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氟烷预适应对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预适应组(Ⅰ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剂量芬太尼麻醉(30μg·kg-1),其中异氟烷预适应组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0 min 1 MAC的异氟烷,随后继以5min的洗脱期,而对照组只给予15 min的纯氧吸入.观察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后即刻(T1)、2 h(T2)、6 h(T3)、24 h(T4)、48 h(T5)、各时点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主复跳率.结果预适应组在主动脉开放后血浆CK-MB(T2,T3)及cTn-I(T1~T5)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并且心脏自主复跳率有显著增高.结论在临床心内直视手术中,由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异氟烷预适应可以产生和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顺式阿曲库胺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例,ASA Ⅰ或Ⅱ级,30~72岁,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每组17例.静注咪唑达仑0.05 ~ 0.1 mg/kg,芬太尼3~5 μg/kg,丙泊酚1~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启TOF - Watch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5 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6 ng/ml).S组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吸入浓度为1% ~2%),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6 ng/ml)维持麻醉.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1 min、5 min时的MAP、HR、SpO2,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时间、T1恢复到75%时间、恢复指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皮肤潮红及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结果 P组与S组术前、气管插管后1 min、5 min时的MAP、HR、SpO2,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时间、T1恢复到75%时间、恢复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麻醉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全程靶控输注麻醉.记录患者手术前(T0)、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后(T2)和手术结束(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检测患者麻醉诱导前、主动脉开放2、4h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主动脉开放后,观察组cTnI、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主动脉开放4h后,观察组CK-MB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导管拔除时间、心肌收缩力评分、1CU留驻时间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明显减轻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敏  张励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01-103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控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妇科宫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S组(七氟烷组)与TCI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S组通过面罩以潮气量法吸入七氟烷,术中用2%~3%七氟烷和3L/min氧流量吸入维持麻醉。TCI组用双道TCI泵,靶控血浆浓度,术中以1%丙泊酚2.0μg/ml、瑞芬太尼1.0ng/ml血浆浓度TCI,两组术后即刻停止用药。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诱导入睡时间、术中呼吸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并评定麻醉效果,观察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结果TCI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术毕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别。麻醉起效时两组患者MAP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TCI组在扩宫颈时、宫腔操作时与S组比较,MAP有明显下降(P〈0.05)。TCI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S组(P〈0.01),TCI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S组高(P〈0.01)。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及躁动等发生。结论TCI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较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效果更佳,而七氟烷麻醉更易维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稳定。TCI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可提供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相当的快速苏醒。两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妇科宫腔镜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支撑喉镜术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1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七氟烷组(72例)和丙泊酚组(75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脉注射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丙泊酚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2.0mg/kg,七氟烷组吸入2%~4%七氟烷,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MAC。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置入支撑喉镜时(T3)、支撑喉镜取出时(T4)及拔管时(T5)的HR、MAP、SpO2。观察术后疼痛、躁动、呛咳和不适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均出现了心率下降。插管后及术毕,七氟烷组的心率仍低于丙泊酚组;两组在术后恢复质量(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且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苏醒更快,能够更早拔管;二者在高血压、躁动、疼痛、呛咳及不适者比例上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用于支撑喉镜手术均可取得较理想的麻醉效果,但应用七氟烷麻醉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更快,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支撑喉镜术中麻醉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浓度为1、2 μg·mL-1的普鲁泊福.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并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结果 呼气末七氟烷有效浓度S组为(1.74±0.14)%,P1组为(1.24±0.08)%,P2组为(0.82±0.09)%,P1组较S组降低28.7%;P2组较S组降低52.9%,P1组的血压更稳定.结论 复合1、2μg·m-1靶浓度的普鲁泊福,七氟烷的呼气末浓度分别下降28.7%和52.9%;以靶浓度为1μg·mL-1的普鲁泊福与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和异氟烷组(ISO组),每组15例.P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 mg/L和4.2 μg/L;ISO组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为1.5%~2.5%).分别于阻断肝门前(T1),阻断开放后即刻(T2)、30 min(T3)、60 min(T4),术后1 d(T5)、术后3 d(T6)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质(TBIL)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ALT比较,ISO组的T5、T6显著高于PR组(P<0.05);ISO组的γ-GGT在T3、T4显著高于PR组(P<0.05);ISO组TBIL在T5、T6显著高于PR组(P<0.05).结论:与异氟烷麻醉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小,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祥  马骏  李娟  康芳  柴小青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21-182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姑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1(cTnl)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l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案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术,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各49例,七氟醚组患者全程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全程把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主动脉开放后6h(T3)、主动脉开放后24h(T4)的心肌钙蛋白I(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统计两组心脏自主复跳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T1时,两组cTn I、CK-M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两组上述指标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七氟醚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MACE发生率(8.16%)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4.49%),P<0.05;七氟醚组心脏复跳率(91.84%)显著高于丙泊酚组(71.43%),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程把控输注麻醉相比较,全程吸入七氟醚麻醉可显著减弱心肌酶的释放,减少MACE发生率,且能保护心肌、提高心脏主动复跳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七氟烷对小儿体外循环心的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麻醉维持,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维持,所有患儿于麻醉前、体外循环结束后、到达ICU即刻、术后6h、12h及24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心肌酶CK-MB。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基础值血浆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患儿体外循环结束后、T0、T6、T12及T24显著升高;与异丙酚组相比,七氟烷组体外循环结束后、T0、T6、T12及T24显著降低。结论七氟烷对小儿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变化 ,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 ,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 ,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 (T0 )、开放升主动脉后 30min(T1)以及停机后 4h(T2 )、2 4h(T3 )、4 8h(T4)测定血浆cTnI、CK MB、SOD、MDA浓度。结果 :各组患者血浆cTnI、CK 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 ,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 、T3 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 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 ,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进行全麻上腹部手术的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45例)和丙泊酚组(43例),七氟醚组给予体积分数为3%的七氟醚持续吸入;丙泊酚组维持丙泊酚血药质量浓度2~3μg·mL^-1持续输注,2组均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4μg·kg^-1·h^-1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2 h检测患者血清cTnI、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毕及术后12 h,2组患者血清cTnI、CK-MB、BNP、hs-CRP、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相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相比,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心肌损伤和保护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8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A组采取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则行丙泊酚全程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动脉开放后2、8、24、48 h时cTnI、CK-MB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能明显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宜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择期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5~82岁,心功能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氟烷组(I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0)、术毕(T1)、术后6h(T2)和术后24h(T3)4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5mL,测定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分别于麻醉前1d和术后3d、7d时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总分30分),<24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镇痛效果均良好。术后7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S组4例(13.3%),I组16例(53.3%),2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7dMMSE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1d(P<0.05);I组术后7dMMSE评分低于S组(P<0.05)。2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于手术开始后升高,T1时达到高峰(P<0.05),T2下降,但仍高于基础值(P<0.05),至T3时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与I组比较,T1和T2时S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吸入空气-氧气混合体,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10 m洗脱,保证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CTA)水平,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检测诱导后、主动脉开放6 h后两组患儿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SOD及CT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脉开放30 min后cTnI、Mb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婴幼儿围术期应用七氟醚预处理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减轻患儿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和肌钙蛋白I(cTnI) ,了解无复流时CK MB和cTnI的变化与心肌微血管损害之间的关系 ,分析微血管损伤对CK MB和cTnI释放的影响。方法 :19只犬通过制作急性心肌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 ,采用弹丸式注射声学造影剂Albunex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研究 ;测定外周循环中CK MB和cTnI在基础状态、6 0min心肌缺血 (T0 )、再灌注 6 0min时的浓度(T60 ) ,计算再灌注 6 0min时其上升斜率 (T60 -T0 6 0 )和相对增加值 (T60 -T0 T0 )。结果 :CK MB和cT nI在心肌缺血 6 0min时外周血液浓度明显高于基础状态 (P <0 .0 1) ,复流组明显高于无复流组 (P <0 .0 1) ;6 0min再灌注时CK MB和cTnI的浓度、上升斜率和相对增加值复流组仍显著高于无复流组 (P<0 .0 1和P <0 .0 0 1)。结论 :心肌微血管床的损害影响缺血再灌注心肌酶和结构蛋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CHD)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对于患者心肌、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拟接受LC手术的合并CHD的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七氟醚组(33例,术中应用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和丙泊酚组(32例,术中应用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对比...  相似文献   

19.
牛新荣  张永萍 《江苏医药》2012,38(2):170-172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6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A)组和非体外循环(B)组,比较两组术后24h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术后24h内,A组cTnⅠ、CK-MB水平及BUN、血清Cr水平、尿NAG活性均比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肌及肾脏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者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