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32例因颈髓病行椎弓切除术或前方固定术者行术后 MRI。男26例,女6例,年龄28~70岁。包括16例后纵韧带骨化,9例变形性颈椎病,4例颈椎椎间盘脱出,3例外伤致脊髓损伤。手术至 MRI 时间1个月至16年。根据 T_2加权矢状面象高信号区的强度及形状分为五型。Ⅰ型(椭圆型):高信号区境界不清,强度比脑脊液(CSF)稍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7-11我院脑血管外科收治的128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术期(术后30 d内)死亡和脑卒中发生率为4.4%。年龄≥70岁组与<70岁组(4.9%比4.3%)、女性组与男性组(5.6%比4.0%)、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3.2%比7.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7.0%比3.3%)、单侧颈动脉狭窄组与双侧颈动脉狭窄组(5.4%比2.4%)、吸烟史组与无吸烟史组(1.7%比6.7%)、症状组与无症状组(5.3%比0)、左侧手术组与右侧手术组(7.2%比1.5%)患者围术期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的干预措施。在规范的内科治疗、注重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细节和严格的术后管理的前提下,患者年龄≥70岁、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对侧颈动脉狭窄(>50%)、吸烟史、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左侧手术等因素都不会显著增加CEA围术期发生死亡或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病人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或核磁血管成像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高分辨MRI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前后进行动态观察。方法以干燥气体损伤(120ml/min,持续充气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6%花生油、2%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约按每天:100g/只进食饲料)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正常家兔1只、CEA术前模型家兔4只、手术后10天家兔2只分别行MRI检查,并与相应病理组织切片对照。结果高分辨MRI可以显示家兔Ⅱ~Ⅳ型粥样硬化病变的轮廓、形态,组织切片与活体MRI影像无论管腔形状还是斑块轮廓均对应良好,纤维斑块在TOF显示低信号,在T1、T2、PDW均显示为浅灰影像,并在注射对比剂后有明显增强,术后10天MRI与新内膜的轮廓对应也良好,大致呈纤维组织为主的浅灰斑块。结论高分辨MRI是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EA手术前后1种很好的无创动态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主要致死及致残的疾病之一,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颅外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死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死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手术治疗特别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常规MRI扫描对胆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胆道损伤的MRI特点。结果 19例胆道损伤:肝管及胆总管误扎5例MRCP显示截断征,8例胆漏MRI表现为胆囊窝及其附近局限性长T1WI、长T2WI信号。3例肝包膜下积液,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MRCP示胆总管渐渐性狭窄。8例残余胆囊并有结石6例,MRCP示胆囊窝处见残余胆囊管末端囊性扩张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影。结论 MRCP加MR常规扫描对胆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心血管储备(CVR)减少是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早期CVR减少在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是否可以恢复正常,是否围介入手术期出现梗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病变分布特点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各类胼胝体病变的MRI影像分布特点。方法 :68例经证实并行MRI检查的各种胼胝体病变按是否仅局限在胼胝体 ,横轴面上胼胝体区病灶是否按中线分布 ,胼胝体病灶的前后位置 ,胼胝体外脑内病灶是否左右对称分别分组 ,分析各种病变分布上有无特点。结果 :① 68例病变中 17例局限于胼胝体 ,5 1例合并胼胝体外脑内病灶。②胼胝体区病灶 5 6例为中线分布 ,12例为偏侧分布。③ 7例脑轴索损伤 ( 7/11) ,6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6/6) ,3例脂肪栓塞 ( 3 /3 ) ,4例海洛因脑病 ( 4/4 ) ,1例病毒性脑炎 ( 1/2 )累及胼胝体压部。 6例胶质母细胞瘤 ( 6/10 )累及胼胝体前部。④非局限组中 3 6例 ( 3 6/5 1)脑内病灶为对称和基本对称分布。结论 :各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分布有明显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98例因颈动脉硬化狭窄(狭窄>50%)而行CE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有症状77例(786%),无症状21例(214%)。结果术后除2例(20%)死亡、3例(30%)发生一过性偏瘫和7例(71%)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外,其他患者疗效良好,未出现短暂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表现。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6年;随访76例,13例(17.1%)再狭窄>70%,9例(118%)再发TIA症状,4例(53%)出现脑梗死。结论对于临床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特别是有TIA发作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EA;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应分期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诊断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颈动脉CTA检查。所示结果与部分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方法,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术后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处直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CTA观察颈动脉86支,其中轻度狭窄17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2支;10支正常。发现斑块121处,其中软斑33处,纤维斑20处,纤维钙化斑53处,钙化斑15处。内膜剥脱术术后血管狭窄的改善情况:本组狭窄率为中重度的颈动脉共35例39支血管行内膜剥脱术,术前39支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平均为(6.02±0.44)mm,术后狭窄段管腔内径为(10.18±0.62)mm,t=3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CTA是颈动脉狭窄术前诊断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可作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2.
RSNA2012报道的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酰胺质子转移(APT)、扩散峰度成像(DKI)、多b值非高斯扩散、动脉自旋标记(ASL)、直方图分析法、自动化脑分割SyMRI及大角度高分辨力扩散成像(HARD)I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胶质瘤术前分级、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评估及鉴别肿瘤真性和假性进展;②脑卒中缺血性损伤的PH值变化、非高斯分布扩散变化、血流灌注信息、界定缺血半暗带以及急性卒中运动障碍恢复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③自动化脑分割SyMRI精确定量多发性硬化脑组织体积;④4D相位对比成像探索特发性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及脑脊液动力学变化;⑥HARDI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可明显提高白质分割的精确性。另一亮点是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后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包括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血管内径、狭窄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并与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血管内径显著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狭窄得到解除,超声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闭塞的诊断率高,能够客观反映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对于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01~2011-12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88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MRI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MR早期增强T1WI中脑实质强化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HMCA)征与继发性脑出血(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发病6.0h内[平均(4.3±1.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T1WI及随后1周内复查的MRI和(或)CT资料,了解首次增强T1WI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与HT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6.0h内缺血的脑组织区域在增强T1WI出现高信号;HMCA征为增强T1WI上大脑中动脉增粗(与对侧相比)、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结果24例患者中10例发展为HT(出血组),其中6例首次T1WI可见脑实质强化,5例出现HMCA征;14例未出现HT(无出血组),均未发现脑实质强化和(或)HMCA征。2组相比,T1WI脑实质强化、HMCA征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T1WI早期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有可能预测急性脑梗死后HT。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分类,把易损斑块定义为有破裂倾向斑块。研究旨在评价1.5T MR成像对于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特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12个颈动脉内膜剥除术的样本进行体外高分辨力1.5T MR成像。选择34个横断面图像进行以像素-像素为基础的分析,用以显示最显著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1例术后随访的夹层动脉瘤患者行MRI检查。年龄30~80岁,男性占73%,包括9例A型及2例B型,手术至MR检查间隔时间2月~10年,平均58个月,A型中7例(1例始于升主动脉起始部)仅行升主动脉修补,1例取代升主动脉,并行左冠状动脉移植,1例局限于升主动脉及弓部,行升主动脉移植,右冠状动脉搭桥移植,和主动脉瓣假体。2例B型均以移植物替代近端降主动脉。作者使用0.35 T超导MR系统横断层面自旋-回波成像。初始使用非同步触发,双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Rs=1.5和2.0sec;回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半月板修补术能尽可能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保留其重要的生理功能,MRI是目前无创性评价其愈合情况的最佳影像方法。搜集近10年有关修补术后半月板影像评价的文献,对半月板结构、半月板修补术式及MRI检查方法、MRI表现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半月板修补术后半月板愈合过程的影像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隆乳术后的MRI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隆乳术后MRI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隆乳术后患者行MR扫描,分别分析置入假体和注射假体的MRI表现。结果40例80只乳房行双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其中50只乳腺假体呈不规则团块游离于腺体内、胸肌内、皮下等各处。7例行双侧白体脂肪注入,其中12只乳内见纤维脂肪团块,6只乳内见脂液平面,6只胸大肌内见脂肪。16例行双侧乳腺假体置入,其中2例行生理盐水假体置入,2只盐水假体破裂;14例行硅胶假体置入,其中4只假体囊外破裂,10只假体囊内破裂。结论MRI是评价乳腺假体置入术后情况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卒中后不同时间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72例小卒中后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2周内手术,n=55)、B组(2~4周手术,n=107)、C组(4周以上手术,n=210).随访记录3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