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了ESG的结构、类型和性能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组织反应,着重对腹主动脉瘤ESG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ESG选择原则、技术操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发症、临床疗效和长期随访结果等作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
腔内隔绝术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腔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在国内外的迅速推广应用 ,出现了同一术式多种命名的情形 ,易使读者产生概念混乱 ,对深入研究此项新技术也产生一定影响。为此 ,以“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移植物”等为先导词共调阅了 1995~ 1998年MEDLINE光盘有关文献 46 1篇。来源为《腔内血管外科杂志》(JEndovascSurg ,现改名为《腔内治疗学杂志JEendovascularTherapy》)、《血管外科杂志》(JVascSurg)、《欧洲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杂志》(EurJVascEndovascSu…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疾病 ,其发生率是破裂性主动脉瘤的 2倍。主动脉夹层也可隐匿发生 ,发病高峰年龄在 60~ 70岁 ,男性更易罹患 ,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多年来本病在临床上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国外有人报道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 ,即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开窗术 (fenestrationofinti malflap ,FIF)及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 (endovascularstent graft,ESG)对其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笔者就其病因、分型、介入…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是一种自然预后较差的血管疾病。本病在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外Parodi等[1] 于 1991年应用ESG(endovascularstent graft)治疗肾下腹主动脉夹层 ,199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首先将ESG血管腔内置入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和夹层的治疗 ,并取得了满意效果[2 ] 。国内近年来也有应用此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成功的病例报告[3 ] 。笔者收治 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患者 男 ,5 0岁。 3个月前因车祸后…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腹主动脉瘤 (AAA)多见于 6 0岁以上老年人 ,传统的疗法是外科手术治疗 ,其死亡率达 2 %~ 5 % ,高危病人死亡率高达 2 0 %~ 6 0 % [1] 。近年来 ,开展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ndovascularstentgrafting ,ESG)治疗AAA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就有关的临床问题作一综述。一、选择病例的原则病例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ESG术的成败 ,特别是动脉瘤的颈部形态最为重要。所谓“颈部”是指动脉瘤两端正常大小的动脉段 ,从肾动脉开口下缘到瘤体上端为近端颈部 ,从瘤体下端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为远端颈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附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SE序列,梯度回波(GRE)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主动脉疾患,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胸、腹主动脉瘤8例。全部病例采用MRISE常规序列及GRE技术,4例行MRA检查。结果:在SE及GRE序列上2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两腔,其内膜片分别为19和21例。破口分别为5和8例。MRI及MRA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和瘤体内结构。结论:MRI对主动脉疾患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以常规SE序列为基础,辅以GRE及MRA技术将能对主动脉疾病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否参与运动改善高血压性心肌肥大机制,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方法,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游泳运动后心肌细胞VGEF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HR经10周游泳后,心肌细胞浆内VEGF特异染色颗粒比安静SHR明显增多。Northem分子杂交结果表明,SHR运动后心肌VEGF mRNA表达比安静SHR降低。目前对这一结果的生理意义还不清楚,推测可能与改善高血压肥大心肌间质血管增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腔内技术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1990年阿根廷医生Parodi的首次成功地经股动脉植入腔内移植物治愈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 ,在此后 10余年中 ,腔内技术的发展使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发达国家的多数血管外科中心AAA腔内隔绝术已经替代了半数以上的开腹手术 ,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的治疗中 ,腔内技术的使用也日益普及。一、AAA腔内隔绝术 (EVE)AAAEVE虽然在刚开始时也经历过“怀疑的观望和谨慎的接受”阶段 ,但数年后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在近来进行的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MRISE序列,梯度回波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主动脉疾患,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胸,腹主动脉瘤8例。全部病例采用MRI SE常规序隐及GRE技术,4例行MRA检查。结果;在SE及GRE序列上2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两腔,其内膜分别为19和2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对获得性胸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共30例,21例在GEVectra0.5T上行SE和CineMRI检查,9例在GESigna1.5T上行SE、CineMRI、GatedTOF和3D动态增强MRA检查。成像采用横断面、主动脉长轴和左室长轴观,部分加扫矢状面和冠状面。结果:共发现升主动脉瘤10例、主动脉夹层10例、主动脉扩张9例和降主动脉溃疡1例。经对照表明CineMRI对合并的瓣膜病变、夹层真假腔、血栓和瘤内异常血流方式的显示较SE为佳,而GatedTOF和3D动态增强MRA对整个胸主动脉形态及头臂血管的显示最佳。结论:多种MRI技术综合运用诊断获得性胸主动脉病变可基本达到心血管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管损伤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损伤诊断治疗对外科医师始终是一个挑战,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外科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标准的开放修复手术已经国被血管内介入技术等微侵袭手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graftexclusion ,EVGE)是近年出现的针对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微创疗法。 1994年美国的Dake首先报道了应用自制的移植物治疗 2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horacicaorticdissection ,TAD)。我国 1998年由景在平率先进行了胸主动脉瘤及夹层主动脉瘤的EVGE。EVGE的广泛开展促进了腔内隔绝系统的研究 ,国际上出现了许多结构各异、特色不同的移植物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移植物分类 按形态分为直型和分叉型移植物 ,前者有Stanford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凶险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创伤大,死亡率、并发症都较高。应用人造血管覆膜支架进行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为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我院于2003—09~2006—03,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5日,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举办了"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此课程是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和美敦力大学共同开发、长期合作的教育培训项目,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高效的最新理论和应用技能培训。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关注亚裔人群主动脉疾病"。会议特邀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熟悉国际最新动态的专家进行授课,共同探讨亚洲地区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最佳方法,遏制血管疾病的流行、降低血管的发生率及致死率等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探讨三维稳态破坏性梯度回返采集(threedimensionalspoiledgradientrecaledacquisitioninsteadystate,3DSPGR)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增强后与二维自旋回波(2DSE)T1WI作对比分析。方法17例病变,采用GE1.5T扫描机,增强后行2DSET1WI及3DSPGR轴面扫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⑴除动脉瘤外,2DSET1WI较3DSPGR多发现13个病变,且两者描述主体病变强化程度相当;⑵2DSET1WI的信噪比、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分别是3DSPGR的1.57、1.2及1.97倍;⑶3DSPG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显示20例病变累及血管的各种表现;⑷3DSPGR显示大动脉瘤较MR血管造影更完美。结论在颅脑疾病增强检查中,3DSPGR具有许多2DSET1WI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有取代2DSET1W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詹志刚  郭学刚 《人民军医》2001,44(8):454-456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可清晰显示胰胆管 ,从而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 1974年 ,Kawai等首次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 ,开创了非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先例 ,加上后来的经内镜胆管引流 (ER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经内镜胰管引流术 (ER PD)、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内镜内瘘术(endoprothesisstent)及“子 母镜技术”(PCPS) ,使内镜介入治疗技术在胆胰疾病的诊治中被广泛应用 ,并产生了“内镜外科”的新概念[1] 。1 ERCP技术ER…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化学灭活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灭活 (chemoablation)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全身、局部动静脉等中西药物的治疗 ,狭义强调是间质内注射化学灭活剂治疗肿瘤或经局部动脉、静脉用药[1 ] 。笔者主要介绍经皮穿刺间质内注射化学灭活剂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经皮穿刺化学灭活术出现在 80年代。 1983年 ,Sugiura等[2 ]首次报道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注射 (percutaneousethanolin jection ,PEI)治疗原发性肝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这项技术逐步被人们重视和认识。 1985年 ,Solbiati等[3] 将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最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 E1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邓小明 《人民军医》2002,45(9):524-526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内源性物质 ,具有扩血管作用 ,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肺、脑、肝、周围血管、急性胰腺炎及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辅助治疗 ,特别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机制及其效果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1 作用机制ARDS实际上是一种炎症反应 ,多形核白细胞PMN)的聚集和激活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激活的PMN释放大量氧自由基、溶酶体酶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如血栓素A2 (TXA2 )、白三烯 (LTS)等可引起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和通透性增加。另外 ,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机械阻塞及释放多种介质也有一定作用。多种介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腹主、髂及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3例 ,术后病人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 ,胫前和胫后动脉恢复搏动 ,术后效果良好。以此谈一谈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的几点体会。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是一种全身性老年性疾病。治疗困难 ,病残率高 ,因此ASO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我们近二年应用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化闭塞症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例病人均为男性 ,一例为 5 9岁 ,其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双下肢严重缺血。另二例为 6 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