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7 例)和研究组(48 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 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ESCA 评分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因素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病房治疗出院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及康复后1年由专职医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血压、血糖、血脂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是冠心病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运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一体化管理对依从性不佳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诊治的高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观察并记录两组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管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提高依从性不佳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效果明显,用药依从性提高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采取微信互动式延续性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院接诊并实施搭桥术的 96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8 例)与观察组(48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微信互动式延续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质 量、6min 步行距离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服 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6min 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选用微信互动式延续性护理,能提 高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升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社区精神病患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社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282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前后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CGI-S)评分、防治效果、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GI-S评分为3.65±0.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46±0.59分(P0.05);观察组防治效果包括病情好转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和控制精神病患者病情,并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随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有效的健康管理新理念对冠心病行PCI患者进行随访,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家庭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院外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内分泌科收治并达到出院条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医院-家庭护理模式;均干预1个月后,对比2组出院患者院外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心理状态、家务活动、家庭关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院-家庭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院外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下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医院治疗后回到社区康复的脑卒中老年患者60例,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模式。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进行普通社区康复及家庭回访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普通康复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并进行家庭回访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下降比率、不良事件发生及护理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6个月后的NIHSS平均评分为(12.35±3.67)分,对照组6个月后NIHSS评分为(20.31±4.22)分,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治疗后的脑卒中老年患者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并行中医技术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评价出院后1、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NOSIE-30和SDS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30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30和SD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技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