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胞中的过度磷酸化的抑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形成大量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自噬是一种机体内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自噬通路可以影响细胞中的Tau蛋白和Aβ,以达到治疗AD的目的。中医药的作用特点是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对发病机制不明的AD治疗有独特优势。目前中药对AD的防治已初见成效,研究者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以影响自噬的相关通路来调控自噬活性,从而进一步治疗AD。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进行分类叙述,讨论不同类别有效成分和复方通过影响自噬相关通路,调控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以及Aβ的生成和清除等并延缓AD进程,为之后中药以影响自噬为切入点来防治A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冉  方芳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5):381-385
  自噬是一种特定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长命蛋白和胞浆细胞器降解的主要细胞代谢通路。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在阿尔茨海默病人或转基因鼠的神经细胞中存在大量的自噬囊泡,提示自噬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发展不同阶段中异常蛋白的清理和沉积、神经元生存与损伤等过程。认识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通过药物干预调节自噬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综述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动态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参与调节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及对抗癌治疗的反应等多个方面。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建立了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自噬的药理或遗传抑制已被证明能增强各种抗癌治疗对肿瘤细胞的致死效应,这表明抑制自噬是癌症治疗中有效的增敏策略。同时,过度刺激自噬也可为治疗具有高凋亡阈值的耐药癌细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和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中药天然自噬调节因子在癌症中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且已在不同的自噬调节模型中得到广泛验证。该文概述了自噬的发生机制,总结了自噬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双重调节作用,并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中药通过调节自噬影响肿瘤发生发展作用的相关研究,整理归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诱导的肿瘤细胞的自噬规律,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肾虚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改善作用及部分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对AD的部分治疗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6小鼠分为正常组,AD组,肾虚AD组,六味地黄丸组(1. 08 g·kg~(-1))。正常组与AD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 L·kg~(-1)),肾虚AD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每日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 L·kg~(-1)),连续注射20 d。第21天除正常组侧脑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余3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6μg/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组和肾虚AD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 0. 01),小鼠海马LC3表达显著减少(P 0. 01),小鼠海马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与AD组比较,肾虚AD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小鼠海马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与AD组和肾虚AD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 0. 01),小鼠海马LC3表达显著增多(P 0. 01),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0. 01)。正常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可见自噬小体,AD组和肾虚AD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内自噬小体鲜见。结论:补肾填精法能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增加海马神经元中LC3表达,降低p62表达水平,提高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对肾虚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噬作为细胞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及重吸收等调节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稳态等多种过程,从而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西医治疗本病起效快,短期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且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探索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刻不容缓。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多靶点、多效应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遏制UC发展。众多实验显示,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等以维持肠黏膜屏障正常功能,从而有效干预UC,为防治UC提供了新举措。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水平防治UC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基于UC研究现状、自噬过程、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自噬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阐明自噬在UC产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iod,Aβ1-42)诱导PC12细胞自噬性死亡的作用,试探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Aβ组和Aβ+Rg1组。Aβ组细胞用Aβ1-42(10μmol/L)处理24 h;Aβ+Rg1组细胞分别用12.5、25、50μmol/L Rg1预处理24 h后,加入Aβ1-42(10μmol/L)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Aβ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Rg1各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Aβ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β组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Rg1各剂量组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β组(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抑制Aβ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死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健  李全  周妍妍 《中草药》2022,53(23):7553-756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D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在防治AD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防治AD的中药多糖来源、作用途径,中药多糖防治AD的作用机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降低Tau磷酸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能量代谢等),旨在为中药多糖类成分防治AD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认知甚至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以β淀粉样蛋白异常堆积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异常积聚形成神经纤维结为主要因素。自噬作为哺乳动物清除异常细胞或蛋白的重要途径,近年发现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可通过清除疾病过程产生的变性或错误折叠蛋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该病的治疗意义重大。针刺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一定疗效。本文通过在CNKI、Pubmed等网站搜索针刺、阿尔茨海默病、自噬等关键词,收集近8年文献,对针刺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调控不同种类自噬机制作以综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针刺治疗效果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芍药苷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邢敏  毛敬洁  陈文列  林炜  王静楠 《中草药》2019,50(4):1022-102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造成老龄人口认知能力减退的主要疾病之一。芍药苷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或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皮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改善认知能力、镇静、抗炎、镇痛、解痉等作用,可以有效调节AD动物及细胞模型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和过度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恢复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Ca2+、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和腺苷受体等神经递质及神经受体的平衡状态,降低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苷干预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中药防治AD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吞噬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初期,小胶质细胞可以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化和大量促炎因子的分泌反而会加重病情,该过程涉及到了多个信号通路。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复方可以减轻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促炎因子的分泌,但其作用机制和涉及的信号通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使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可能为该研究指明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参考文献44篇。  相似文献   

12.
治疗老年痴呆病中药应用频次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老年痴呆病中的作用,并为医务工作者在本病临床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法,以老年痴呆病为检索词检索,以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500种常用中药药名为检索词2次检索,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排序,根据统计结果予以研究.结果:以检索中频次多少,在治疗老年痴呆病中中药现代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丹参、当归、人参、远志、黄芪、石菖蒲、何首乌、郁金等50味中药.按中药学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前六类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结论: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病的中药应用情况,为今后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 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一定程度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确.自噬的过程是细胞自身在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触发的一系列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主动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去痴灵(广东海风藤、五味子、石菖蒲等)对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d)和灌胃三氯化铝20 mg/(kg·d)联合造模10周;造模第7周开始,试药组同时给予低、中、高剂量去痴灵分别为2.3g/(kg·d)、4.6 g/(kg·d)、9.2 g/(kg·d)至第10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和跳台测试小鼠学习记忆.RT-PCR测定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mRNA表达;采用HE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法染色及A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去痴灵各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跳台错误次数明显减少、APP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排列整齐,结构完整,染色均匀,胞质与胞核清晰可辨,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老年斑数目明显减少,无变性样斑块.结论 去痴灵对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联合制备的AD模型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机制,参与细胞诸多生理病理过程,维持机体内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以及能量代谢等诸多方面。自噬对肿瘤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自噬能抑制早期肿瘤的生成,促进晚期肿瘤的发展。目前自噬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控肿瘤细胞自噬水平的作用。相对应于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复杂角色,抗癌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亦具有多面性,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引起细胞死亡、抑制肿瘤转移;或抑制自噬,增强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可能在不同肿瘤类型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自噬性死亡或保护性自噬作用。目前调控肿瘤自噬水平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皂苷、生物碱、多酚、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既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达到抗肿瘤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抑瘤作用。因此,本文对抗癌中药单体在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研制以自噬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根治是世界难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不高。因此寻找一个药物靶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得就非常有意义。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自噬为自体的自我吞噬,是细胞清除受损或多余细胞器,并能适应外界环境压力来获得生存,影响肿瘤细胞生存、代谢、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多个生物行为过程,对细胞重塑及维持细胞生存动态平衡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与肿瘤发生发展变化关系密切。自噬也是把双刃剑,对于单个肿瘤细胞和整个肿瘤的效应也可能不尽相同。当肿瘤细胞自噬出现异常时,或者细胞在低氧和营养缺乏条件下,不能及时清除自身细胞内受损的物质,此时自噬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与存活。反之,适度的自噬作为肿瘤的抑制因子,具有抗肿瘤作用。中医药防治肿瘤历史悠久,具有低毒性和多目标的优点。通过整体和局部治疗效果,在癌症中具有综合治疗效果。随着肿瘤自噬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西药对肿瘤自噬的研究较多,而且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国内外研究肿瘤自噬也与日俱增,其对自噬分子机制的最新见解导致了潜在药物靶点的发现。同时中医药研究肿瘤自噬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就中医对自噬的认识以及中医药调节肿瘤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中医药在肿瘤自噬治疗研究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影响。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 g·kg-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37.06 g·kg-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8.53 g·kg-1)、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9.26 g·kg-1)。给予补阳还五汤ig,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组织APP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距离增加(P<0.05),APP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P<0.05),并且降低海马APP水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能够通过抑制APP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