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增广节点电压方程及其灵敏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只适合于广义Tellegen定理应用的且由基本方程衍生的增广节点电压方程。成功地将广义Tellegen定理的灵敏度计算一般方法具体地应用到电力系统之中,针对增文节点电压方程可以直接求取节点电压对激励参数和网络参数的灵敏度,因而提出了方法与传统法相比具有简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水平,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潮流冲击熵的电网节点抗干扰能力分析方法。当系统断线故障和负荷水平提高时,分别利用直流潮流法和功率灵敏度矩阵估算节点所连线路的潮流增量及负载率,结合该节点度数计算其加权潮流冲击熵,进而得到其受冲击指标,反映节点对系统断线故障及负荷水平提高的抗干扰能力。直流潮流法和功率灵敏度矩阵可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准确估算系统断线故障和负荷水平提高时各线路的潮流情况,计算量少,适用性好。加权潮流冲击熵反映了节点所连线路负载率偏高甚至过载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节点度数分散节点所受冲击时的差异。受冲击指标综合考虑系统断线故障和负荷水平提高对节点的冲击影响,判断节点的抗干扰能力。在IEEE39节点系统中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风电场节点的考虑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考虑风电场节点的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风电场的特性,并具有计算简单和易于实现的优点.通过示例仿真,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之前,先进行频率计算.为提高频率和潮流计算精度,通过调整发电机和负荷,比较真实地模拟了实际电力系统发生扰动后的动态过程, 提出频率计算流程; 并以Ⅰ型考题为例进行调频计算,计算结果与给定结果一致,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六种新型的潮流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及优缺点,它们分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潮流计算方法、基于L1范数和现代内点理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基于符号分析的潮流计算方法、双向迭代并行潮流计算方法、针对含HVDC和FACTS装置的混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针对配电网的模糊潮流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利用汉字FOXBASE 文本文件接口实现与潮流程序(BASIC语言)中的数据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计算电力系统谐波潮流的方法,它采用了线性方程I_n=Y_(?)U_(?)本方法首先进行常规的基波潮流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谐波潮流计算。计算过程是谐波潮流与基波潮流作相关迭代的过程。本方法提高了收敛性和计算速度及精度。用本方法对山西雁同电网进行实际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含风力发电的风电-水电互补电力系统如何处理风力发电参数,进行潮流计算的方法,并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风电-水电互补电力系统计算实例硷证其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作为一种典型的FACTS装置,综合了FACTS元件的多种灵活控制手段.基于UPFC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介绍具有UPFC的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算例表明,UPFC可以控制线路的潮流分布,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着充分利用线性网络这一特点,本文提出建立网络线性方程和灵敏度修正方程这样两种方式,来分别各自独立自行迭代或联合运算求解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对于所谓病态潮流解,它们也是一个积极而又稳妥的计算方式。文中同时对病态潮流问题及潮流方程的可解性也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Theloadcharacteristicshavesignificanteffectonsystemdynamicsandthusconstitutethemostimpor tantelementinhighqualitystabilityassessmentin cludingvoltagestability[1] .AlthoughclassicalloadmodelssuchasconstantP Q ,constantimpedanceandconstantcurr…  相似文献   

15.
Two new methods were presented for power flow tracing(PFT).Thes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Both methods use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alance equations at each bus in order to solve the tracing problem.The first method considers the proportional sharing assumption while the second one uses the circuit law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inflows and outflows through each line,generator and load connected to each bus of the network.Both methods are able to handle loop flow and loss issues in tracing problem.A formulation is also proposed to find the share of each unit in provision of each load.Thes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find the producer and consumer's shares on the cost of transmission for each line in different case studies.As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show,both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FT problem.  相似文献   

16.
将离散灰色模型(DGM)引入到负荷预测中来解决负荷增长速度过快时预测精度变差的问题.通过研究灰色预测中存在的初值敏感性问题以及原始数据的预处理问题,对离散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典型的实例研究离散灰色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离散灰色模型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是适用的,且它的改进模型在实际预测中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分析WJ-7型扣件弹条在列车运行下所引起的铁轨对弹条的冲击,建立详细的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下分析WJ-7型扣件弹条在安装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列车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分析静力与冲击力下的应力大小与位置,在不同冲击力作用下发现弹条的最大应力发生在与铁垫板接触的部位,最大应力为1 853 MPa。10 kN的扣压力下的静力分析,弹条的最大应力同样发生在与铁垫板接触的部位,最大应力为1 765 MPa。弹条与绝缘块接触部位为了实现固定钢轨的作用受到的冲击随着冲击力的增大位移也不断增加,同时两臂向上翘起且变形越来越明显,弹条的弹程随扣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加趋势。随着列车的反复通过,弹条容易在这区域萌生裂纹最终裂纹扩展导致弹条发生疲劳断裂。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多处弹条断裂破坏位置吻合,分析结果可为以后弹条的设计、优化、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原对偶对数障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用于解决最优潮流问题.利用障碍参数对改进障碍函数的影响,使改进算法能有效地处理最优潮流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避免了计算中对有效约束的识别问题.将改进算法与原有算法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且与原有方法相比,可求得更优解.  相似文献   

19.
在原对偶对数障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用于解决最优潮流问题. 利用障碍参数对改进障碍函数的影响,使改进算法能有效地处理最优潮流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避免了计算中对有效约束的识别问题. 将改进算法与原有算法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且与原有方法相比,可求得更优解.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桩土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设计时,其核心之一是合理评估筏板的荷载分担特性。为了准确得到筏板的荷载分担比大小,基于桩土筏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非线性弹塑性的刚性板桩筏基础实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参数、桩数、桩间距、桩长及桩径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影响的筏板荷载分担比归一化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安全系数越小,筏板荷载分担作用越大;桩数、桩长、桩间距直接影响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大小,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别,桩间距影响较显著,桩长次之,桩数影响程度较弱;采用归一化分析模型能较好地统一不同参数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初步验证了归一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