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可制备出综合性能优于铸造状态的微晶合金,利用真空旋淬炉制备出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钐铁合金,研究了其显微组织结构和相构成演变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氮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快冷速率的增加,合金中元素偏析程度降低,组织特征呈现粗大树枝晶粒向微晶的演变,当辊速达到24.0m/s时,可得到微晶钐铁合金。在420℃对微晶钐铁合金直接进行氮化处理,其晶粒长大倾向很小。晶粒细小,晶界面积增大,使得有效渗氮点增多,促进了氮原子的扩散,但氮原子主要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分布在晶粒的边界,导致了晶界与晶粒内部的氮化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纳米晶钐钴快淬带,通过检测钐钴快淬带的回复曲线,揭示其交换耦合特性。研究了快淬速度和热处理制度对钐钴快淬带的交换耦合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磁力显微镜通过微磁结构的表征技术,进一步证实了交换耦合作用。研究发现,对于制备态钐钴快淬带,随着快淬速度的提高,其平均晶粒尺寸的减小会使快淬带的交换耦合作用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经过热处理,由于快淬带的相结构发生了转变,增强了晶粒间的磁交换耦合作用。制备态、经过10 min和60 min热处理的快淬带的不可逆反转场H_n分别为0.3 T,0.53 T,0.54 T,而且未经过热处理的SmCo快淬带的H_n要比热处理后的快淬带分布更宽,经过60min和10 min热处理的SmCo快淬带的H_n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置渗氮与底吹氮气渗氮两种工艺对钐铁熔体进行渗氮,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分别研究渗氮合金样品的物相、形貌及成分,对比了两种工艺的渗氮效果。结果表明,钐铁合金熔体静置渗氮过程中,表面易形成高熔点难熔物质氧化钐,由于氧化钐覆盖在钐铁合金表面阻碍了N原子向熔体内部扩散,静置渗氮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渗氮效果;底吹氮气渗氮试样的Sm_2Fe_(17)相中存在N元素,同时Sm_2Fe_(17)相主峰向小角度方向发生偏移,表明N原子进入Sm_2Fe_(17)相中,且渗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感应熔炼制备钐铁合金,采用XRD、SEM、XRF等手段研究了熔炼压力和次数对熔炼过程Sm挥发以及熔炼终点钐铁合金Sm含量、相组成及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原料状态和Sm补偿量。结果表明:多次熔炼后钐铁合金的相分布更加均匀稳定;为避免Sm过度挥发,熔炼次数不宜过多,反复熔炼3次即可;熔炼压力越大,Sm挥发越少,同时较高的熔炼压力能够抑制合金内部组织的长大。使用均匀稳定的钐铁合金为原料进行熔炼更有利于抑制熔炼过程Sm的挥发。过多的Sm补偿量并不能稳定熔炼终点钐铁合金的Sm含量,一般感应熔炼可选取4%的纯钐补偿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ICP、XRD、SEM、EDS等手段研究了过热度对钐铁合金熔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过热度的增加,钐铁合金熔炼后钐含量明显降低,且钐元素挥发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钐铁合金相组成受过热度影响较大,随着过热度的增加,Sm_2Fe_(17)相和富钐相先增加后减少;钐铁合金中α-Fe相随着过热度的增大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且其枝晶呈规律性排布,同时含钐相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氮化铁合金的研制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梁连科 《铁合金》1998,29(4):15-17,41
为了发展含氮钢,需要提供各种氮化的铁合金。文中简介了氮化铁合金的生产方法、种类、氮化过程的物理规律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铁合金》2017,(6)
提出了一种以五氧化二钒或者三氧化二钒、氧化铁和石墨为原料,以高温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制备氮化钒铁合金的新工艺,分别研究配碳比、反应温度、取样方式、合金牌号对于氮化钒铁产品质量(氮含量、氧含量、碳含量、密度)的影响。以此工艺制备氮化钒铁,所得产品具有高氮、低碳、低氧及高密度等特性,能够满足合金化过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热炉热熔炉渣经骤冷水淬粒化处理,提高热熔炉渣的水硬活性,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铁")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具有吉铁专利技术的水淬渣工艺。主要对集中水淬给出了工艺参数和技术设计,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经过多年实践和技术创新,生产出效能高、活性强的玻璃质体水淬渣,制成水泥熟料,已在国内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可预见的将来,水淬渣用于农业生产肥料值得期待。水淬渣处理与应用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稀土》2020,(4)
以实验室制备的高压雾化钐铁合金粉体为检测和分析原料,具有代表性地阐述金属或合金一类粉体的物理性能,包括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形貌和尺寸、粉体内部显微结构、元素和杂质含量及分布等的普遍检测手段和结果分析;在说明各对应检测手段和方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参数下的钐铁合金粉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粉体表面积和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264.064μm、620.457μm,比表面积为0.0277 m~2/g;外部形貌由形状规则的球形颗粒组成且球形度较高,表面平整光滑,少数颗粒呈现不规则形状或类似球状且附带有卫星颗粒和毛刺结构;内部结构由Sm、Fe元素结合组成的基体以及均匀分布的α-Fe的枝晶构成且枝晶尺寸细小、生长方向未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同时出现少部分的二次枝晶现象;粉体表面Sm、Fe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5.54%、67.59%,杂质C含量为4.40%,误差范围均在1%以内,元素含量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XRD、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含钐量为24%的钐铁合金晶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钐铁合金快淬速度达到35 m/s,冷却速率达到1.03×10~6 K/s,其快淬薄带也只能形成10%~20%的非晶量;将快淬薄带球磨2.5 h后,Sm_2Fe_(17)主相已达到完全非晶,合金中仅存在少量α-Fe相。钐铁合金快淬薄带球磨2.5 h的非晶态粉末最佳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是700℃和20 min。  相似文献   

11.
FeSi75铁合金显微结构与氮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氮化硅铁合成原料FeSi75的物相及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主要物相单质硅以网状结构存在,铁元素只存在于ξ相熔体及少量的FeSi2中,且镶嵌于硅结晶的网状结构中。破碎后ξ相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这种结构和特性有利于FeSi75氮化反应的进行,并用热力学进行了证明,从而为FeSi75成为氮化硅铁的合成原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快淬钕铁硼磁体前景看好林河成(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何谓快淬法(或称快淬技术)?它是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液体进行急冷凝固的过程而称之,一般冷却速度在102~1010K/s之间。利用此法可获得许多结构特殊、性能优异、效益显著的新材料。因此,它作为材料科学...  相似文献   

13.
快淬NdFeB磁粉的制备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磁粉性能的均匀性 ,致使出现部分低性能的磁粉 ,磁选可把低性能的磁粉分离出来。研究了磁选时辊轮转速、磁选次数以及磁场强度对快淬Nd9.5(FeCoZrAl) 84 .5B6 磁粉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 ,选择合适的磁选工艺参数能有效分离低矫顽力的磁粉。与未磁选的Nd9.5(FeCoZrAl) 84 .5B6 磁粉制作的粘结磁体相比 ,磁选后的磁粉制作的粘结磁体磁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最佳磁性能为 :Br=697.4mT ,Hcb=44 2kA·m- 1 ,Hcj=741kA·m- 1 ,(BH) max=77kJ·m- 3。  相似文献   

14.
氮化作为一种热处理方法,最近引起冶金研究者的注意已超过设计工程师。Holt兄弟(Halifax)有限公司研究了一种该公司称为Nitrobrite法的氮化方法,并已取得美国专利。Nitrobrite法的特点是能预先确定氮化处理过程中的氮化能力,以控制通常不希望产生的“白色层”。该法包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高的氮化能力(即含有80%NH_3)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使用氮化钒铁合金生产4批159炉高强度钢筋的工业试验结果,基本工艺为100 t氧气转炉冶炼→165 mm×165 mm方坯连铸→热连轧(Φ20~32 mm),试验中以使用钒铁或氮化钒合金化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成分控制稳定;(2)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钒的收得率高于使用钒铁或氮化钒;(3)钢中钒含量、钒的加入量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性非常明显,所得定量经验式可用于合金成分设计参考;(4)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完全可满足HRB400~500高强度钢筋的生产,有降低合金用量和合金化成本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粒度分布对快淬NdFeB磁粉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法对磁粉的粒度分布进行优化,获得具有最佳性能的磁粉粒度配比是(颗粒度目数):(100~150):(150~200):(200~250):(250~325):(〉325)=12:3:1:3:1.  相似文献   

17.
严坤  刘了  车晓舟 《南方金属》2006,(2):34-37,40
研究了合金成分和工艺因素对产业化生产的快淬钕铁硼(NdFeB)磁粉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制备出标样性能为Br:0.67T,Hcb:435-438kA/m,Hej:812kA/m,(BH)max:74kJ/m^2的快淬NdFeB磁粉。  相似文献   

18.
快淬粘结法生产钕铁硼磁体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林河成快淬粘结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一种主要方法。它是由快淬工艺和粘结工艺两个部分构成的。快淬工艺是指熔融金属或合金液体进行急冷凝固的技术,可获得结构特殊,性能优异和效益显著的新材料,它属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稀土开发公司和钢铁研究总院合作,成功地研制了ZK—O1型30kg级真空快淬炉,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真空快淬材料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设备设计构思合理,技术难度大,自动化程度高,综合技术强,生产效率高,具有通用性。经过一段试车后证明完全达到或超过进口设备的技术指标。在调试期间生产出的快淬非晶、微晶材料,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水平。该设备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有大批量生产非晶、微晶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铜模喷铸技术制备钐铁合金快速凝固试样,利用薄材的非稳态导热方程计算钐铁合金在铜模内的冷却速率。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钐铁合金在氮气喷铸后快速凝固过程中的组织形貌及物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氮气将熔融态Sm-Fe合金喷铸到铜模内后,合金的冷却速度约为16.8 K/s;较大的冷却速率使枝晶间距明显变小,促进了合金晶粒细化,并抑制各相之间的相互扩散,合金成分更加均匀;氮化反应基本上只在喷铸试样表面进行,且生成物主要由Sm_2Fe_(17)N_x与氮的氢氧化物构成,相对含量分别为34.36%与65.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