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当前智库已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平台,把智库报告打造为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出版物,并使其成为分析预测未来中国各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书,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特色智库建设.学术出版机构通过提高选题策划力、内容控制力、营销传播力提高其智库报告出版能力,这对于提升学术出版机构的竞争力,引领文化内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有关3D打印的新闻和体验风起云涌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关于3D打印技术的概念及其未来产业表现形式的讨论,也触动着所有领域从业者的神经。国外媒体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新的工业革命,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而美国更是将3D打印作为未来制造业转型和增长的重点。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发文量、热点关键词和主题演化路径等维度对我国图书馆智库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从图书馆智库内涵、服务模式、发展策略、建设实践等视角对我国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内容进行详细评述。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图书馆智库的研究领域仍有广阔空间,未来应注重引入新的技术、研究方法和理论开展图书馆智库研究,在探索不同应用情境下的图书馆智库研究的同时,持续加大图书馆智库的基础研究,丰富我国图书馆智库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版权是一种私有财产权。自工业革命发现了版权的经济价值,版权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版权对经济的贡献超乎以往想象,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显著而有力。在发挥版权的作用、挖掘版权经济价值方面,我们现在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孙筠  郑荣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4):65-71
[目的/意义]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目前存在较为单一的现象,不利于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满足需求方多元化的服务诉求。为此,在已构建的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产业智库联盟的基础上,探讨产业智库联盟的运行模式。[方法/过程]从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和服务模式3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智库联盟运行模式。产业智库联盟的成长路径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运作产出模式分为问题导向型、项目导向型、公共产品导向型和预见性导向型的运作产出模式,服务模式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内容。[结果/结论]产业智库联盟在不同的成长路径、运作产出模式以及服务模式中提供相应的多元化服务,在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产业智库联盟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亦超 《图书馆》2023,(9):31-38
将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并就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国智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提出智库生态系统的概念;借助与自然生态系统类比,构建智库生态系统模型;通过网络调研,比较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差异。中国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目前存在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不健全、各种类型智库公开渠道不完善和不同类型智库合作不顺畅的问题,未来需要在鼓励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拓展不同类型智库公开渠道和加强不同类型智库间交流合作方面下功夫,以实现智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功能性,最终实现智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对传统传媒机制政策提出了挑战,为因应媒介融合的新态势,受美英传媒法制变革启示,我国未来传媒机制应采取既能促进产业发展又能维护公共利益的政策,确保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立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科研机构智库、军队智库、高校智库、媒体智库、社会智库等各类智库建设初具规模。我国媒体集团建立的智库大部分以媒体集团为依托,作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创立的新型媒体智库,一方面为政府政策和城市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另一方面为媒体集团的发展提供智慧方案。现以深圳报业集团深新传播智库如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以及传播形式的创新两个维度为切入点,论述媒体智库发展的策略,为我国媒体集团的智库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构成内容,制造业的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工业智能化是提升国家实力的关键手段,对国家进步有着战略意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使得大数据在工业智能化背景下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工具,这也是工业革命和产业改革的必然走向。因此,将阐述大数据的定义和应用价值,并深入探讨大数据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交往革命"的理论。当时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发生了一场交通和通讯的革命,大众媒体和其他信息产业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世界呈现出进入密集型社会交往时代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新的媒体将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种飞跃式的发展,他们天才地预见到未来社会将出现一种崭新的气象,既社会的需求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又  相似文献   

11.
裴文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史前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不仅在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等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而且在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上功勋卓著。他精心培养后学,为我国地质古生物和古人类事业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铸就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留下了丰厚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联网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但仍存在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根据我国2011—2015年的相关数 据,建立互联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我国 各个地区的互联网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互联网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个地区电子商务交易额与互 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普及程度等互联网发展各项指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互联网资源对互联网普及度有显著影 响,同时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普及程度对电子商务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冰峰 《情报工程》2016,2(4):008-013
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科技治理的三角模型和科技情报事业的三阶段历史演变,以及如何借助时代大势,转换好“建设者”的职能定位,全面提升科技情报功能,通过多项制度化建设,根本上破解我国科技情报事业面临的战略难题,以顺利迎接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高潮。  相似文献   

14.
吴学军 《编辑学报》2009,21(5):444-445
从科技期刊要办出特色入手,分析期刊自身的行业背景,明确了错位竞争办出特色的理念,重点介绍创建<行业科技>特色栏目的过程.该栏目的成功创建,提升了<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的品位,使它于2008年荣获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彰显了行业科技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普遍和最直接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一书作者结合多年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经验,直击当下我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核心问题,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所应遵循的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出了极为具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6.
2008-2013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引证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胜利  程维红 《编辑学报》2015,27(5):500-502
基于2008-2013年Thomson Reuters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比较分析中外科技期刊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我国被SCI收录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力指标近年来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年平均载文量却稍有下降,以中文期刊为主的CJCR收录期刊数量和年平均载文量均呈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这可能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中国SCIE期刊学科分布,为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英文期刊水平、吸引优质稿源回流.利用WoS和JCR,获取我国SCIE期刊的刊名、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等指标,对比分析出我国没有SCIE期刊的空白学科领域,并研究相关领域的论文产出情况.结果显示:我国SCIE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具有Ql区期刊的学科有12个,期刊数大于或等于5刊次的学科有13个,尚有71个学科没有SCIE期刊;有些空白领域已有大量SCIE论文发表,有实力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has challenged the wisdom of regulators around the world for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boom of the internet in the early 1990s. Differ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legacy “silo” regulatory model. This is now a compelling issue in China,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The historical separation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elevision and the strict “silo” type of regulation have resulted in an asymmetric market where phone companies control the conduit and broadcasters dominate the content. Howe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urned the converg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 television and internet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State Council's ambitious pla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ims to achieve a competitive converged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an accompanying clear,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regulatory regime by 2015. 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this paper examines China's uneven path to triple-network convergence. Theoretically, this paper complements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China's information policy, which is mostly one-shot and sector-specific, with a complete treatment of convergence policy evolution that involves both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elevision. Practicall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two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s convergence policy-making, namel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change and the consistent policy objectives, which will continue to shape to future to come.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a sketch of the future regulatory regime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In the backdrop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in 200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hanges in China's media polici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it's still a tightly controlled media market, foreign media investors are making significant inroads into China, the WTO will not constitute an effective external driving force in the opening-up of China's media sector;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more high quality programs may exert pressure on the authorities to open the door wider.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元数据标准起步较晚,但已从理论研究步入应用研究的阶段。文章讨论了两项农业元数据标准, 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应建立适应用户根本需求的体系结构,逐渐完善其功能,为实现农 业数据共享奠定基础。文章就我国农业元数据标准及其体系进行了论述,以ASTICM为例,阐述了标准体系建立的原 则及意义,并提出了当前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