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吐鲁番采油厂储层类型多样化,欠注矛盾突出,原因复杂,通过储层物性、岩性资料分析、酸液筛选,酸化施工工艺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解决了神泉、雁木西白垩系油藏强水敏、酸敏储层的增注技术,首次应用氟化氢铵解堵技术并取得较好成效,应用缩膨酸化解堵增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雁木西欠注难题,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油田、不同储层特征的水井增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残酸返排困难的技术瓶颈是影响尕斯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增产效果不断提高的主要技术难题和阻碍。为了进一步提高酸化返排措施效果,青海油田采油一厂于2009年开展了新型氮气泡沫酸化及气举返排工艺现场应用的技术攻关和先导性实验,解决了其它几种酸化措施后残酸、残液返排方式返排压力低、效果差和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油井泡沫酸化残酸、残液返排技术的新突破。现场先导性实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两口井酸化返排施工成功率达到100%,残酸排出的彻底率达到80%,取得了较好的残酸、残液返排效果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储层低压、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强水锁且碱敏严重,普通的压裂改造效果较差,压裂液返排困难。而泡沫压裂工艺技术是低压、低渗、水敏性地层增产增注以及完井投产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本文系统介绍了CO2泡沫压裂的基本特点,并对优选的压裂液配方进行了性能评价,提出了适合该区块的CO2压裂工艺技术方法并进行了矿场试验。施工结果表明,CO2泡沫液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滤失低、返排快、对地层伤害低,为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卫城油藏埋藏深、储层渗透率1-28.5m D,平均孔隙度12.8%,属低渗油藏,层间非均质性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注水压力高,高压欠注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酸液体系酸化过程中,存在处理半径有限、易生成二次沉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问题。为实现注水井酸化降压增注,增加有效注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为低渗油藏透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油田注水井使用盐酸、土酸酸化解堵措施时有效期短,容易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通过对目标油田注水储层伤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大量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适合海上油田注水井深部酸化解堵增注的新型复合缓速酸液体系,并对缓速酸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较于5.0%盐酸溶液而言,该缓速酸体系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性能、防膨性能以及缓速效果。天然岩心酸化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缓速酸体系对目标油田储层天然岩心的渗透率改善率能够达到50%左右,是普通盐酸的2倍多,并且其有效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渗深层油井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因储层非均质性原因,而存在酸化效果差、返排困难的现象,利用泡沫流体在地层的气阻叠加效应,封堵高渗层,增加低渗层酸化效果,改善产液剖面。该技术在低渗小断块油田应用5口井,措施有效率100%,增油效果显著,是进一步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D1井为例,探讨研究解决深层水敏性低压气藏在储层改造中出现的压裂液返排率低、易对储层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对D1井储层评价,确定其储层特征为低孔、低渗、储层水敏性强、压力系数低。针对该储层特点,集成应用了全程乳化+低浓度羧甲基压裂液、液氮伴注增能助排压裂技术和大规模压裂技术,不仅降低了储层伤害,而且增加了储层能量,提高了压裂液返排,为进一步探索深层水敏性低压气藏压裂工艺技术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渗深层油井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因储层非均质性原因,而存在酸化效果差、返排困难的现象,利用泡沫流体在地层的气阻叠加效应,封堵高渗层,增加低渗层酸化效果,改善产液剖面。该技术在孤东油田低渗小断块应用5口井,措施有效率100%,增油效果显著,是进一步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砂岩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及多轮次酸化措施后,储层骨架破坏严重,继续常规酸化不仅有效期短,且出砂现象严重,增注效果较差。本文针对疏松砂岩储层,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以氟硼酸酸液为主的低伤害复合酸配方体系,利用其低伤害和缓速性好等特点,满足疏松砂岩储层的酸化解堵要求,提高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油藏的储层物性参数、流体性质及注入水,进行复合活性体系最优化设计,对复合活性体系增注机理进行物模实验研究,优化注入工艺参数,形成了适用于胜利油田高温稠油油藏和中低渗油藏的复合活性体系降压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史深100沙三段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注水井欠注问题突出。本文根据欠注原因分析,对酸化增注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以“缓速土酸”为主体酸的酸液体系和“掏泡洗酸排”五步施工法为主要特点的施工工序,大大提高了酸化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盒8气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气层的自然产能无法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而常规的水力压裂体系会由于水锁等效应对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压裂改造后排液困难,大量液体滞留在井内会造成二次污染。CO2泡沫压裂液由于其具有携砂能力强、返排快、返排率高、水基压裂液用量小、对地层伤害性较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低孔、低渗储层的改造。本文优选了CO2泡沫压裂液配方体系。经过软件的模拟,得到了一套适用于盒8气层的压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低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储层容易产生各类污染伤害,导致储层渗流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开发效果。对已产生伤害的储层,需要进行有效的解堵来提高储层渗流能力。经过岩心分析,研究区延长组储层内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在酸化作业时,由于注酸体系及规模控制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得酸化作业失败。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延长组储层岩心与常用低渗储层酸液体系酸蚀作用效果,从而判断出不同酸液作用于岩心的最佳酸液反应浓度,以及酸岩反应速率。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最佳的酸化液体系及酸化工艺流程,并给出了酸液用量的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可有效的指导现场酸化工艺的实施,也为同类低渗油田酸化工艺酸液体系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惠鑫  黄小峰  刘虎  马志峰 《化学与粘合》2022,44(3):224-228+237
为实现对注水井的酸化解堵及增注降压的效果,保障低渗油田开发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对低渗油田高压注水井在线酸化技术进行研究和试验分析。制备复合酸液体系,确定在线酸化施工中的注酸速度与强度等参数,并设计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控在线酸化施工,检验结果表明,该复合酸液具有较高的螯合性与沉淀抑制性,具有较高的岩粉溶蚀率;应用该复合酸液实施在线酸化施工,施工后试验注水井的地层吸液性及注水量显著上升,井口油压及施工压力显著下降,增注降压效果明显,可解除注水井储层的堵塞物,为提升低渗油田开发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供保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使井口的油压由9.11MPa降到1.71MPa、泵注压力由9.77MPa降到7.51MPa,说明能有效缓解井口油压以及泵注压力,加大整体的施工排量,实现增注降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SN油田FA2断块低孔低渗储层发2-5井欠注的问题,研究具有优良缓速和低伤害特性的多氢酸配方体系,优化配方及配套施工工艺,重复酸化降压增注效果显著,有效期长达16个月,累计增注达到7300m3,为江苏油田低渗砂岩储层重复酸化增注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港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部分井由于作业时入井液污染或酸化后返排不彻底,对底层造成二次污染,近井地带岩石骨架受到一定的损害,对这类储层的污染,单纯用常规酸化由于酸液反应速度快,在近井地带很快消耗,难以有效实施解堵,使降压效果不明显,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发。延时酸化四元共聚解堵增注技术该技术解除近井地带结垢,降低湍流阻力及毛细阻力,溶解、络合伴生脱落的硅、铁系盐类,防止岩层水化膨胀及缩膨,通过大港油田的先导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吕宝强  苏莹  赵文  薛小佳  王蓓  刘新印 《广东化工》2011,38(11):174-175
自生热压裂技术是针对储层渗透率低、压力系数低、返排率低、压裂措施后压裂液滞留地层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等地质特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来减缓或解除液体的滞留,从而达到提高返排、减少储层伤害和提高工艺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在低压、低渗油气藏的改造中应用的自生热措施主要有CO2增能技术、N2增能技术、自生气热剂增能技术等工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常规酸化作业难度大、有效期短、经济效益差等治理难题,以X-01井现场工况和治理要求,提出酸化解堵与表面活性剂组合应用的降压增注工艺。在对储层伤害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配伍性、溶蚀性和动态驱替评价实验等手段,确定酸液体系配方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盐酸、6%改性硅酸和4%缓速酸。针对筛选的表面活性剂,通过不同条件下界面张力测试、润湿性测试、段塞组合测试实验说明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并确定段塞组合的浓度梯度为0.8%、0.5%和0.3%。现场采用先酸化解堵、后在线泵注表活性剂的工艺完成施工。应用结果表明,措施后注水压力由16.2MPa降至0,日注水量由180m3增加至570m3,措施有效期超过200d,措施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延长海上低孔低渗区块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海上低渗超低渗油气藏由于自然产能较低,需要采用一定的储层改造措施来释放油气井产能。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低渗透储层常用的压裂增产技术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应用于海上低渗透油气储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上低渗超低渗气藏由于受完井方式、作业空间以及经济成本的影响,不适合采用大型酸化压裂措施。常规酸化解堵措施以其增产效果好、施工方便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比较适合海上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改造需求。调研并分析了海上油气田常用的酸化解堵产能释放增产体系,并重点分析了自生酸体系、复合酸体系以及完井产能释放液体系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海上低渗超低渗气藏产能释放增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桩西采油厂五号桩油田桩74区块油藏较深、温度较高,属于典型的高温特低渗油藏,工艺措施适应难度大。目前特低渗透油藏存在注水压力不断上升、注水困难,形成了"注不进、采不出"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单元注水开发效果。针对这一开发矛盾,近几年桩西采油厂在进行储层伤害机理研究、回注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低渗油藏水井增注的新工艺,研究并实施了聚硅纳米降压增注工艺技术,使部分特低渗单元注水开发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