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选取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标时欠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气象因素的问题,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例,综合考虑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地区防旱抗旱能力四个因素,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以自然灾害指数法为基础,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IS软件绘制了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高于东部地区,其中西部的朝阳市和阜新市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确定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的敏感性指标,提高地铁车站暴雨内涝管理水平,提出基于IOWA-VAC的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理论构建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指标,利用IOWA算子按升序原则对指标数据重新排序,同时引入θ系数动态调整区间边界权值,得到指标权重,引入向量夹角余弦(VAC)检验待评价目标向量和理想目标向量一致性的贴近度,实现了代数思维向空间几何思维的转变,得到待评价目标等级。进而以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为例,运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的敏感性指标,评价了海滩寺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结果表明,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等级为Ⅳ级,属于高度风险,为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报告——《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评价地震危险度的3个指标主要是: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和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专家认为,虽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震级(8.0级)低于2001年东昆仑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估湖南省长沙县暴雨灾害危险性,通过调查1951~2020年历史气象数据、灾情数据和最新的承灾体信息,建立风险普查数据库,综合考虑暴雨灾害多项气象致灾因子和地形、河网水系等孕灾环境的影响,开展暴雨基本特征分析和灾害危险性评估,形成危险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长沙县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长沙县东北部区域;城市内涝灾害主要影响县城和周边城镇化较高地区;山洪灾害主要影响长沙县中部和北部地区。长沙县暴雨灾害危险性分布自东南、东北向中部呈减弱趋势,开慧镇、高桥镇、黄花镇为高风险,暴雨事件在这三个乡镇容易造成次生灾害;全县存在两个相对高值中心,分别位于东南部黄花镇、江背镇及北部开慧镇、高桥镇;中部的安沙镇、果园镇、春华镇和县城附近暴雨灾害危险性等级低。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水灾害防控能力,在采用高效高精度的二维城市雨洪模型对西安小寨水灾害防控建设区下垫面条件建设改变前后内涝削减与污染物输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区本底特性与其他相关建设内容,基于AHP-Fuzzy法构建城市水灾害防控效果的指标评价体系。依据此套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水灾害防控建设前后水灾害防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量化了研究区域水灾害防控效果。AHP-Fuzzy法的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城市水灾害防控建设,小寨区域城市水灾害防控能力从建设前的良好提升至建设后的较好,评价结果反映了城市水灾害防控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地区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与日俱增。为研究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以上海市黄浦区北部为研究区,分别使用人工划分法和泰森多边形划分法建立管网模型,并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不同重现期情景下研究区的淹没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泰森多边形划分法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暴雨内涝情景模拟;最大淹没面积和最大积水深度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在降雨重现期为5、10、20、50、100年时最大淹没面积分别为1.15、1.63、1.87、2.02、2.06km2,内涝灾害明显加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城市内涝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加重了排水系统压力,导致城市内涝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生命安全。为有效评估现有排水系统灾害损失,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子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采用蒙特卡洛法随机生成致灾因子集,并基于SWMM模型计算其对应的灾害损失,结合最大熵法得到最小无偏概率估计的特征,构建灾害损失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对安徽省合肥市某区域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随机模拟的收敛速度,计算结果客观合理,在城市排水系统灾害损失及风险分析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防洪风险因风险主体而异的特点,以防洪系统脆弱性描述临灾时承灾体的损失程度,选取影响临灾破坏程度的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用评价因子分级标准驱动的投影寻踪模型评价防洪系统脆弱性的新途径.实例的评价结果符合北江下游的防洪态势,表明该模型方法可行、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生云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9):36-39,66
在考虑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素随机性基础上,结合地区风险暴露水平,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建立灾害损失模型,以期望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作为衡量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依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采用Z指数法评价其旱涝风险等级,估计了短期内期望灾害损失占GDP比重,并对此进行核密度估计以确定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划分阈值,据此对各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等级划分,结合旱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和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划分,对各地区的脆弱性与旱涝风险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降水量分布与水资源脆弱性分布并不完全相同,水资源脆弱性更多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达并不意味着水资源高度脆弱。  相似文献   

10.
基于Kendall重现期的降雨潮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时强降雨和外江潮水位顶托是诱发城市内涝的两个重要因素,分析雨潮风险对于减少内涝灾害,确保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重现期与设计值的定义和计算是风险分析中的重难点,通过构造年最大1h降雨量与相应潮位的联合分布,介绍了Kendall重现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指出了Kendall重现期与传统重现期在危险区域识别上的差异性,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Kendall重现期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洪涝易损性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入模糊集对评价法,选择5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洪涝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等级标准边界的模糊性和各指标的不同作用,通过联系度和权重计算,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城市洪涝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评价城市中有2个城市洪涝易损性为较低度易损性,7个城市为中度易损性,3个城市为较高度易损性,2个城市为高度易损性,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暴雨致灾所导致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合理规划城区内排水体系就成为当前的研究难点。针对城市排水体系中区域排涝和市政排水综合设计需求,首先对现行城市排涝和城市排水相关设计暴雨规范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城市内涝综合设计暴雨计算与评判方法,并以武汉市汉口区黄孝河地区排水系统为例进行了综合设计暴雨和排涝流量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降雨强度和降雨总量的综合设计暴雨方法,符合研究区域特性,能较好地将城市排水与排涝设计有机联系起来,满足排水与排涝综合设计需求。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防洪、排水排涝系统现状评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提取了21个干旱指标,建立了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评估了安徽省16个市2006~2016年的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旱灾风险等级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即淮北(中险)江淮(轻险)江南(微险);2006~2016年间,安徽省处于微险的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处于轻险的地区有增加趋势,处于中险的地区有下降趋势。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实际旱情基本符合,表明集对分析用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鉴于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是城市实施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景德镇市为例,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并结合城市洪涝灾害特点,综合考虑洪涝灾害风险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选取了15个影响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依据专家调查问卷的评分数据,获得指标权重;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功能,绘制景德镇市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将风险区划结果与景德镇市洪涝灾情统计对比表明,该区划结果与历史洪灾情况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景德镇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省海甸岛为例,基于带有地表属性信息的高精度DEM地形网格,依据城市分区精细产流方法计算产流,以分段线性化方式拟合实际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曲线,并建立了排水能力与潮位新型函数关系式,将水陆边界条件处理为可双向过水的模型边界,最终将地表产汇流模块、地下管网水动力模块和潮(洪)水漫滩淹没模块三者耦合,建立沿海城市潮、雨遭遇内涝模型,探讨潮、雨遭遇情况下城市水情和涝情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潮、雨遭遇情景下城市内涝整体情况更加恶化,积水面积剧增;不同区域内涝恶化原因不同,临海区域主要是潮水倒灌引起,城区内部区域恶化主要是高潮位顶托下内水无法外排所致;对比单独降雨下,典型内涝代表点积水深度平均增加0.22 m,积水历时平均增加7.70 h,深度积水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山西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是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突变级数法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构建突变级数模型,并利用突变级数原理重新划定分级标准,有效弥补了突变级数法缺陷,对山西省2004~2016年水资源脆弱性从自然脆弱、人为脆弱和承载脆弱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6年山西省水资源脆弱度呈波动式变化降低,其中自然脆弱度呈波浪式变化,人为脆弱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承载脆弱度呈减少趋势;按照水资源综合脆弱性,山西省可划分为重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三个区,其中重度脆弱区1个市,中度脆弱区3个市,轻度脆弱区7个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防洪工作提供指导,以宿城区为例,从灾害和风险角度建立了城市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主观性和学习向量化法(LVQ)客观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ANP-LVQ方法的城市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构建风险指标函数,将评价结果以风险指数的形式量化地表示出来。结果表明,宿城区防洪现状介于危险与一般之间,洪灾损失指数接近危险,洪灾概率指数接近一般,因此今后防洪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洪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时空不均衡性(洪灾和旱灾)三个维度,从水量、水质、旱灾、洪灾四个方面构建河北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估法评价河北省2001~2016年水资源脆弱性。同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水资源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6年间,河北省水资源脆弱性主要集中于中强等级,随时间变化水资源脆弱性呈减缓趋势;旱灾脆弱性为河北省水资源脆弱性主导因素,水资源脆弱性与人口密度、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用水量、灌溉用水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