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总结与提升,电能计量系统作为变电站业务功能的一部分,必须适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要求,数字化计量系统以其数字化、易于信息共享、硬件共享的特征成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必然选择。文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的概念与构成,在介绍早期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组成与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系统配置方案与计量设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艾兵  江波 《四川电力技术》2011,34(2):10-13,17
为了适应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在新的技术条件基础上需有一套符合数字化变电站特点的计量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实施的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总体上介绍了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及其与传统计量系统的区别。从原理上分析了数字电能表的构造和应用特点,由于计量方式的改变,对其相应数字电能计量检测系统和溯源原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中数字式电能表检定方案。由于数字化电能计量暂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随着智能变电站投运,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数字电能计量装置单体设备现场无法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数字电能计量装置整体校验方法,通过设计基于Zigbee的电能表光电脉冲远距离无线传输装置,实现了数字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整体校验。  相似文献   

4.
就面向智能变电站的数字电能计量系统的系统组成及通信协议进行阐述,重点分析因数字电能计量系统与传统电能计量系统的差异性引入的误差因素来源,介绍数字电能计量系统溯源方法,并对溯源方法存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以促进大家对数字电能计量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根据智能变电站不同于传统变电站的特点,分析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的构成和特性,目前智能变电站尤其是大二次模式下的电能计量及运维问题分析,重点阐述在技术、法制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分析智能变电站及数字化电能表国家标准、装置长期运行可靠性以及新模式下的运行维护等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式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充分利用数字化计量系统采样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以及IEC 61850标准可扩展性的特点,基于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提出一种数字化计量二次设备远程在线校验实现方案,该方案基于IEC 61850工程电能计量模型进行装置通信建模,采用了计量校验专用逻辑节点MSCN累计测量电能值,通过MMS服务将校验数据传输至站控层,在站内计量设备时钟同步的基础上完成非侵入式校验,具有"就地校验"与"后台校验"2种校验实现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远程校验系统,最后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智能变电站新型高压集中式电能计量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变电站高压集中式电能计量终端.该终端采用先进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处理技术,支持全光纤以太网接入,组网结构灵活,能够适应不同规模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的需求.终端具有较高的计量精度,支持基于IEC 61850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某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正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各环节误差进行了分析.将数字化电能表作为计量的一个部分,与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一起纳入到溯源体系中,提出了智能变电站整站计量溯源方案来解决目前数字化电能表的溯源争议.  相似文献   

9.
刘焕磊  贺晋宏  康健 《电气技术》2017,(12):138-141,145
针对国内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计量装置综合误差测量没有成熟测量设备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套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离线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接收被检电能表电能脉冲信号并与标准电能表测得的三相交流电能进行对比的方法,实现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测量。经实验室检测,该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该装置的设计填补了国内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综合误差测量的空白,简化了现场检测工作,为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统计了江苏无锡智能变电站内数字化电能表的运行故障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数字化电能表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电量无法上传、误差异常等。通过实地调研了无锡220k V西泾智能变电站内数字电能计量系统应用情况,发现不仅存在数字化电能表故障问题,而且站内数字化电能计量设备的接线和职责不够清晰,对计量运行维护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在最后总结了数字化电能计量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接口电能表作为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的重要设备,其输入信号为数字信号,传统的电能表基本误差检验系统和方法不能使用.本文通过对数字接口电能表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一种数字接口电能表基本误差测量系统及试验方法,为实现智能变电站数字接口电能表的基本误差试验和量值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工程建设的开展,基于IEC 61850的数字电能计量系统也得到了大范围的部署.相比传统计量系统,数字电能计量系统有着全新的结构和特性,其误差来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数字电能计量的总体出发,对可能引入计量误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对各个环节的误差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的环节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通信环节、数字电能表以及非同步采样等.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电站采用内桥接线、3/2接线、母线PT级联等设计时,数字计量系统需要进行跨间隔计量,此时采样值报文的同步性是影响数字计量系统整体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110 k V智能变电站采用内桥接线设计情况下数字化计量装置进行跨间隔计量的原理,针对某110 k V智能变电站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采样值同步异常导致计量不准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种提高智能变电站跨间隔计量可靠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孙晓明  信珂  周志勇 《电工技术》2011,(12):22-23,39
介绍了智能变电站数字式电能计量系统的组成,阐述了有源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比较,指出了数字式电能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学永 《电测与仪表》2018,55(16):94-99
随着飞速发展的分布式发电逐步走进万千用户家庭,传统电能计量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所有的微电网系统,特别是对含风光储一体化分布式电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能计量模式,在提高计量的准确性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能计量异常的问题。基于PSCAD软件对一个典型的风光储一体化微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计量模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正产品说明电能计量远程校验监测系统是加强关口计量的得力装备,是集电能计量、电能质量、PT/CT负荷、PTEE降、电能量信息采集、故障实时判断报警、数据库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光纤,以太网与主站的通信,大幅度提高了远程监控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电能计量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智能变电站的有效管理系统。产品特性装置内关键器件、部件均采用工业级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全面监测计量二次回路状态,包括电参量采集、误差校验、PT/CT负荷测试、PT压降、电能质量分析、电能量信息采集于一体的综合监测装置,堪称为关口计量的"智能看门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与传统电能计量装置在原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对目前的智能变电站互感器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和装备提出了互感器+合并单元整体误差检测方法及便捷的可操作性强的单体误差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27日,上海电科院在试制符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要求的成套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智能站电能质量系统选点策略及网络架构,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谐波污染以及暂降影响数据和已知的运行方式结合起来,完成了国内首套高精度智能变电站电能质量采集系统的研制。该系统为国内首套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高精度电能质量采集系统,解决了长久以来智能变电站无法实现符合国标要求的高精度电能质量分析的技术难题该系统投运后,将全天候实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客观准确地认识智能变电站计量中量化误差的大小及其影响,针对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整个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量化误差进行分析,计算量化误差对电能计量准确性的影响。通过分析验证,对于16位的A/D转换器,合并单元中按照LEC 61850-9-2协议组帧的系统中,量化误差很小,完全在误差等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智能变电站电能量计量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对传统计量系统的影响,针对计量系统的计量精度要求、高采样率要求及对计量装置的检定要求给出了解决方案。根据智能变电站内计量系统的设置原则及其功能,提出了站内计量系统的3种设计方案;对不同方案特点的分析,对各方案的适用性及其组屏方式给出建议;对于现阶段枢纽智能变电站推荐采用方案二,即智能电表通过站控层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网向电能量远方终端传输电量信息;在投资较小的终端变电站可采用方案一,即智能电表与电能量远方终端单独组网;待智能变电站相关检测标准、溯源规程制订完善并获得认可后,可采用方案三,即采用计量插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